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 作者:張伯山,張維夏 頁數(shù):207 字數(shù):15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漫漫歷史,如同一條長河。它那浩瀚的河水,把人類托舉到文明的浪峰。它那源源不絕的涌流,把中華民族的航船推向光明的遠岸。它那洶涌的巨流,也蘊涵著無盡的能量。在它的有力沖刷之下,無論自然還是人類社會,古往今來,都在不斷改變。在它的流淌中,華夏一個個古老民族歷經(jīng)了一次次的融和變遷,終于形成了今天中華大家庭的56顆燦爛星辰,造就了中國各地歷數(shù)難盡的奇風異俗。然而,歷史的波濤不但具有蕩垢滌塵的力量,洗凈了多少往日的糟粕污濁,也具有難以抵擋的沖蝕作用,使得它遇到的許多值得觀賞的奇巖秀峰失去了最初的容顏,逐漸遠離了后人的視線。中國各個民族的許多古老民俗,就經(jīng)受了這樣的歷練。它們有的已經(jīng)沉落在往昔的水底,有的正在逐漸走下歷史的航船,有的一度曾經(jīng)陷入低谷,卻又奇跡般地浮回水面。當今天人們對2001年上海APEC峰會上各國元首們身穿的華服唐裝發(fā)出贊嘆時,可曾知道青海河湟地區(qū)居民過去常穿的同類樣式的"主腰"?當今天的人們在宴席上對客人溫文爾雅地彬彬敬酒時,可曾知道苗族民間揪著客人耳朵"灌酒"的習俗?當今天的年輕人們對"情人節(jié)"、"圣誕節(jié)"等"進口"洋節(jié)熱衷不已時,可曾知道久遠以前中國各地立春節(jié)時的"打春"習俗也曾吸引得觀者如云?當今天的人們在現(xiàn)代化的動物園中觀賞可愛的狗熊時,可曾知道過去東北地區(qū)的鄂倫春族人為了溫飽而捕獵黑熊的驚險?當今天的一對幸福的戀人身著禮服走入中西結(jié)合的婚禮殿堂時,可知道摩梭人民間曾經(jīng)普遍采取而至今還流行不已的男不娶、女不嫁的"阿注"走婚?當今天的年輕父母為了給剛出生的寶寶取一個時髦動聽的名字而手翻字典攪盡腦汁時,可曾知道中國許多少數(shù)民族過去給嬰兒取名時要請來長者近親舉行隆重的命名儀式?當今天的人們過節(jié)時高高興興地在家中掛起富貴輝煌的金箔畫裝飾新居時,可還記得老輩人經(jīng)?;貞浧鸬?南桃北柳"年畫?當今天的人們用飛馳的新式車、船運貨載客時,可曾知道過去在川、滇地區(qū)山道、河岸上曾跋涉著一隊隊的纖夫與馬幫?當今天的人們用現(xiàn)代化的泵站灌溉農(nóng)田時,可曾知道黃河岸邊的農(nóng)人過去作這樣的工作是依靠水車高旋?是的,中國各地這些昔日的古老民俗的確讓現(xiàn)在的人們感到新奇,也值得他們留戀。它們是中華民族歷史的組成部分,它們可以讓今天的人們對中華民族的了解更加立體、全面。想知道得更多嗎?就請你打開這本小書吧,它會使你獲得更多的答案。民俗現(xiàn)象反映著不同地區(qū)民族和居民生活的各個方面,體現(xiàn)著他們的歷史、文化、價值觀和審美觀,是其整體面貌和精神的展示,也是他們綿延生存發(fā)展的基因、血脈、動力和路徑。對于那些可能會逐漸遠去的古老民俗,則更值得現(xiàn)在的人們?nèi)ジ杏|和體味,就像古代流傳下來的文物古董永遠值得后人欣賞把玩一樣。本書分為上下兩冊,上冊主要介紹了中國各地區(qū)民族或居民的日常生活習俗、儀禮習俗、信仰習俗和節(jié)慶習俗。日常生活習俗主要包括人們每日不可或缺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習俗,可以說是最能反映不同地區(qū)民族或居民最基本最普通層面狀況的民俗事項。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中華民族是一個非常講求儀禮的民族,這個民族大家庭中的每個成員,從出生到離世,從始至終都會浸潤在形式多樣的儀禮過程中。嬰兒出生,會接受滿月禮、命名禮;兒童長大,要經(jīng)歷成人禮;步入新婚,舉行的婚禮更是喜慶熱鬧非凡;到了生日壽辰之日,自會有親朋好友給張羅快樂祝福的慶賀活動;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時,又會經(jīng)受莊嚴隆重葬禮儀式;而日常社會交往中,各種各樣的禮節(jié)禮貌更是讓人時時體會著人與人之間的友善、尊重和認同。世界上幾乎所有民族都會有自己宗教信仰,而不同的信仰習俗既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精神面貌,又承載著不同民族的精神寄托。本書的上冊分別介紹了中華大家庭中很多民族信仰和崇拜的不同宗教、神祗、圖騰、占卜方式以及自成特色的祖先祭拜形式和禁忌。自中華民族誕生以來,在人們?yōu)榱松姘l(fā)展而在所處環(huán)境中艱苦奮斗中,總是希望在自己的生活中注入各種歡樂成分,總是祈盼未來的福樂安康,于是就造就了林林總總的節(jié)慶習俗。本書上冊后半部分分別描述了中國各地一些具有明顯特色的節(jié)日和廟會,同時也介紹了不同節(jié)日中進行的各種文藝表演、游憩和趣味競賽博弈活動。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中華民族的每個成員都對美的展現(xiàn)和感受有著孜孜不倦的追求,因而就催生了各種帶有強烈民族民俗風味的民間藝術(shù)形式。本書的下冊首先介紹了中國不同民族和地區(qū)的手工藝品,比如栩栩如生的雕刻制品、造型生動的泥塑、色彩明快線條美觀的傳統(tǒng)年畫、奇思妙想的編織和印染品等。這些物品起源和脫胎于日常生產(chǎn)生活用品,但品味和形式已經(jīng)遠遠高于滿足日常使用的需要。人們對美的追求,也不僅僅限于固化的藝術(shù)品,演唱、演奏等動態(tài)藝術(shù)形式更加受到喜愛,促使各地各民族的民間表演藝術(shù)花園不斷繁榮燦爛。本書下冊分別介紹了中國民族和地域特色豐滿的曲藝、戲曲、歌舞和樂器,這些可以給人以不同的藝術(shù)享受。民以食為天,人們?yōu)榱顺源┥钚枰?,必須得進行各種經(jīng)濟和生產(chǎn)活動,從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經(jīng)濟習俗。本書下冊介紹了農(nóng)耕生產(chǎn)方面的耕種和灌溉習俗,漁獵生產(chǎn)方面的狩獵和捕魚習俗,畜牧生產(chǎn)方面的放牧和養(yǎng)殖習俗,以及為了進行交換而進行的販運、馱載和商賈習俗。有了這么多彩多樣的民俗,特別是有了這么多的經(jīng)濟民俗,自然會衍生出眾多的地方特產(chǎn)和風味,這些是和各民族各地區(qū)民俗不可分割的部分。本書下冊的最后部分著重介紹了中國各地最具特點的土特產(chǎn)品,其中有名貴奇效的中藥材、珍稀的禽畜產(chǎn)品、味道鮮美的水產(chǎn)品、清香四溢的花草產(chǎn)品和傳統(tǒng)智慧的釀造食品。了解到上述這些內(nèi)容,相信讀者會更加感到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溫馨和中國民俗文化的豐富璀璨,也更會為自己身為這個民族大家庭的一員而感到欣慰和自豪。讓我們共同為保護中華民族的寶貴傳統(tǒng)民俗和開創(chuàng)中華民族民俗文化的新未來而努力吧。
內(nèi)容概要
《正在消失的中國古文明:古民俗》這可能是一次傷感的巡閱,歷史的標本在身邊,我們同它一起老去。正在消失的中國古文明系列以恢弘的視野,高度的文明自覺,用充滿情趣的文字配以精美的圖片,從古村落到古城、從古河渠到古橋、從古道到古關(guān)隘、從古民俗到古文明,帶你在歷史和民俗的畫廊中詩意行走。一千多幅美圖,權(quán)威考古專家的解讀,展現(xiàn)了朝代更迭的頻繁、帝王居所的繁華、百姓生存的智慧。歷史因此而變得鮮活靈動。
當今天的年輕人們對“情人節(jié)”、“圣誕節(jié)”等“進口”洋節(jié)熱衷不已時,可曾知道久遠以前中國各地立春節(jié)時的“打春”習俗也曾吸引得觀者如云?當今天的人們在現(xiàn)代化的動物園中觀賞可愛的狗熊時,可曾知道過去東北地區(qū)的鄂倫春族人為了溫飽而捕獵黑熊的驚險?當今天的一對幸福的戀人身著禮服走入中西結(jié)合的婚禮殿堂時,可知道摩梭人民間曾經(jīng)普遍采取而至今還流行不已的男不娶、女不嫁的“阿注”走婚?
是的,中國各地這些昔日的古老民俗的確讓現(xiàn)在的人們感到新奇,也值得他們留戀。它們是中華民族歷史的組成部分,它們可以讓今天的人們對中華民族的了解更加立體、全面。想知道得更多嗎?就請你打開這本小書吧,它會使你獲得更多的答案。
作者簡介
張伯山,南開大學畢業(yè),現(xiàn)任南開大學研究館員。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水井旁的篝火:衣食住行
第一節(jié) 錦裝素裹巧梳妝
第二節(jié) 香茶佳肴食多方
第三節(jié) 安居美宅溫馨鄉(xiāng)
第四節(jié) 乘行代步載運忙
第五節(jié) 奇器巧具堪贊嘆
第二章 厚土的殘片:儀禮喜喪
第一節(jié) 降世、成丁皆可賀
第二節(jié) 人生大事結(jié)良緣
第三節(jié) 盡享福祉壽綿延
第四節(jié) 長眠不歸別人寰
第五節(jié) 真摯交往禮尚全
第三章 風霜下的金枝:圖騰禁忌
第一節(jié) 蕓蕓眾神威赫顯
第二節(jié) 敬仰至深成奇俗
第三節(jié) 言行隨處避禁忌
第四節(jié) 處事判斷信卜占
第五節(jié) 祖先有靈蔭子孫
第四章 矇眬夜的幾度煙花:節(jié)場歌墟
第一節(jié) 節(jié)日百貌不暇迎
第二節(jié) 廟會繁華人接踵
第三節(jié) 聚首相慶樂無窮
第四節(jié) 競技爭先演奇能
第五章 垂暮的工匠:消失的巧工
第一節(jié) 精雕細刻塑玲瓏
第二節(jié) 畫筆隨心巧點染
第三節(jié) 編型織案染活靈
第六章 水光上的“社戲”:戲曲箏笆
第一節(jié) 擊節(jié)吟詠聲入勝
第二節(jié) 生動曲折粉墨登
第三節(jié) 嘹歌曼舞盡歡情
第四節(jié) 珠玉悅耳落盤鳴
第七章 衍息輪轉(zhuǎn)的漏刻:生產(chǎn)節(jié)令
第一節(jié) 辛耕苦作勤務本
第二節(jié) 采集、漁獵得天供
第三節(jié) 放牧、養(yǎng)殖賴人工
第四節(jié) 販運交易通有無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水井旁的篝火:衣食住行第一節(jié) 錦裝素裹巧梳妝古往今來,服飾總是各個民族風俗習慣的最明顯標志之一。從亙古久遠的荒洪年代到21世紀的今天,華夏大地上的各個民族的服飾已從穿樹葉裹草莖發(fā)展到西服革履,時尚衣飾更是層出不窮。在此期間,中國各個民族的服飾習俗經(jīng)歷了巨大的變化,有的服飾習俗從古老年代流傳至今,有的已成為歷史陳跡,還有的則在沉寂多年后又東山再起,展現(xiàn)出古老而又現(xiàn)代的文化魅力。下面所述雖然只是中華民族眾多古老服飾習俗中的很少部分,但仍可管窺到中國民族大家庭服飾文化的不同側(cè)面。一、源遠流長的漢族服飾在歷史上,中國漢族的服飾曾作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組成部分,不但對中國歷代少數(shù)民族的服飾習俗,而且也對其他一些國家的服飾習俗,產(chǎn)生過明顯甚至是巨大的影響。從韓國人傳統(tǒng)婚禮上的新郎新娘禮服,人們可以找到漢代服飾的印記;而日本人引以為榮的和服,更是與唐代服飾的流傳密不可分。今天,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的提高和中外文化的交流,中國許多地方都日益時髦現(xiàn)代化,已經(jīng)很難看到地道的中國漢族傳統(tǒng)服飾了。正因如此,在中國一些地區(qū)依然保存的漢族傳統(tǒng)服飾習俗往往會令許多中外游客感到新奇。在陜北地區(qū),頭扎白羊肚手巾可以說是最典型的漢族男子頭飾了。白羊肚毛巾并非以羊皮制作,而是當?shù)貗D女們手工織成,因其看上去潔白柔軟,毛絨蓬松,如同羔羊的肚皮毛而得名。中國人頭上戴巾的風俗據(jù)考證源出于商代。漢代蔡邕的《獨斷》篇這樣記載:“幘者,古之卑賤執(zhí)事不冠者所服也?!睅炯垂糯慕恚铣捍笸拍觐櫼巴跛队衿方忉屨f:“巾,佩巾也,本以拭物,后人著于頭”,可見古代人就已如此著用。不過頭巾的顏色是隨著朝代的不同而不斷變化的,于是就出現(xiàn)了秦時的“黔首”、西漢末年的“蒼頭”等不同稱呼。中國百姓頭巾尚白,據(jù)說是從三國時開始的。秦漢時代的頭巾戴法和今天陜北農(nóng)民用白羊肚手巾包頭的方法已基本一致,漢代劉熙所著《釋名》中就記載了當時人的束頭巾方法:“綃頭……或曰帞頭,言其從后橫陌而前也”,這和如今陜北人纏戴白羊肚手巾時由后向前在前額上挽疙瘩花的方式幾乎是如出一轍。陜北農(nóng)民喜愛白羊肚手巾,首先是它能為他們的生活帶來許多方便:暑天擦汗,冬日御寒,風天擋塵,田間洗手擦臉,白羊肚手巾隨時都可以派上用場。不僅如此,普普通通的白羊肚毛巾在當?shù)厍嗄昴信膼矍樯钪幸舶l(fā)揮著特有的作用,許多陜北年輕姑娘談戀愛時,都要親手織幾條手巾送給心愛的小伙子,以表示自己純潔的愛情。有著一物多用功能的巾幘類衣飾并不僅限于陜北地區(qū),廣東潮汕地區(qū)的農(nóng)民也喜愛這樣一種用品,當?shù)厮追Q“潮州水布”。但是他們平時并非將其裹在頭上,而是扎在腰間。這種水布多用小花格土布制成,相傳起源于唐朝,據(jù)說是大文豪韓愈任潮州刺史時流傳下來的,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水布的用途也是多種多樣,既可束腰聚力,又可洗臉擦身,還可當頭巾、圍巾或用來捆扎、包裹物品,真是方便無比。除了頭飾腰帶,在中國一些地區(qū)還可以看到另外一些風格明顯的漢族服飾。在一些漢語辭典中,可以查到“汗褟兒”這個詞。這是夏天貼身穿著的一種中式小褂,在過去可是一種非常流行的漢族“時裝”。然而如今許多中國人,特別是經(jīng)濟比較發(fā)達的中國沿海地帶的居民,對這種服裝已經(jīng)非常陌生了。幸運的是,在青海省的河湟地區(qū),仍可在許多漢族人身上看到這種式樣的衣服。炎熱的夏季,看著河湟地區(qū)人們身穿各種不同式樣的“汗褟兒”,一身暑氣似乎也會馬上減輕許多。當河湟地區(qū)天氣轉(zhuǎn)涼時,又會有一種中式服裝進入人們的眼簾,這就是“主腰”。“主腰”實際上就是常說的棉襖,在中國問世的時間也很早了,中國古代的文學名著《金瓶梅》和《紅樓夢》中,都曾提到過它,就是很好的證明。河湟地區(qū)的“主腰”式樣過去也是斜襟右衽,如今則多改為對襟立領(lǐng)。男子所穿“主腰”顏色多為黑色,婦女的“主腰”則色彩多樣,就連嬸子大娘們也不例外。年輕姑娘媳婦們就更不同凡響了,她們不但專門挑選顏色艷麗的布料做“主腰”,而且不像其他人那樣在“主腰”外面加一件罩衣,而是直接把漂亮的主腰穿在外面,從而顯得那么嬌艷俏麗,楚楚動人。2001年在中國上海召開的APEC成員國峰會上,與會的領(lǐng)導人相聚時穿上中國政府給他們準備的色彩鮮明、圖案喜慶的對襟立領(lǐng)“華服”,那濃郁的中國傳統(tǒng)服飾風格不僅讓外國來賓贊不絕口,甚至使許多中國人眼睛為之一亮,馬上使它成了流行的“時裝”。然而比較一下就可以看出,這種“華服”與河湟地區(qū)居民世代穿著的“主腰”大同小異。女式服裝在任何一個民族的服飾文化中一向是最為奪目的部分,中國漢族婦女的服飾也是如此。要想一睹這方面的風采,大可到福建泉州、惠安去看看那里漢族婦女的服飾的不同韻味?;莅矉D女奇特裝束主要集中在衣、褲、褲帶上的銀褲鏈、頭巾和斗笠上?;莅才念^巾把臉包得只露出眼、鼻、口等狹小的一部分,而斗笠又戴得很低,如果不仔細辨認,就是熟人也很難一下子認出斗笠下的人是誰。雖然她們無論冬夏總是把頭包緊,但卻要露出肚皮,褲子也非常肥大,所以有人把惠安婦女服飾的特點形象地總結(jié)為“封建頭,民主肚,節(jié)約衣,浪費褲”。在泉州街頭,當看到惠安女風姿綽約地與自己擦肩而過時,立刻會感到一股強烈的南國風韻撲面而來。見識過福建惠安婦女的服飾,再去觀賞一下江蘇蘇州吳縣前戴村婦女們極具江南特色的服飾,會使人更有新的感受。前戴村地處吳淞江北畔,是個典型的水鄉(xiāng)村落。前戴村婦女歷來以梳頭、扎包頭巾、穿拼接衫褲、束裙為主要服飾裝扮,世代承傳,相沿成習,素有“蘇州少數(shù)民族”之稱。前戴村婦女腰部的裝束最具特色,由三部分組成:裙、腰頭和穿腰。裙束在罩衫外面,一般是兩幅布前后疊壓做成,兩側(cè)多用絲線繡裥。腰頭用兩種顏色的布分三塊拼成,兩邊用紐扣與穿腰相連,是束在裙外面的圍裙。穿腰是與腰頭相連的腰帶,上繡各種圖案花紋,是服飾中的重要裝飾物。前戴村的婦女服飾,既保護身體以利于生活和勞動,又注重展示水鄉(xiāng)婦女的人體美,把她們的俏麗身姿襯托得美不勝收。二、風格獨具的魚、獸皮服飾自然環(huán)境物質(zhì)條件對于人們的生活方式往往會產(chǎn)生明顯影響,然而能像東北地區(qū)一些少數(shù)民族那樣善于充分利用本地天然資源解決服飾問題的,在中國也屬少見。其中最具典型性的,莫過于東北地區(qū)的赫哲族人了。過去,赫哲族人主要從事捕魚生產(chǎn),他們不僅以魚為主要食物,而且在服飾上也充分就地取材,穿魚皮,飾魚骨,這在中國各民族中恐怕是絕無僅有的,難怪歷史上曾被稱為“魚皮部”。在清代早期傅恒編纂的《皇清職貢圖》、清末曹廷杰所撰《西伯利亞東偏紀要》以及民國時期鄭士純等編修《樺川縣志》等典籍中,都對赫哲族人的服飾有所記述,足見赫哲族人的魚皮服飾影響之久遠。赫哲族人制皮用的魚,都是重達幾十斤甚至幾百斤的大魚。制皮時先將魚皮整張剝下,去鱗后曬干,再經(jīng)過揉搓、木錘捶砧等“熟皮”工序,使魚皮變得像布料一樣柔軟,并用紅、黃、藍、綠等色彩鮮艷的野花等植物染料將其染上各種顏色。經(jīng)過拼接、剪裁,再用特制的魚皮線連縫,一件魚皮衣服便初步成型了。接著再在襟沿、口邊鑲縫上用染上不同顏色的鹿皮剪裁而成的各種云紋或其他吉祥圖案,使得衣服既有渾樸粗獷的風格,又有美觀大方的色彩。此外,衣服上還要飾以貝殼、銅錢、魚骨扣和其他各種魚骨飾品,從而更加雅致耐看。赫哲族人可以用魚皮制成各種式樣的衣著,如魚皮長衫、魚皮上衣、魚皮套褲、魚皮圍裙、魚皮腰帶、魚皮手套,甚至還可制成輕便耐磨又保暖的魚皮靰鞡。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外人是很難相信毫不起眼的魚皮也會有這樣大的用場。雖然赫哲族人從20世紀初時已經(jīng)開始使用布匹、綢緞等其他紡織材料縫制衣服,但風格獨特的魚皮衣裝,仍被赫哲族人視為自己的傳統(tǒng)服飾。若能目睹赫哲族婦女熟練地熟制魚皮的過程,觸摸一下魚皮衣裝,在如今已實屬難得了。除了魚皮服飾之外,赫哲族人還喜歡穿著各種獸皮衣裝,這與他們兼事狩獵生產(chǎn)活動不無關(guān)系。赫哲族人穿用的獸皮衣飾主要有狍皮大衣、狍皮褲、狍頭皮帽、狍皮被褥、狍皮手套、狍皮襪,以及野豬皮靰鞡、熊皮靰鞡等。然而獸皮衣飾卻不是赫哲族人所獨有的,東北地區(qū)許多民族都是制作獸皮衣裝的高手,其中鄂倫春族人更是勝人一籌。他們喜愛的獸皮衣裝有男女狍皮袍、鹿皮褲、狍頭皮帽、狍皮鞋、鹿皮或犴皮高腰皮靴、布腰皮底鞋、狍皮襪、各式狍皮手套,以及獸皮制作的口袋、帳篷、背包、荷包、馬褡、帽飾等等。在這些獸皮衣飾的裝扮下,鄂倫春族獵人們個個顯示出驍勇、英武的本色。
編輯推薦
《正在消失的中國古文明:古民俗》編輯推薦:拯救消失文明國家工程,圖文全紀錄。1、這不是聳人聽聞!也許你能看到,但你的子孫不一定能看到!這是比故宮更難保護的文明記錄,驚心的數(shù)字還在變大:中國有129種語言,但其中至少一半以上的活力未被激發(fā),而且還有二三十種語言處于瀕危狀態(tài);長城已有近三分之二被腐蝕;幾乎每天都有優(yōu)秀的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在失傳和消失;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古村落7年銳減兩千個……古城、古村落、古橋、古道、古關(guān)隘、古河渠、古民俗,這些曾經(jīng)輝煌燦爛的中華古文明,正在悄無聲息地離我們遠去……2、在風物中駐足的省思之旅,我們不能用含淚的目光與它們在凋謝之路上同行!這是一次傷感的文明巡閱,歷史的標本就在我們身邊,展現(xiàn)了我國朝代更迭的頻繁、帝王居所的繁華、百姓生存的智慧,在現(xiàn)代化的咆哮中和城鎮(zhèn)化的機器轟鳴聲中,河道遭淤積、城墻被風蝕、祖屋遭強拆、古橋被泥掩.....在把五千年文明留于書案的同時,我們又該做何感想和擔當!3、在畫頁上挽留的文明消失,1000余幅實拍美圖,五千年文明全彩呈現(xiàn),讓歷史不再黑白! 全書1000多幅彩圖,全景展現(xiàn)古老中國的古村、古城、古橋、古道古關(guān)、古民俗等風物人情。用一冊書,把五千年文明搬回家,歷史因此變得鮮活而靈動。4、經(jīng)濟實惠,物超所值,免費帶您領(lǐng)略英雄凱歌的悲壯、帝王居所的繁華、百姓生活的智慧!不足兩百元,搬回華夏根。這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濃縮了華夏文明的精粹,既可給中小學生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也為資金不足旅游的俊男靚女免費導游,同時也是規(guī)劃設(shè)計人員的決策高參。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