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胡守均、 等 上??茖W技術出版社 (2010-01出版) 作者:胡守均 頁數:226 字數:12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自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教育一直受到全社會的關注。但改革開放以來,教育方面的每一項新舉措幾乎都會引起激烈的爭論。到了今天,教育主管部門更成了受批評最多的部門之一。但多年前我就寫過一篇題為《不是教育的教育問題》的文章,認為那些備受批評的教育弊病,其實并非單純的教育問題,其根源并不在學校、教師和學生,而是在整個社會。所以,僅僅在學校就事論事,非但無法根除這些弊病,而且會愈演愈烈,或者以新的方式繼續(xù)存在。近年來,大學的毛入學率已經超過20%,但高考的壓力絲毫沒有減輕,中國人對大學、名校、高學歷、高學位的追求達到了空前熱烈和激烈的程度。競爭的“起跑線”已經由高中、初中、小學提前到幼兒園甚至“胎教”,由國內擴大到海外。不可思議的是,一些對讀書毫無興趣、或的確不具備進入高一級學校的學生,也被家長軟硬兼施向大學驅趕;一些貧困家庭不計后果地供養(yǎng)子女上大學,一些家庭不惜巨資送落榜子女出國留學。本來,即使在發(fā)達國家也不是每個人都上得了大學,而且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上大學,或者都適合上大學。那么為什么中國會出現這樣一種幾乎失去理智的“大學熱”呢?原因很簡單,眾人的回答是:“不上大學,還有什么出路?”“不上名校,不拿最高學位,還沒有開始競爭就輸了?!?/pre>內容概要
本書系“青少年科學人文素養(yǎng)叢書”之一種。 科學精神指的是科學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和生命線。本書以適合廣大青年學生閱讀的對話方式為切入點,深入探討了“何謂科學精神”、“相信實證傳統(tǒng)”、“科學精神與文化”以及“科學精神與人的全面發(fā)展”等話題,并在討論中穿插了大量引人入勝的小故事,運用具體事例闡明了弘揚科學精神的重要意義。 本書讀者對象為廣大青少年學生和教育工作者。書籍目錄
第一章 何謂科學精神 何謂科學 何謂科學精神 科學史上的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是人類多元文化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科學精神的內核是超越國界、超越民族、超越階級 的 科學的全球化前景 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第二章 相信有序 相信世界有序是科學工作的基礎 有育與無序 對有序的認識和有序的理念是人類特有的 科學精神的有序以存在為前提 有序和無序的辯證關系 世界的有序性是科研的前提 有序性和因果性 有序性不等于沒有活力 有序和無序的相互轉化第三章 相信世界可知 在認識上科學與常識、宗教和藝術有所區(qū)別 文本與世界的關系 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第四章 經驗實證傳統(tǒng) 什么是經驗實證 霍金、培根、伽利略、波普爾與休謨 理論與實踐、模型與世界的關系 古代中國有沒有實證傳統(tǒng)第五章 邏輯分析傳統(tǒng) 從愛因斯坦的一段名言說起 科學理論結構的三個重要品質 什么是公理化數學和分析哲學第六章 科學的非正統(tǒng)性 正統(tǒng)與異端、教條、求真 一部科學史是異端不斷取代正統(tǒng)的過程 非正統(tǒng)性的創(chuàng)新與科學研究的阻力 科學精神和雎科學主義在中國第七章 科學精神與自由 自由與科學、自然、社會 什么是內在自由、外在自由 你理解科學與社會嗎?第八章 科學精神與民主 先談談科學精神的前提——平等 科學精神與民主、自由觀念 自由與平等沖突嗎 權利是一種機會、一種資格 科學精神與公眾 民主制度與“科學共同體”、科學家第九章 科學精神與文化 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 科學精神與宗教 科學精神與藝術 科學精神與倫理 科學精神與教育 科學精神與傳統(tǒng)中國文化的轉型第十章 科學精神與人的全面發(fā)展 你理解“人的全面發(fā)展”嗎 科學精神與人的全?發(fā)展 發(fā)展是在創(chuàng)造資源的良性互動中形成的和諧后記章節(jié)摘錄
插圖: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胡教授喝完杯中的茶水,窗外火紅色的余暉已被灰蒙蒙的暮色籠罩,小陳已對科學精神有了大致的較為系統(tǒng)的了解,尤其胡教授前面所舉的許多科學家的實例,讓他備受啟發(fā),深深激勵著他追求科學獻身科學的豪情壯志。他心里久久不能平靜,暗自思忖著怎樣才能具備科學精神,成為新時代的科學人呢?于是問道:“科學精神如何培養(yǎng)出來呢?”胡教授理了理思路,微笑著答道:“對于個人來說,要養(yǎng)成科學精神的話,首先,最好的方式就是學科學史。學科學史是養(yǎng)成科學精神的最佳途徑,而且通過科學史能知道科學精神在科學歷史上是如何不斷發(fā)展壯大。其次,當然也可以通過具體的科學知識來了解。當我們學習一門具體科學知識的時候,要有意識地去了解該門具體學科的發(fā)展史。如何進行科學教育?一本好的教科書,會告訴你科學知識是流動的,科學知識是相對的真理。而差的教科書卻告訴你絕對的真理。第三,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個人的實踐,和自然、和社會打交道,也會培養(yǎng)出一些基本的觀念。培養(yǎng)科學精神的途徑很多。但是,最好的方法就是學史。學科學史的目的,就是教你科學精神。科學史的教學的精髓也就是傳承科學精神,對于科學的發(fā)展其實是很重要的。很難想象一個沒有科學精神的人,可以去從事科學研究。”“科學精神是否存在性別差異?”小陳又問道?!翱茖W精神跨越國界、跨越階層、跨越語言,同時也是跨越性別。無論是男性、女性,都可以培養(yǎng)科學精神。后記
本書討論科學精神。這個問題,我思考了30余年。1976年粉碎“四人幫”。1978年我獲平反,走出監(jiān)獄,回母校復旦大學執(zhí)教,講《科學思想史》。作為必修課,最先給哲學系77級學生講授。這個由來自1966~1976各屆高中畢業(yè)生組成的班級,非常優(yōu)秀,后來出了不少人才,僅就學術而言,他們中有成為名教授的,如俞吾金、吳曉明、王雷泉、邱柏生、陳錫喜等。去年參加一次研討會,陳錫喜還向我提到30年前的這門課:“胡老師,我到現在還完整保留著《科學思想史》的聽課筆記?!弊鳛檫x修課向全校文理各科本科生、研究生開放,選課人數之多,學生反映之熱烈,大出我的意料之外。有個學期選課人數實在太多,教室外還擠了許多學生,只好換教室,從第二教學樓2110室換到2115室,再換到第三教學樓3108室——當時復旦的最大教室,大約可坐二三百人。管理教學樓的工友開玩笑:“老師你把我們害苦了,凳子到處亂拖!”真可謂盛況空前,在復旦教學的歷史上大約也是少見的。我將這門課宗旨定為:根據科學發(fā)展的歷史,探討科學思想的演化,傳承和弘揚科學精神。編輯推薦
《科學精神》:青少年科學人文素養(yǎng)叢書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