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與法律評論

出版時間:2010-10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強世功  頁數(shù):320  
Tag標簽:無  

前言

在全球化時代,我們?nèi)绾嗡伎挤??這是每一個中國法律人和關心法律的人應該思考的問題,更是中國法律學人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全球化實際上已經(jīng)形塑了我們的法律制度,也形塑了我們的法律思考模式。在全球化推動的法律移植浪潮中,我們用了短短三十多年的時間就基本上建立起與西方“接軌”的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在這種背景下,法律現(xiàn)代化和全球化自然變得很流行,但這些主張在理論上的推進不夠,很容易在“沖擊一回應”框架下淪為全球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教條。相反,像孟德斯鳩那樣從社會生長的角度考察“法的精神”,或者像吉爾茲那樣從文化想象入手來理解“地方性知識”,法律的“本土資源”理論便構成了對全球化時代的中國法律發(fā)展的理論反思,它更多地凸顯了全球化時代中國法律的特殊性。但無論是對普遍性的宣揚,還是對特殊性的強調(diào),都需要我們對全球化的性質(zhì)和結果以及中國在全球化中扮演的角色、面臨的挑戰(zhàn)和未來的命運有透徹的理解和深切的體悟。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夠真正嚴肅地思考全球化時代下中國法律和法學未來的發(fā)展和走向。全球化本身先于“全球化”的概念。作為一種歷史過程的全球化運動,無疑要訴諸于所謂的“地理大發(fā)現(xiàn)”。從此,地球上先前相互隔絕的各種族、各文明形成了真正具有實質(zhì)意義的政治互動?!暗乩泶蟀l(fā)現(xiàn)”本身就是一個政治的概念,它表明歐洲文明以自己的政治想象塑造了由此展開的長達五百多年的全球化進程。

內(nèi)容概要

全球化實際上已經(jīng)形塑了我們的法律制度,也形塑了我們的法律思考模式。無論是對普遍性的宣揚,還是對特殊性的強調(diào),都需要我們對全球化的性質(zhì)和結果以及中國在全球化中扮演的角色、面臨的挑戰(zhàn)和未來的命運有透徹的理解和深切的體悟。    本書并非關于“政治與法律”的交叉學科叢刊。我們關心的不是學科,而是問題。我們一方面希望從政治哲學的整全視角思考法律,從而在技術化的時代恢復對政治問題的嚴肅討論,以對全球化時代下的中國命運進行嘗試性解讀;另一方面,更希望通過法律與公共政策的視角,激活法學專業(yè)內(nèi)部的相互對話,克服目前部門法中遮蔽政治思考的專業(yè)化傾向,把專業(yè)化的思考與政治的思考結合起來。

書籍目錄

【年度評論:2009】  章永樂  執(zhí)政能力建設與國家治理【主題研討  中國政制:從古典到現(xiàn)代】  柯小剛  儒法關系與人民共和的古代歷史淵源  楊昂  中華太平盛世:清帝國治下的和平(1683~1799)  常安  從王朝到民族一國家:清末立憲再審視  劉晨光  試論中國政制的現(xiàn)代變革【論文】  劉晗  “二次革命”、連續(xù)革命與美國憲法穩(wěn)定性的想象  王炳毅  信訪制度的奠基:毛澤東與信訪制度(1949~1976)  凌斌  村長的困惑:《秋菊打官司》再思考  歐樹軍  國家認證的歷史邏輯:以中國為例  吳強  社會運動如何促進社會變化:對歐洲正義法院的法和政治學分析【評論】  馮象當普法遭遇“房奴”    ——答D君  田雷  重新發(fā)現(xiàn)憲法    ——我們所追求的憲法理論  左亦魯錢能講話?    ——Citizens United v.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案【書評】  史煥高權力與國家:評邁克爾·曼《社會權力的來源》  呂翔  桑斯坦,奧巴馬的弗蘭肯斯坦?    評《助推:我們?nèi)绾巫鞒鲎罴堰x擇》  蕭武接著講,接著誰講?    評白彤東《舊邦新命:古今中西參照下的古典儒家    政治哲學》  《政治與法律評論》引征體例  《政治與法律評論》約稿

章節(jié)摘錄

僅在秦亡漢興以后,漢初即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封建制,與郡縣制并行。結果,隨著“異姓王”、“同姓王”等地方勢力的坐大,終于釀成“七國之亂”,不得已只好通過“削藩”,把獨立性極強乃至有叛逆之心的地方政治勢力平定,加大中央朝廷的權威。東漢門第勢力的強盛,乃至豪族集團在地方上的擴張,也相當于“封建貴族”的興起。在東漢末年發(fā)生動亂后,政治分裂又達數(shù)百年之久,在三國兩晉南北朝,他們在政治生活中一直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甚至一直到唐朝,在政治統(tǒng)一已經(jīng)恢復的情況下,門第世家仍掌握著很大的政治權力,所謂“朋黨之爭”,就是在世家出身的官員與科舉出身的官員之間發(fā)生的政治斗爭。至于唐朝中后期發(fā)生的“藩鎮(zhèn)割據(jù)”,更是顯而易見的封建性政治分裂,實質(zhì)仍是地方勢力的坐大與中央權威的式微。⑤繼而,經(jīng)過五代十國之亂世,趙宋掌中國政權,杯酒釋兵權,消解地方勢力,重興科舉取士,此后中國政治中的“封建”因素才明顯淡出。除了農(nóng)民起義與少數(shù)民族叛亂之外,自宋至明清,直到民國軍閥混戰(zhàn)為止,“封建割據(jù)”都不再是中國政治統(tǒng)一的莫大威脅。由此可見,“封建”在很大程度上是造成地方割據(jù)勢力產(chǎn)生的禍根,進而則導致政治上的叛亂與分裂,以及無比珍貴的政治統(tǒng)一局面的喪失。但是,在經(jīng)過對中國政治造成巨大危害的情況下,“封建”因素卻一直長久存在,這又是為什么呢?根本上是因為,即便在君主政制之下,君主仍需借助一個貴族性的階層進行統(tǒng)治。故而,關鍵在于:這個貴族性階層是怎么產(chǎn)生的?是以血緣和門第為基礎,還是以德性與才能為基礎?

編輯推薦

《政治與法律評論(2010年卷)》是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政治與法律評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