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12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作者:魏天無 頁數(shù):211
前言
近十年來,隨著互聯(lián)網的興起,在互聯(lián)網上寫作,或通過互聯(lián)網發(fā)表、傳播文學作品,逐漸成為一種時尚。以至于有人說,這種在互聯(lián)網上寫作,或通過互聯(lián)網發(fā)表、傳播的文學,將要取代傳統(tǒng)的、在紙面寫作和通過紙質的媒介發(fā)表、傳播的文學。這樣,網絡上的文學(簡稱網絡文學)或以電子媒介為載體的文學,逐漸吸引了讀者的眼球,相形之下,傳統(tǒng)的紙面的文學,或以紙質的媒介為載體的文學,也便退居到了邊緣地帶。隨之而來的是,在網上寫作的作者或日網絡文學作者,一旦登臺,無論好孬,皆受熱捧,而那些依舊默默地在紙面生存的作者,除已有文名者外,則難得青睞,甚而備遭冷落。以至于有些年輕的讀者,談及當今文學,但知有網絡寫手,卻不知尚有“網”外作家。然則,這種新興的以網絡或其他電子媒介為載體的文學,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流行,由當初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按指網絡小說《第一次親密接觸》)到如今的“梨花”(按指“梨花體”詩歌)盛開,已閱十余春秋寒暑,又似乎未見有公認的足以代表當今文學水平的精品力作問世,相反,卻大都如過眼煙云,曇花一現(xiàn),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端的沒個了結?! ∥覠o意貶低在網絡上的文學寫作,和以各種電子媒介為載體的文學,或許在藝術和技術上,如同傳統(tǒng)的在紙面的文學寫作,和以紙質的媒介為載體的文學一樣,它也有一個成長和成熟的過程,我們也可以期待在這個過程中,它會創(chuàng)造出無愧于人類科學智慧和文學智慧的精品力作。但是,就目前的狀況看,似乎還沒有這種跡象,甚而也沒有這種可能。而且,即使是在這種以網絡和其他電子媒介為載體的文學領域,出現(xiàn)了真正的精品力作,那也是文學的另一種形態(tài),而不是既有的文學形態(tài)的歷史延續(xù)。既然如此,歷史地評價當今中國文學的成敗得失,瞻望中國文學的發(fā)展前途,就不能單單以網絡等電子媒體上的文學為標準,而要把眼光轉向由媒體營造的表面的文學繁華背后,在網絡虛擬的夢幻的文學空間之下,向紙海深處、翰墨林中去尋找為我們向來所熟悉的文學樣態(tài)。因為只有在這種樣態(tài)的文學中,我們才能接通歷史,識別新舊,評價優(yōu)劣,我們才能把得住文學跳動的脈搏,跟得上文學行進的步伐。尤其是那些常常被我們稱之為“新秀”的文學作者,在他們身上,既沉淀了文學的過去,又負載著文學的未來。當我們把眼光投向他們的作品,我們的心靈會從喧囂中平靜下來,我們會從困惑中看到希望,從迷茫中辨知未來。正是基于這樣的認知和感受,我們編寫了這套“當代文學新秀解讀叢書”。 在閱讀這些文學“新秀”作品的過程中,我經驗了近三十多年來所未曾有過的一種蛻變的愉悅和歡樂。也許他們的年齡會參差不齊,經歷也判然有別,不符合當今流行的某種文學的代際分類法,但在他們身上,卻有一個共同的值得我們慶幸的東西,是他們的觀念和創(chuàng)作,既不像三十年前那樣,受制于傳統(tǒng)的路數(shù)和諸多文學教條,又不像近三十年來的某些時候那樣,亦步亦趨地跟在西方后面學步,而是擇取了一條新路。這條新路就是從一己的當下的經驗出發(fā),又以適應一己的當下的經驗為完美的藝術表達,并不特別顧及各種規(guī)范和講究。所以他們的作品,無論題材的新舊,主題的深淺,藝術的雅俗,思想的豐嗇,都是源于他們的生命和血肉,與諸多的主義和潮流無涉。也正因為如此,所以,盡管近十余年來,有這樣多的新作家“秀”出于文學之林,卻無需以派別、代際、潮流、主義之名名之。唯其無名,有道是存,在他們當中,正蘊含著中國文學無限的發(fā)展前景和可能?! ”緟矔膶懛ǎs糅作者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不獨采用文字材料,兼取與作者的對話、訪談。是所謂知人論世,物我齊一,取其切近也。文字也力求淺白隨和,不作高頭講章式的論評,重在作者的閱讀感受,故日“我讀”,取其平易也。總之,都是為讀者著想,目的是希望讀者通過這套叢書,在結識這些文學“新秀”的同時,庶幾也增加一點對于中國文學的感情和信心。
內容概要
《我讀張執(zhí)浩:敘事的詩意》作者試圖用一種新的批評方式,即倚重于作者本人對張執(zhí)浩的生活與寫作的長時間的了解,以“知情人”的身份進入張執(zhí)浩的詩歌和小說之中,揭示“這一個”詩人小說家的寫作之于時代、之于文學的意義和價值。 讀者對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者、愛好者。
書籍目錄
引子:迎面遭遇詩人小說家上篇 詩歌中的實在一 《糖紙》:背對生活偷享的甜蜜二 《內心的工地》:直面生活的痛苦磨折三 《美聲》:“還原常識”與“回到內心”四 《美聲》之后:“在人群中如入無人之境”五 余論:張執(zhí)浩與當代詩歌寫作中的幾個問題1.詩與生活2.詩與個人3.詩與隱喻訪談:心中有美,苦于贊美(李以亮)下篇 小說中的虛幻一 “新知青”:城市蟹居者的變態(tài)生活1.“知識改變命運”:完美主義/理想主義者的悲喜劇2.“沒有生活”:都市叢林中的驚弓之鳥3.“替我生活”:虛無主義者的自虐和虐人二 似水年華:成長的詩意與殘酷1.詩意:在飄逸與沉重之間2.殘酷:在欲望與死亡之間3.“毛病”:在束縛與自我解脫之間三 都市人群:愛的虛無與婚姻的虛與委蛇1.當真愛不存在2.當婚姻成為“智齒”3.當家庭淪為苦難的淵藪四 追問時光: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交錯閃現(xiàn)1.歷史:“在時光中裝聾作啞”2.現(xiàn)實:“一路抖下去”五 長篇小說:搖擺不定的敘事1.《試圖與生活和解》:試圖與小說“規(guī)范”和解2.《天堂施工隊》:與傻瓜攜手的詩人3.《水窮處》:都市+懸疑+情感=“迷人的小說”六 余論:不可比較的比較:詩歌與小說1.“詩意小說”與“觀念寫作”2.現(xiàn)代小說的隱喻性與寓言性3.“故事情結”與“有限寫作”訪談:“寫作是抵抗心靈鈍化的武器”結語:“撞身取暖”與“玉石俱焚”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上篇 詩歌中的實在: 張執(zhí)浩是一位詩人?! 〕醮我姷剿娜藭@樣說。一頭飄逸的長發(fā),寬廣的額頭,略顯大一號的眼鏡,稀疏的髭須,溫情的笑,個頭不高,疾速走路時一只手插在褲兜,一只手快速擺動,低著頭像是尋找,又像是對生活“認罪”……這符合并且由于符合而強化了人們對于今天的詩人形象的想像?! ∈煜に娜艘矔@樣說。除了外表看上去就“像”一位詩人,他的性格、氣質更是一位純粹詩人的寫照:有激情,愛沖動,喜歡把事物和情感推向極端,然后在那里細察人生和人心的極限。他的語言飄逸,但總是峰回路轉,把你帶到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讓你駐足思索。他是他自己的“魔頭”,卻能看穿你我心中形形色色的“小魔障”。 通過小說認識他的批評家同樣會下此判語。他們在小說中看到了詩性語言,深度隱喻,充沛的想像力,在時光的碎片中執(zhí)著地探詢現(xiàn)代人廢墟般的生存圖景和晦暗的精神領域,無望而又懷抱希望,冷酷而又濡染溫情。有時候我們不免會有這樣的疑慮:他是不是由于小說,才使更多的人確認了他是一位詩人? 至于張執(zhí)浩本人,在持續(xù)不斷的對混雜在“詩人”和“詩歌”中的多余的成分進行淘洗的過程中,從來就沒有也不會否認自己是詩人:“我始終是個詩人,我一再這樣說?!雹龠@一身份最初把他從人群中分離出來;現(xiàn)在,他重新回到了人群中,而又把自己從無以計數(shù)的“詩人”中分離出來。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