出版時間:2008-4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作者:安德魯·文森特 頁數(shù):451 字數(shù):380000 譯者:袁久紅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必將受到專業(yè)人士和非專業(yè)人士的歡迎。作者從分析意識形態(tài)本身的概念入手,對過去兩個世紀的主要政治意識形態(tài)作了全面闡述,這些意識形態(tài)包括自由主義、保守主義、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法西斯主義、女權主義、生態(tài)主義以及民族主義。綜觀全書,作者要突出強調和闡明的是存在于意識形態(tài)自身之內及諸意識形態(tài)之間的思想觀念的復雜交錯和相互影響。
作者簡介
作者:(澳大利亞)安德魯?文森特 譯者:袁久紅 等
書籍目錄
譯者的話序第二版序第一章 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 一、需加關注的論點 二、關于本書第二章 自由主義 一、自由主義思想的起源 二、自由主義的本質 三、個人主義 四、自由的價值 五、正義與平等 六、權利與民主 七、經(jīng)濟 八、政治與國家 九、結論第三章 保守主義 一、保守主義思想的起源 二、保守主義的本質 三、人性 四、理性與行動 五、政治和國家 六、經(jīng)濟 七、結論第四章 社會主義 一、社會主義思想的起源 二、社會主義的本質 三、人性 四、平等與自由 五、國家與民主 六、市場與經(jīng)濟 七、結論第五章 無政府主義 一、無政府主義思想的起源 二、無政府主義的本質 三、人性 四、對國家的批判 五、自由和平等 六、正義、財產(chǎn)和經(jīng)濟 七、政治組織的問題 八、結論第六章 法西斯主義 一、法西斯主義與國家社會主義思想的起源 二、法西斯主義的本質 三、人性 四、民族、種族和民眾 五、國家和領袖 六、經(jīng)濟 七、結論第七章 女權主義 一、女權主義思想的起源 二、女權主義的本質 三、性和性別 四、壓迫和服從的本質 五、平等和差異 六、個人的即政治的 七、結論第八章 生態(tài)主義 一、生態(tài)學思想的起源 二、生態(tài)學的本質 三、自然和人性 四、生態(tài)主義的政治維度 五、一種新的經(jīng)濟學 六、結論第九章 民族主義 一、民族主義思想的起源 二、民族主義的本質 三、人性 四、語言和民族 五、民族國家 六、民族經(jīng)濟 七、結論第十章 偶像和打破偶像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本章討論三個問題:第一,對“意識形態(tài)”概念進行簡短的歷史考察;第二,概述我對“意識形態(tài)”概念的獨特用法;最后,對本書的結構作簡要的說明。這不是一本專就意識形態(tài)本身來討論“意識形態(tài)”概念的著作,而是一本有關各種意識形態(tài)的著作。但如果不先就“意識形態(tài)”概念作些說明,就很難切入這一任務。其中部分原因是,在意識形態(tài)的問題上存在著太多的爭議?!耙庾R形態(tài)”概念的歷史是比較短的,大約有200年,但它卻很復雜?!耙庾R形態(tài)”一詞,如同大多數(shù)實際存在的各種“意識形態(tài)”一樣,都發(fā)端于18世紀90年代的法國大革命時期。為了簡明起見,可將它的歷史分成一些階段,每一階段又可以引發(fā)出不同的含義。我們的討論從法國哲學家安東尼?特拉西(A.D.de Tracy)在18世紀90年代對該詞的使用開始,然后轉向對馬克思在19世紀40年代對該詞的用法以及20世紀以來的意義復雜的馬克思主義傳統(tǒng)進行討論,而后討論20世紀50年代“意識形態(tài)終結”運動中對這一術語的種種用法,最后對新近有關這一術語的討論進行總結?!耙庾R形態(tài)”一詞首先由特拉西于1796年和1798年間在他向巴黎法蘭西研究院分期宣讀的題為《關于思維能力的備忘錄》的論文中提出來的。他的一本名為《意識形態(tài)原理》(1810-1815)的著作隨后出版。要不是他與“意識形態(tài)”一詞的關聯(lián),他也許只是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人物。從某種意義上說,確實如此。奇怪的是,這一概念的清晰的含義并非來自于特拉西。實際上,我們可以分辨出它的四種用法。第一,特拉西最初明確用它來指稱一門新的關于觀念的經(jīng)驗科學;第二,該術語漸漸地意指與某種形式的世俗的自由共和主義相關;第三,它帶上了一種貶抑的含義,隱含有知識和實踐貧乏和危險的激進主義之意;最后,它被極為淺薄地用于一個非常狹隘有限的領域,指稱一般而言的“政治學說”。所有這四種含義都在1800年至l830年間成為政治上的通用語。
編輯推薦
《現(xiàn)代政治意識形態(tài)》對我們較系統(tǒng)而專門地了解與研究現(xiàn)當代西方政治思潮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