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窗外沒有風景

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萌萌 著  頁數(shù):225  
Tag標簽:無  

前言

  2003年12月最后一天的下午,在中山大學的那間西餐廳,我與萌萌、張志林坐在一起聊天,我念了一些我寫的文字段落:  “萌萌是在深情以及期待的目光中不由自主地沉浮。她曾經(jīng)在內心永遠銘記了那種時刻,她在一首詩中已經(jīng)直言了那場輝煌的囚禁。然而她卻不愿沿著生命不規(guī)則的律動走,連一點兒曖昧也不留給追問。她將更深的把純粹的問題留給自己,把感覺和詩性暫時放棄。因為她想到進入問題才能找到對話的契機,才能去掉一團霧一般的繚繞,才能走進時間和歷史之維。她已經(jīng)無法控制自己對問題的迷狂狀態(tài),她有許多的小本子,隨時記下自己的所想所思。一談及問題她馬上就處于亢奮狀態(tài),晚上就要靠安眠藥維持睡眠了。問題的萌萌,處于緊張的臨界狀態(tài),走下去,再走下去,不知是斷谷、裂罅,或是在可隱匿處,或是升到一個至高天空。易于感動和掉淚的萌萌卻是執(zhí)拗于問題。她有許多的問題要思考,比如:升騰與墜落,在邏輯與想象的背后,習慣用語和時間,創(chuàng)傷記憶以及人何以守住一個等待……萌萌只有時間,沒有日子;只有問題,沒有事件。她的生活在問題的追逼中更加純粹。她沒有勞作,只有操心;沒有吃苦,只有受難。因為問題萌萌已沒有過去的歡快明媚,她開始眉頭緊蹙,眼神因苦思而顯得沉重。但此時的萌萌,無論心態(tài)還是身體都仍然顯得年輕。她一頭微鬈的長發(fā),用一條墨綠色金絲絨帶子輕輕挽向一邊,有一些繾綣與慵懶。那時她剛剛從還在北京的劉小楓的家坐火車趕到鄭州,她坐在魯樞元教授家中的長沙發(fā)上,有幾分旅途的疲憊與風塵。那時她不斷從武漢抵達北京,了解和交流朋友們正在思考的問題,借以深化自己的思考。較之北京的一撥兒哲學朋友,河南文學友人感性經(jīng)驗的言說又與她心向一致。此刻萌萌坐在那里,正十分入神地聽耿占春講述某一天在縣城乘車的場景:在晨霧尚未消散的清晨,一輛馬車向鄉(xiāng)間出發(fā),車上是昏昏欲睡的早行人。他醒著,看到霧霰中的田野,和田野間沾著露珠的小花……萌萌其實對這些更感興趣,這些由描述構成的畫面、場境;她更屬于藝術,而不是哲學。比如她的文章《為浪漫的宮廷色彩送葬》、《關于語言——人能守住一個等待嗎?》等等篇什,那是詩意、唯美,同時又有哲學根基,她試圖去找愛與死的奧秘。那時她的文字給寫作帶來全新景觀。我們閱讀她的思考及本人;由于她,我們見出生存的質量與深度。在一個時期,萌萌用她的雙重風景,我們被卷進落葉般溫柔的回憶里?!薄 №暱?,大家都沉默下來。那是理解友情和感動的片斷??Х葲隽??! ]承想,在時隔兩年以后,萌萌卻拖著病身來到廣州。此時,她消瘦乏力,但她依舊遺憾怎么沒有把她自己漂亮的戒指帶來,衣服也帶少了。她對肖帆大哥說應該把汽車從海南托運過來,她的病好了,可以開車與廣州的朋友到野外兜風。她是太迷戀在世了,在世的美服、首飾、問題及朋友。但病魔已伸出利爪,不以人的意志,要將她從在世攫走。  誰都不愿接受的現(xiàn)實終于到來?! ?006年8月12日,志林給我打來電話,萌萌辭世了。她的朋友趕來,我們?yōu)樗貦羧?。萌萌靜靜躺在百合、白玫瑰、紫丁香的鮮花叢中。送別的儀式,奏的不是哀樂,而是一遍叉一遍播放著她在病榻上背誦的自己的詩句。她的照片兩旁是她自己的詩:“餓了,有石縫中生長出的綠色和紅色的果實;渴了,有大地夜哭的晶瑩的淚珠。”朋友們?yōu)樗蛣e,趙越勝從海外發(fā)來唁電,他說他原本是太疼惜萌萌了,他說打倒黑格爾,解放萌萌,是想讓萌萌過本該屬于她的明亮歡快的生活。我送了花籃,挽聯(lián)寫的是“被問題追逼的萌萌,你累了,你睡吧”。  我不知該怎么去敘說萌萌離去的缺失,今后,很難有像她這樣純粹、執(zhí)拗于問題;而問題又在純粹和執(zhí)拗中變成了她的病理學特征,同時變成她矛盾和孤獨,希望和依峙的背景?! ∵@將是一個傳奇和造化女人時代的終結。萌萌作為一個女性,無論是美麗、仁慈還是智慧,都代表著難以企及的高度。在她之后,還可能有這樣的人出現(xiàn)嗎?  這幾天我在書架上又翻到由萌萌主編的《啟示與理性》叢書。第六輯出版時,萌萌已生了重病,但她一直惦記著這本題為《“古今之爭”背后的“諸神之爭”》的書。2006年3月,我出差江蘇,也真是巧了,正好女友在陪我逛南京有名的先鋒書店,剛上二樓階梯,手機響了,接到肖帆大哥打來的電話,他說想讓我看看書店能否多購幾本這本書。我馬上找到三聯(lián)專柜,書是2006年1月出版的,可惜我只買到兩本,畢竟是有人想去閱讀這些挑戰(zhàn)智力的書籍的。我就著書店昏暗的燈光看萌萌寫的“編者前言”,萌萌寫那則寓言,那是關于“尾隨和潰逃”的軍隊。她主編的這輯文章,要討論的是,我們中國思想界的現(xiàn)狀是尾隨的還是潰逃的?這兩種情形看起來都不太妙。如果像馬克思時期的德國那樣是“意志已備,能力尚缺”,至少占一頭的優(yōu)勢,如果意志和能力都不具備呢?萌萌的前言寫得機警、入題,并且表達得非常平實、易懂,不大像她以住歐式的語句那種拗口,這讓人非常受益。她提的質疑很中肯又很尖銳。走出書店,走在端肅寧正的具有民國風情的南京的街頭,已是午夜,兩旁的梧桐,在3月的春天,雖沒有蓊蓊郁郁的繁茂,卻也不像北方塬上那虬枝倔強的剪影有團狀的光暈。風吹著,婆婆娑娑。樓宇窗口的燈光不那么絢目,卻于隱綽中,散發(fā)著東方微妙浪漫的情調。我又一次想到剛才讀到的萌萌書中寫的幾段話,她一般給人的印象是執(zhí)著于西學研究的,可現(xiàn)在她分明已在結合中國的現(xiàn)實在想問題了。西學的普遍性及規(guī)律學說誠然可貴,尋找中國的特殊性經(jīng)驗,打通中西文化及思想橫亙的壁壘,是亟待要做的事。萌萌僅僅幾句話,都因帶有原創(chuàng)性讓人得到啟發(fā)?! ∥一氐綇V州以后,安靜下來,認真閱讀了她收在這第六輯書中的文章,題目是《復活歷史灰燼的活火》。這里面,她借助二戰(zhàn)中自殺的德國思想家本雅明,討論看似微弱的彌賽亞力量,也即救贖的力量如何在灰燼中復活。她討論的是本雅明《論歷史的概念》一書,這書寫后不久的1940年,本雅明就自殺了,此書可看作他的絕筆。書中涉及進步、勞動、財富等等。萌萌很會找問題的入徑口。一經(jīng)她提及,本稚明這個“格外焦急的人”,他的語言及存在方式,一下子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漢娜·阿倫特對這個焦急的人有獨到評價,說這焦急卻是“奇特的敏銳,能見出歷盡滄?;癁檎渲榕c珊瑚的鮮活的眼眉與骨肉”。本雅明會不會知道我們今天在讀他?他是知道的,因為他定義了“神秘的索引卡”,那正是:今天吹拂著我們的風難道不也曾經(jīng)吹拂過從前的人?今天傳入我們耳朵的聲音不也是已經(jīng)沉寂的聲音的回吉7  萌萌對時間非常緊張,她常常會在文字中喟嘆,“已經(jīng)多少年了?”或者說,“已經(jīng)來不及了?!钡鹊?。但她卻總在延宕?! ∶让仍?jīng)有一段對“初始經(jīng)驗”的提法很感興趣,自己也專門撰文予以討論。其實討論做甚,按照初始感受去寫就是。她總是自己給自己別勁。  翻看她寫在1993年8月17日“致友人”的書信,她抑制不住地寫到自己:  “我能說我是一個謎么?”  “我能夠說的也許只是很少有一個女人這樣集中地經(jīng)歷過我經(jīng)歷的一切?;蛘邠Q一個角度,我能夠說,也許只是很少有一個女人能有機會這樣多方面地體驗過人生?!彼龑ψ约旱母爬ㄊ牵骸鞍烟摌s和高貴,矯飾和誠懇,混雜和單純,脆弱和堅強集于一身。幸虧我愛純潔和真誠?!薄 ∶让攘粝铝撕芏嗟脑洝⑵瑪?,在她生前,并不想就這么隨便打發(fā)了。她曾經(jīng)有一本隨想錄樣式的書出版,題為《升騰與墜落》。那些格言、警句式的文字,讀來也挺好。但后來萌萌想寫更有縝密思考的結構感更強的長文,她想把這些札記和片斷框架在一些重要的選題中,她一直在為完整性做準備,在為某一天對問題的融會貫通做準備。可是,哪一天能把問題想清楚,并且呼之欲出的給以完美的合乎自己理想的文字呈現(xiàn)呢?于是萌萌總在記片斷,筆記本一撂一撂擱在那里。  她甚至意識到她的力不從心,她可能有些事情完不成,是未竟和遺憾,如果這樣,她好像比較坦然,說,“固然希望自己的每一種經(jīng)歷都能成為財富,也即她視之為生命的文字、聲音。但如果不能,如果自己沒有能力完成怎么辦,那么她說她希望能用自己的經(jīng)歷變成作品。這不一定發(fā)表和出版,只需要在她的朋友的目光中得到印證。哪怕這目光轉身就會過去。本來意義上的人的目光總會過去的,誰也不能成為上帝,但這對于我已足夠了”?! ≡谏鲜鲆Z中,我注意到幾個穴點,借用萌萌式的話說,有一些斷裂處隱匿的聲音。比如她提到自己的理想,說這不過是任性的極端自我表現(xiàn)罷了。她這一代老三屆,經(jīng)歷過紅衛(wèi)兵時代的知識分子,其理想是始終不渝的追求。但在萌萌,理想是任性的,她愛純潔和真誠,“我脆弱地愛干凈,甚至這樣選擇詞句的表達?!彼刑厥獾慕?jīng)歷:她父親作為受“胡風案”牽連的遭遇,她也經(jīng)歷父母離異,從小與妹妹凄苦無靠的歲月。在湖北鄖陽山區(qū)插隊多年,繁重的農(nóng)活落下了頸椎的致命疾病。以及后來因政治問題的監(jiān)視受審。但她卻說,“過去的幾個階段的經(jīng)歷中,我都并沒有真的面對過混雜著污穢的泥土。”  終日讓自己陷入問題的萌萌,將自己逼向犄角。每天都把自己關在房子里,絕不輕易跑出去,經(jīng)歷嚴格的精神訓練過程。那時我與萌萌談到過這個問題,大凡思想與語言的訓練,要有這樣的逼擠,讓自己從紛繁擾攘的外部世界,轉向敏感內在的精神世界,必須停止行走。很孤寂、很憋悶,卻絕不放自己出去,就這樣,一天天熬著,為的是聆聽神諭,聆聽上帝的箴言。上世紀90年代,我們帶著古典主義情懷,學習為思想而思想,為藝術而藝術。我們誦吟著語言是存在的詩意棲居,我們渴望二度命名。這是多么虔誠的時期。應該說,這是在為學習思想所做的前期精神訓練,為的是今后能夠在現(xiàn)實,在公共空間想清一些事,并且讓表達接近準確?! ∶让仍?jīng)為湖北早逝的一個文友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大概是說命運閃過刀的刃口。卻沒想到,她后來也用刀刃般的東西割舍自己,劃過皮膚,劃過身體的細胞,直接刺向肺部和大腦?! ∥以跒槊让葘戇@些文字的幾天里,情緒非常不穩(wěn)定,我變得易感、傷心、虛無,對生命、對語言。我自從認識萌萌,她就成一為對我影響很深的一個人,這里面有欽佩,有楷模,有質疑。心情相當復雜。但她讓我找到一個認知的角度。可愛的無私的萌萌累了、飄走了。她成為作品,留在熱愛她的文字的人們的注視中。我再一次想到,環(huán)繞萌萌的大致說來有服裝、問題、朋友以及藥物。前三項都是她所喜歡和熱愛的,只有后一項是她厭惡、反對,到后來卻是依賴。作為風景和作為著作,她留下了驕傲與榮譽,在生命的有效期已是光彩奪目?! ∮浀冒⒕S羅伊說過這樣一句話:“人在此世的生活不能沒有政治的技藝,而在彼世的生活方才少不了沉思的德性?!泵让鹊脑缭邕h去,是為了到彼世去過更從容的沉思的德性生活么?

內容概要

  萌萌是一個普通的思想者,但她的逝去會讓你產(chǎn)生一個時代已隨她而去的感受。力圖抓住那個在身邊卻又已遠離的世界,將使一種寫作成為悼念?!  段业拇巴鉀]有風景》收錄了其“我直觀著我的黯淡”、“在期待的門檻上”、“我聽一只手的低語”、“升騰與墜落”、“生命閃過了刃口”等文章。

作者簡介

  萌萌(1949—2006),湖北省武漢市人。五十年代中,父親曾卓被最高當局打成“胡風反革命集團”骨干分子,家庭生活發(fā)生劇變。文革中,她和同伴以大字報的形式對當時的政權和時局發(fā)表了為主流意識斷不能容的文章,遭到抓捕、審訊和監(jiān)禁,被打成“反革命集團骨干分子”,押送鄂西北的大山溝監(jiān)督勞改。六年后終獲平反。1979年考入華中師范大學,攻讀歐洲文學史專業(yè)碩士學位,從事莎士比亞和易卜生研究。畢業(yè)后分配到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先后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1994年,調入海南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歷任副研究員、研究員、社會倫理思想研究所所長、外國哲學重點學科帶頭人、研究生導師等?! ≈饔校骸渡v與墜落》《人與命運》《臨界的傾聽》《斷裂的聲音》《情緒與語式》等。主編《啟示與理性》(三卷)和《獨自》(二卷)。另有詩作若干篇。

書籍目錄

序 作為風景和作為著作第一輯 我直觀著我的黯淡聆聽的個人我們想這樣告別二十世紀我的窗外沒有風景疼痛是不能分擔的黑夜中的喃喃自語在語言和時間的斷裂中我能說我是一個謎么我體驗了某刻的墜落反省自己的不完整為浪漫的宮廷色彩送葬我和聲音糾纏不清用祈禱將自己變成石頭人在邂逅中的機遇我的學術背景尾隨與潰逃選擇的邊緣化第二輯 在期待的門檻上真正的期待是無語人能守住一個等待么肉體恐懼導致的靈魂背叛命運脫掉了神圣的外衣在期待的門檻上不幸與不幸的區(qū)分中介的摯愛他消失在黑暗里柔和而溫馨的氛圍用靈魂將女人從熟睡中喚起日常悲劇比冒險事件更真實第三輯 我聽一只手的低語俄羅斯詩篇與理想的荒涼我聽一只手的低語“七月派”詩人的苦難陽光下的秘密走向海一種不能忘懷的經(jīng)歷世俗的承擔與“不敢”的限度重要的是“我能”時間·夢·真實第四輯 升騰與墜落我著迷于屬于我的問題女人是男人心中袒露的秘密男人和女人糾纏的命運被死亡所洞明的性愛愛原本是平凡的夢想在時間中沉浮的生命欠缺是人的生存方式第五輯 生命閃過了刃口女人是什么,能是什么?愛與死生命閃過了刃口在邏輯和想象的背后編后記

章節(jié)摘錄

  聆聽的個人  也許可以說我們是天生為意義而活著的一代人。我們學習語言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習希望、目的和意義。意即學習觀念。當語言是一種先驗性時,它其實就是一種觀念語言。它用既成語言的方式強加給我們。我們更多地只是生活在時代流行語的框架中。  我們面對的往往不是語詞,而是概念,是概念、范疇連帶著的邏輯框架及其有著邏輯關聯(lián)的觀念表達。它使人一爪落網(wǎng)、全身被縛。它總是普遍者或準普遍者?! 娬{語言不是先驗性的而只是先在的,從另一個角度看,即是強調對普遍者或準普遍者的瓦解。強調從范疇、概念回到字、詞、句子。在這一前提下,語言的生動性,語言切近著語言本性的生機勃勃的生動性,才是可能的。  語言的生動性只屬于聆聽的個人,是個人當下的生成著的語言事件,它既是靈性的,也是神性的。它一定直面著界限,一定在語言轉換的臨界點上,而不可能一般地、現(xiàn)成地存在于公共語言所帶出的人們已熟知到成為常識的觀念中?! ∑查_觀念的既定意義,當然也撇開一詞一物相對應的實指意義,語詞和語句的意義只和語境相聯(lián)系。在這個意義上,人在世界中即在語言中,歸根結底是在語詞、語句和語調敞開的意義中。星星不在天上而在你的公式里——馬堡學派的這句名言可以作一種徹底的理解,即沒有語言我們可以說一無所有。但對于在超驗背景下的經(jīng)驗的個人,只有語言同樣也是一無所有。這里的“語言”,前后并沒有作任何置換,它就是指的公共語言。語言悖論由此而來。它可以概括地表達為:  公共語言是我的存在;  公共語言不是我的存在?! ∵@里的“我”只能在個體生命、個體言說的意義上成立。換句話說,“我”在這里只可能是一種邊緣性的存在,它天然地堅持著一種非普遍者的立場。  我不得不這樣艱難地、變換著各種角度或各種表述地來表達一個或許比普遍性、普適性更為虛幻的問題,甚至并不是為著理解?! ∥?guī)缀跏侵庇^著自己的黯淡?! ∥抑恢牢也荒芤矡o法回避語言問題,它至少對于我是真實的。  在爬石人山的途中,在平頂山的討論以另一種方式繼續(xù)時,我曾說出了許多年來我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后仍堅持的信念:  人和人幾乎是無法理解和溝通的,但當我面對著你時,我仍然相信——  我信!  我們想這樣告別二十世紀  之所以覺得“隨感錄”還可以拉長——帶人事件、氛圍和語境變成“隨筆”,只是從文體上考慮到后者比前者更切近“隨感錄”視為生命的題旨——堅持個體性的表達?! ∷灰云毡樾詾闃藴?。它才能在這塊土地上創(chuàng)造自己的讀者從而擁有真正屬于自己的讀者群。  普適性如果長期以來曾是人們追求的標準,那也只不過是人為的虛幻罷了。普適性的前提是真理的化身或真理的代言,而個體的生命早已在真理的籠罩下消失殆盡。平凡的個體難道能假真理之名要求人們喪失個性的普遍認同么?那未免太夸張了。我們這一代人,甚至幾代人,已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Q一個角度,我們早已失去了任何許諾,惟其不再有任何許諾,不再有終極根據(jù)作為保障,個體的生命連同個體生命注定了的邊緣性存在才不再會落入一表達就立即上升為普遍原則的虛幻,存在或生存才不再因普適性而變?yōu)閮r值,最高價值亦不再可能成為最高尺度裁決一切存在者?! ≡S多年來,與其說我在學哲學,不如說我是被我問題追逼著,問題一旦出現(xiàn),以至正常的生活及其表達就一下子被置于審視的眼光下,激情乃至詩意不再有所附麗,除非這激情與詩意被問題的力量穿透成為思本身。它一定是超出常規(guī)的,它一定直面著界限,它一定在語言轉換的臨界點上,它并不純然在公共語言所帶出的人們已熟知到成為常識的觀念中。  實際上,我們想做的工作非常平凡,即把語言的先驗性,還原為語言自身。所謂語言的先驗性,即已化為具體語言形式的概念、范疇、邏輯框架以及它們作為常識的世俗表達,只有將它們還原為字、詞、句子,語言的生動性——在語言本性的意義而不是修辭學的意義上——才是可能的。語言的生動性只屬于聆聽的個人。是個人當下的、生成著的語言事件,它既是靈性的,也是神性的——我們這樣告別以邏各斯、以必然性為中心亦即以中心為中心的二十世紀?! €體的生命存在只能是邊緣性的存在,我的題目即——在邊緣?! ∪∵@樣一個題目還有一個特殊的意義,即我是女人,在這個以男人為尺度的世界,女人從來都是邊緣性的。我要做的,是以邊緣性的表達給這邊緣性以一種直接的觀照?! ∥业拇巴鉀]有風景  我沒有及時給你回信,因為讀過你的“讀珂勒惠支”的隨筆后,我不能簡單地用一個“好”或“壞”字來概括我的感覺。  隨筆的第一段已使我感動。緊接著的文字,竟然就像是珂勒惠支的雕刀,以一種特有的節(jié)奏舞動著,直抵我的內心,給我一種尖銳的快感。“雕刀之下沒有風景”——這是一句準確的表達——我因而喜歡珂勒惠支,她的原色版畫從紛繁的色彩中退隱下來成為我童年最沉穩(wěn)的記憶之一。我喜歡原色集聚的近乎悲愴的單純。一如你說,她的版畫制作傳遞出了“一種品格,一種氣質,一種如暴風雪馳向大曠野般的強烈的凄愴的詩意”。  我曾經(jīng)夢想成為一位革命者——我有多少同齡人曾這樣夢想過——那時我并沒有真的經(jīng)歷苦難。也許正是俄國文學的熏陶,是俄羅斯的草原、白樺樹林、倒映著星光的閃亮的河流以及一切能與大地相關聯(lián)的東西沉積到我的心底,成為一種終生不能褪去的背景,一種母性的、包容性的情懷。它并不關注對象,它沒有對象性的意識,它甚至就只是一種朦朧的、自我感覺著的獻身的熱情。它曾整個為革命所鼓動,在革命成為時髦的年代。但與其說是革命,不如說是社會動蕩中尖銳化的各種問題,使我渴望能像革命者一樣有著自我承擔的意志去承擔超出平庸的尖銳和敏感?! 『髞碛幸惶?,背景競走向前臺。在鄂西北大山區(qū),和山和石頭和花柳樹林和清澈見底的溪流終日相伴,但我眼里沒有風景。那時,我的周圍是中國的一方面善良得懦弱,一方面又聰明得甚至充滿狡計的農(nóng)民,那時我已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帶著“文革”浩劫后的苦難的記憶去體會麻木的苦難,我才懂得,苦難最重要的還不是外在的困境而是麻木,是自己對自我選擇和承擔的剝奪,是沒有個人氣質因而無所謂生命感覺的委頓,也許它們淹沒在平常平靜的日子里,但惟其因為這種平靜得不動聲色的淹沒,才有著觸目驚心的意義?! ≡S多年過去了,一張書桌成為我的生活空間。窗外沒有風景。你到過我的家,但你還沒來得及注意到我的窗外,隔著一層玻璃,我的窗外永遠是灰撲撲的、擁擠得瑣碎的大街和彼此并不需要溝通和交流的忙碌的城市居民,連在夜色里美麗的法國梧桐,也蒙在灰塵中,甚至它也在制造著灰塵。我的窗外沒有風景。  當心寧靜的時候,當寧靜成為心靈窗口的時候,自然才是可親近的。這時從玻璃上反射著滑落的一抹夕陽,一枝跳入視線的吐蕊的新綠,甚至小路上不知名的雜草,甚至不期然地打濕衣襟的雨滴,都能成為不是風景的“風景”。它們以單純的姿態(tài)打動你,使你驚異于自然的和平、寧靜,它們沒有外在于人的觀賞的距離,毋寧說,它們都是靈性的,就棲息你心靈的窗下。你難道不應該靜下心來聽它們無言的訴說么?  我喜歡讀畫,但并不真的懂。我對畫總有一種新奇的神秘感,無論后現(xiàn)代怎樣把架上繪畫變成裝置,繪畫本身的色彩、構圖和畫面上流動的光影總使人驚異。它們是在傾聽的心靈中復活的大自然的語言。畫家筆下的風景也好、靜物也好、人體也好,都已經(jīng)是一種表達,它們超出畫家的意向,也超出對象本身固有的屬性,而是生命感覺憑借媒介語言的一次即興的復活。這語言媒介絕不是人可以為所欲為使用的工具,它是媒介著自身的語言,是在聆聽中物性的自我顯示,是人和物的交流。人不再是唯一的根據(jù),因而人不是中心,因而任何人都不能假真理之名凌駕于他人和他物之上。  我們有不可泯滅的苦難的記憶,我們因各種原因而自覺不自覺地淪為語言的工具、物的工具,我們往往不由自主地被改變處境的目的所鉗制,而無暇去想這目的本身會有多少附加條件?! ≡谀撤N意義上,藝術是最沒有外在目的的,藝術不能“控告”、“呼吁”,不能解放人民。藝術像上帝一樣只救贖那些能自救的人,這是一個敞開的秘密,在奇跡發(fā)生的那一刻,在生命感覺憑借媒介語言復生的那一刻,生命才是彌足珍重的?! λ囆g不能批判。贗品不是藝術,因而對贗品也用不著批判,原岡是它無法打動人,因它喚起的回憶而驚嘆除外。至于強加給人的意識形態(tài),無論取什么樣的手段、形態(tài),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我不知道我究竟說出了一點什么沒有,近三十年過去了,羅莎的一句話仍像三十年前一樣使我動心:“不論我到哪兒,天空、云彩和生命的美都會和我同在?!蔽以缫堰h離了渴望成為革命者的年齡,但那在激情中生長出來的問題仍是生長著的,它們造就了我的個性、氣質和我的個體生命存在的方式?!  ?/pre>

媒體關注與評論

  萌萌生有二事欲訴諸文字,一日父輩因胡風而受難,二日我儕因文革而造反。二事未了竟撒手而去,嗚呼,我復何信?  ——陳家琪  萌萌想象的那個天堂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之中。但別說想象和記憶是無力的,當它們變成文字,一種不是永恒的永恒就存在了?!  貘櫳 ∶让仁且粋€普通的思想者,但她的逝去會讓你產(chǎn)生一個時代已隨她而去的感受。力圖抓住那個在身邊卻又已遠離的世界,將使一種寫作成為悼念?!  ⒄即?/pre>

編輯推薦

  萌萌生有二事欲訴諸文字,一日父輩因胡風而受難,二日我儕因文革而造反。二事未了竟撒手而去,嗚呼,我復何信?  陳家琪  萌萌想象的那個天堂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之中。但別說想象和記憶是無力的,當它們變成文字,一種不是永恒的永恒就存在了?! ⊥貘櫳 ∶让仁且粋€普通的思想者,但她的逝去會讓你產(chǎn)生一個時代已隨她而去的感受。力圖抓住那個在身邊卻又已遠離的世界,將使一種寫作成為悼念?! 」⒄即?/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我的窗外沒有風景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