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中國人口出版社 作者:文景 編 頁數:138
前言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家。1866年11月12日生于廣東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名文,號逸仙,在日本從事革命活動時曾化名“中山樵”,于是后來便以“中山”為名。少年時就有救國救民的志向,以“洪秀全第二”自居。從香港西醫(yī)書院畢業(yè)后,在澳門、廣州行醫(yī)。后來在國內外發(fā)展革命組織,聯絡華僑、會黨和新軍,多次發(fā)動武裝起義,屢經失敗,愈挫愈奮。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統(tǒng)治后,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不久被迫辭職。后創(chuàng)建國民黨,組織二次革命和兩次護法運動,反對北洋軍閥的獨裁統(tǒng)治。1925年3月12日,因患癌癥在北京逝世。 孫中山一生致力于民主革命。1894年,上書李鴻章,提出革新政治主張,遭拒絕后赴檀香山組織興中會,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chuàng)立合眾政府”的政治綱領,并在廣州和惠州等地發(fā)動起義,失敗后繼續(xù)在國外開展革命活動。 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舉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創(chuàng)辦《民報》,宣傳革命,同改良派展開激烈論戰(zhàn)。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fā),各省響應,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職,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1912年2月13日,因革命黨人與袁世凱妥協,被迫辭職。1913年3月,因袁世凱派人刺殺宋教仁,籌劃起兵討袁,不久失敗,逃亡日本。1914年在日本建立中華革命黨,重舉革命旗幟,兩次發(fā)表討袁宣言。 1917年因段祺瑞解散國會,在廣州組織護法軍政府,當選為大元帥,誓師北伐。1919年,將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1922年因陳炯明叛變,護法運動失敗。 陷入困境的孫中山得到中國共產黨和蘇俄共產黨的幫助,決心改組國民黨。1924年1月,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宣言,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把舊三民主義發(fā)展為新三民主義;使中國國民黨成為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聯盟。 1924年11月,受邀北上討論國是,提出“召開國民會議和廢除不平等條約”兩大號召,同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作斗爭。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組織革命政黨,發(fā)動武裝起義,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延續(xù)幾千年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開創(chuàng)了中國民主革命的新篇章。
內容概要
《世界名人畫傳叢書·政治家、社會活動家卷》選取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具有重大影響的名人,用簡潔流暢的語言勾勒出每位名人的精彩一生,每個人物的傳記都向青少年朋友描述一段百味人生,將主人公堅毅的品性、過人的膽略、恒定的信念與執(zhí)著的勇氣展示給你。
讀一本名人傳記,可以說是經歷了一次影響深遠的思想之旅,打開了一扇啟迪成長的智慧之門。
每冊名人傳記選有多幅歷史照片,真實再現歷史場景,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此外,文中出現的各類文化知識、科學常識、典故趣聞等都隨文注出,為閱讀拓展了無限的空間,也是本套叢書的一大特色。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苦難的童年
第二章 學習西方文化
第三章 萌生救國大志
第四章 早期革命活動
第五章 艱難的民主革命征途
第六章 推翻帝制,創(chuàng)建共和
第七章 捍衛(wèi)革命果實
第八章 艱難的革命時期
第九章 實現國共合作
第十章 為國家統(tǒng)一嘔心瀝血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一、偉人誕生 在珠江三角洲南部有個香山縣,縣東南有一個翠亨村。村里住著一戶姓孫的人家,男的叫孫達成,妻子楊氏。他們有三個孩子,長子名叫孫眉,字德彰;次子名叫孫典,字德祜,5歲時就死了;女兒名叫孫妙茜。 1866年11月12日,他們家又添了一個男孩,取名孫文,字德明。孫文就是人們經常提到的孫中山,我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國民黨創(chuàng)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中華民國的國父。 據說,楊氏懷著他的時候,有一天她正坐在椅子上做針線活兒,突然感到有些倦怠,神思恍惚間,看到一個男人披頭散發(fā)地來到她的跟前。楊氏仔細一瞧,竟然是村頭廟里的北帝菩薩。楊氏正在驚愕之間,突然覺得天旋地轉,暈了過去。等她醒來后往墻上一看,看到墻上貼著一張年畫,畫上有位騎著大象的菩薩正在沖她微笑。楊氏驚恐萬狀,急忙跑到村頭的北帝廟里,跪在北帝神像前,祈求神靈的保佑。楊氏生下孫中山后,想起夢里的情景,就給他取了個乳名叫“帝象”。 后來,他們家又添了個女孩,一家六口,省吃儉用的,靠著祖?zhèn)鞯氖喈€稻田,倒也能勉強維持生活,日子過得很清貧。孫中山自小聰明伶俐,機智勇敢,好打抱不平,在孩子們中間很有威信,是村里有名的“孩子王”。 小時候,孫中山長得很結實,又很懂事,很早就知道生活的艱辛,經常到稻田里幫父母干活。1872年,孫中山6歲時,就跟著姐姐上山砍柴草,有時還跟著哥哥到池塘打撈喂豬吃的草料。年齡稍大些,孫中山就跟著父母下田插秧、除草、排水,或到山坡上去放牛,有時還跟隨外祖父駕船出海打漁。 孫中山7歲時,父親把他送到本村的私塾去里讀書。那時,私塾像普通的舊式學堂一樣,人校首先是誦讀《三字經》、《千字文》等啟蒙讀物,稍大些就開始讀“四書五經”等儒學經典,為將來參加科舉考試做準備。那些書深奧難懂,枯燥無味,孫中山絲毫不感興趣。有一天,孫中山怒氣沖沖地質問私塾先生道:“這些書枯燥無味,艱澀難懂,我又不想參加科舉考試,讀它何用?還是不要讀了吧!”私塾先生很生氣,狠狠地訓斥了他一頓。 那時,農村的生活比較清閑,尤其是晚上,人們常聚在一起喝茶聊天,有時也講故事。孫中山特別喜歡聽故事,尤其喜歡聽太平天國和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當時,村里有位老人名叫馮爽,當年曾參加過太平軍。孫中山經常纏著他講故事,每次都聽得津津有味。在他幼小的心靈中,很早就留下了革命者的英雄形象。 二、童年趣事 當時,清政府腐敗無能,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橫征暴斂,殘酷壓榨人民,引起老百姓的強烈不滿。同時,社會上還存在著很多封建陋習,尤其是在偏遠的農村。 纏足就是一種延續(xù)了上千年的封建陋習,是對中國婦女的一種摧殘。從記事時起,孫中山就看到母親的腳又瘦又小,走起路來搖搖擺擺的,很不方便。稍大點兒,孫中山看到姐姐纏足時疼得冷汗直冒,不住地爹一聲、媽一聲地慘叫,就忍不住跪到母親面前,哀求道:“媽媽,饒過姐姐吧!姐姐的腳好好兒的,為什么要用布把它包扎起來???”說著,上前就要扯布。媽媽急忙攔住,孫中山滿臉淚水地問:“媽媽,你為什么要這樣慘忍呢?等我長大了,一定不讓女人再纏足!” 當時,村里有戶楊姓兄弟,家里很有錢,就在自家屋后修了個園子,種了些花草,村里的孩子經常去那里玩。有一天,一群官兵闖進村子,借查案之名,以莫須有的罪名誣陷楊氏兄弟,將他們抓進牢房,分別處以死刑和無期徒刑。隨后,那群官兵又洗劫了他們的財物,霸占了他們的房舍。村民們都敢怒不敢言。這時,孫中山義憤填膺地闖進園子,責問道:“你們這群強盜,為什么把他們抓走?憑什么霸占他們的園子?”那群官兵惱羞成怒,拔刀要殺孫中山。幸虧有人在旁邊勸解,孫中山才幸免于難。 翠亨村有三個富戶,家里經常蓄有一些傭工和奴婢。他們都是窮人家的孩子,吃的是殘湯剩飯,穿的是破衣爛襖,還經常要受到辱罵和鞭笞。孫中山對此極為憤慨,經常替他們打抱不平。有一次,他實在無法忍受心中的憤慨,說道:“太不人道了,簡直是傷天害理!” 那時,朝政黑暗,吏治腐敗,百姓生活艱難,許多匪盜、奸滑之徒趁機拉幫結伙,四處搶劫財物,殺人放火,弄得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 一天,有位僑商在歸國途中遭到海盜搶劫,損失了許多財物。孫中山很同情他的遭遇,就對人們說:“官府都是干什么的?任由盜賊橫行!人家辛辛苦苦掙來的錢,難道就這樣白白被劫去了不成?” 從此,孫中山對腐朽無能的清政府更加憤恨,同時對當時的社會制度、倫理道德及傳統(tǒng)習俗,也產生了深深的憎惡和懷疑。
編輯推薦
讀一本名人傳記,可以說是經歷了一次影響深遠的思想之旅,打開了一扇啟迪成長的智慧之門。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