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高丙中 頁數:445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在諸學科的分工中,人類學是關于異國、異文化的日常生活之學。這種定義的人類學,要納入中國社會科學的體系卻不是容易的事情。發(fā)達國家的人類學主要是調查異國他鄉(xiāng)(又主要是發(fā)展中國家、“落后社會”)的學問,發(fā)展中國家的學者模仿來他們國家做調查的(西方)人類學家的做法在自己國家進行類似的研究,發(fā)展成“家鄉(xiāng)人類學家”。他們是在西方人類學家對世界的表述框架中開展對于自己社會的表述。只有在下述條件同時具備的情況下,他們才會走出去看世界并表述世界:1)他們的國家在突破世界政治經濟格局,2)他們不滿已經表述的世界圖景,3)他們具備國外田野作業(yè)的經濟條件、知識工具(如對象國的語言)、社會路徑(進入具體社區(qū)的社會關系)。這恰恰就是中國的當下狀態(tài),所以就有中國的人類學田野作業(yè)成規(guī)模地走向世界。 排在文集第一篇的文字是在記錄,最后一篇文字完成得最晚(2008年1月整理),也是在記錄。這種記錄像是流水賬,也顯得有所選擇,關懷著呼之欲出的一些東西。人類學是從日常生活的普通性中做出文章來,那些驚天動地的事件是政治學、歷史學占據著的研究對象,我們混跡于小地方的普通人的生活中也無緣見證大事件。寫流水賬寫出文化,那是一種預期,我將在進一步的調查中落實。
作者簡介
高丙中,男,1962年1月出生于湖北省京山縣,從1978年開始在湖北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師范大學學習語言文學、民問文學、民俗學,隨后在北京大學、夏威夷大學、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研修文化人類學;從1999年開始任北京大學社會學系人類學專業(yè)教授,兼任北京大學人類學與民俗研究中心、公民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文化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
書籍目錄
第一編 民間:學術與國家的在場 民間文化的復興:個人的故事 民間的儀式與國家的在場 從人生意義的設計看家族文化的復興 日常生活的現代與后現代遭遇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整合性的學術概念的成型第二編 民族與文化研究 東北駐屯滿族的血緣組織——從氏族到家族再到家戶的演變 文化影響與文化重構——土族的例子 中國民族文化的多樣性與族際文化共享 主文化、亞文化、反文化與中國文化的變遷 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碰撞與會通 精英、大眾與民間的文化分層 社會轉型時期的文化戰(zhàn)略——追求文化整合還是文化平衡? 西方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論發(fā)展敘略第三編 民族國家的時空框架 現代化與時空設置的轉型:以土族為例 圣誕節(jié)與中國的節(jié)日框架 端午節(jié)的源流與意義 民族國家的時間管理——中國節(jié)假日制度的問題及其解決之道 作為一個過渡禮儀的兩個慶典——對元旦與春節(jié)關系的表述第四編 邁進公民社會 社會團體的合法性問題 社團合作與中國公民社會的有機團結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課題的民間信仰 一座博物館——廟宇建筑的民族志——論成為政治藝術的雙名制 中國的公民社會發(fā)展狀態(tài)——基于“公民性”的評價第五編 民族志的書寫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需要培育扎實的民族志基本功 民族志發(fā)展的三個時代 民族志的科學范式的奠定及其反思 以法律多元為基礎的民族志研究……第六編 以國外世界為田野
章節(jié)摘錄
民間文化的復興:個人的故事 民間文化在過去20年的復興從結果上看稱得上是文化盛事,但其過程卻是由無數的小人物、小事件積聚而成的。對于民間傳統(tǒng)在全國漸進式的恢復方式,人們可以用“游擊戰(zhàn)”來作比喻,我們也可以說它是以春蠶一口一口吃桑葉或螞蟻啃骨頭的勁頭慢慢獲得了生存空間,終于成就了覆蓋全國各地城鄉(xiāng)的復興。這個復興的過程是奇妙的,可惜的是知識界對此所知甚少,而這些比喻只能給人一種宏觀的和泛泛的印象。我們在此引入個人的故事,作為這一過程的一個見證?! 」P者近幾年特別關北京京民間花會的復興,和幾個朋友一起也做了一些調查。我們于1997年11月30日在小西天觀看了“萬年永慶太獅老會”的重整儀式。后來我個人又在1997年12月25日專門訪問了其中的一個關鍵人物楊師傅,地點是楊家,時間大約為5個小時。楊師傅的妻子有時在座,她的插話用方括號標出。下面是對這次訪談的部分內容的整理?! ∫?、個人與會的歷史淵源 問:楊師傅,你上個月在重整儀式上的精彩表演,真正當得起“老當益壯”這四個字。你玩獅子的這番工夫是怎么練成的? 楊:我1935年出生,一開始練的五虎棍,解放后才練獅子。我從開始學五虎棍的會叫“萬年同樂”,會首是黃錦芳(漢),教武場的老師是白玉(回),會員有回、漢、滿三個民族的人。黃家比較有錢,在德勝門外開鐘表鋪。除了武場(即玩棍的),還有文場(即民間器樂),有鼓、镲兩種樂器。我的功夫是在他這個會打下的基礎。 我到17歲,開始練獅子,太獅、少獅兩種都練。先是跟著練,后來也可以演獅子頭了。我父親、爺爺都練獅子,我就跟他們學。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