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課堂教學行為研究及案例

出版時間:2009-5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區(qū)培民 編  頁數(shù):405  

內(nèi)容概要

新課程進程中的課堂面臨重構與新建的任務,教學行為需得注入新課堂的內(nèi)涵——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正真實地直面著這一挑戰(zhàn)與機遇。    本書基于這一宏觀背景,根據(jù)作者經(jīng)年從事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研究的學術積累以及個人在新課程實驗以來的中學“田野研究”經(jīng)驗,試圖闡述一些語文課堂教師行為的新質,解說一些當下亟待指出和新變的實踐問題,更希望揭示一些語文新課堂教師行為的文化因素。本書因應新課程任務對教師行為的要求,強化了教師在質疑、討論及三維目標教學設計等維度的行為說明;另外,呈現(xiàn)了一批教師行為觀察、反思和評價的工具性操作文本,以供教師課堂行為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訓或教研活動及教師自主評價參考使用。

作者簡介

區(qū)培民,教育學博士,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教師繼續(xù)教育和語文課程研究生教育工作,近年來致力于中學課程教學一體化“田野”研究和校本教師專業(yè)優(yōu)質化研究。主授《語文課程與教學研究》《大眾文化傳播與語文課程》《教師文化的課堂透視》等課程。代表性學術成果有論著《語文教師課堂行為系統(tǒng)論析》《大眾文化傳播與青少年成長》《大眾文化場域的學校潛在課程開發(fā)》《語文學科文化功能和課程開發(fā)》等。參與編寫《中國教師新百科全書》《職業(yè)高中語文》等。近期參與或主持的研究項目有《教師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之語文教師課堂行為分析系統(tǒng)》《基于國家課程校本化的學校內(nèi)涵發(fā)展研究》《基礎教育在職教師研修課程建設》《基于“個別化學習指導”的學習力發(fā)展行動研究》等。

書籍目錄

序緒論上編 語文新課堂的呈示行為 導語一 呈示行為與語文優(yōu)質教學 導語二 呈示行為與接受學習 第一章  教學語言信語行為:創(chuàng)設語文文化語境    第一節(jié) 語文教師語言/言語功能新認    第二節(jié)  語文教師語言/言語行為的新課堂指征和要則    第三節(jié) 校本優(yōu)化語言/言語行為:切人點與方式 第二章 講解行為:衍展與創(chuàng)生課程資源    第一節(jié) 新課堂建設與講解行為的辨正    第二節(jié) 講解行為:規(guī)范/目標/功能    第三節(jié) 講解行為的研究與反思 第三章 演示行為:重構與生成教學內(nèi)容    第一節(jié) 演示的新課堂功能    第二節(jié) 演示的教學行為指在中編 語文新課堂的對話行為  導語一 對話作為新教學形態(tài)之新  導語二 對話行為與新課堂優(yōu)質教學 導語三 對話行為與呈示行為相區(qū)別的特征 第四章 提問行為:優(yōu)化學生學力品質    第一節(jié) 問答式教學對話行為:“教學的生命”    第二節(jié) “提問”的新課堂行為策略舉要 第五章  質疑式教學對話行為:指導學生自主生成    第一節(jié) 質疑的教學概貌和新說    第二節(jié) 質疑的類型及教學意涵與功能    第三節(jié) 質疑對話中的教師行為策略例析 第六章  討論式教學對話行為:構建新的課堂形態(tài)    第一節(jié) “討論”對于新課堂建設的價值    第二節(jié) 討論的組織和指導行為    第三節(jié) 優(yōu)化討論的教師反思行為 第七章 合作學習:教學行為改變學習方式    第一節(jié)  基于新課堂的“合作學習”解讀視點    第二節(jié) 合作學習中的教師工作行為下編 語文新課堂的教學設計行為 導語一 教學設計作為“內(nèi)隱性”行為的基礎導向性 導語二 新課堂教學設計的新視角關注 第八章 教學設計:準備性行為的新質    第一節(jié) 語文教學設計的特征認定    第二節(jié) 語文教學設計的條件分析    第三節(jié) 語文教學資源的組織    第四節(jié) 新課堂教學行為智識辨正 第九章 教學設計:方案研制的要件    第一節(jié) 目標設計:分類/要則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上編 語文新課堂的呈示行為  第一章 教學語言/言語行為:創(chuàng)設語文文化語境  課堂語言/言語行為是教師用于傳達教材信息、轉譯教學內(nèi)容和組織學習、啟發(fā)學生的有聲語言行為。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是由語言(language)和言語(speech)兩部分組合呈現(xiàn)的,前者表征為靜態(tài)的句子、句群、語段等語言符號的形式構件,后者表征為動態(tài)的信息轉換、情感訴求、人格表現(xiàn)等意蘊傳播的物質過程。在教師課堂行為系統(tǒng)中,它是涵蓋所有廣義的教學信息的上位的教師行為。通常認為,教師的課堂語言/言語水平“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效率”,既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智慧發(fā)展水平,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課堂情感活動質量。語文新課堂中優(yōu)質化的語言/言語行為應至少適應、符合三方面的課程規(guī)約:  第一,語文課程區(qū)別于其他學科課程的內(nèi)容品性規(guī)約;  第二,語文課程區(qū)別于其他學科課程的教學話語語境規(guī)約;  第三,語文課程區(qū)別于其他學科課程的教學生長/成長規(guī)約?! 〉谝还?jié) 語文教師語言/言語功能新認  一、作為“中介語言”的功能  1.“中介語言”  課堂中的教與學言語信息由教師的“中介語言”、學生的“同儕語言”、教師和學生的“目標語言”組成。教師課堂語言/言語行為構成的“中介語言”,在教材與學生、課堂與教學過程中擔負“中介”的使命?!?/pre>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學課堂教學行為研究及案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研究成果新穎,對青年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幫助很大。書中的一些調查表格能夠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很有實用性!
  •   切中語文教育教學時弊,常讀常新。
  •   此書的內(nèi)容關注量化研究,可以給一線教師提供某些數(shù)據(jù)和參考
  •   紙張不錯,內(nèi)容也挺好。
  •   書雖然還沒有看完,但是有些還是很值得一線教師學習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