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

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作者:王欣 編  頁數:338  
Tag標簽:無  

前言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與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中國與世界的信息交流無論是流量還是信息的質量都大幅度提高。翻譯,作為中外交流的橋梁,其作用也日益突顯,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懷著滿腔的熱忱投身到這項事業(yè)當中,可以說,我國翻譯學習的熱情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階段?! №槕顺绷鳎袊馕木纸逃嘤栔行脑?006年開始舉辦面向社會的公益性“翻譯與文化系列講座”,圍繞翻譯與文化的主題,每月邀請一位翻譯名家傳播翻譯文化、傳授翻譯經驗、講授翻譯技巧。講座推出后,深受廣大翻譯愛好者的喜愛。2007年,我們將翻譯與文化系列講座正式命名為“大家講堂”,即:請“大家”傳授翻譯知識給“大家”。  兩年多來,在這二十多期的講座中,我們邀請的專家中既有為翻譯事業(yè)奉獻了一生的老翻譯家,例如林戊蓀、沈蘇儒、張載梁、過家鼎、林國本、王若瑾等老前輩,他們把幾十年的翻譯經驗無私地與聽眾進行分享,也有依然活躍在翻譯事業(yè)上、擔任國家重要翻譯任務的專家,如黃友義、施燕華、陳明明等,他們生動地為聽眾講述現今翻譯狀況以及實際翻譯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還有在多國文化背景下工作的老師,如鮑川運、施曉菁、葉子南、張佩瑤等。

內容概要

這里既有漢譯英過程中有趣的文化故事,也包括對文化疑惑以及文化沖突的翻譯指點,并細致探討如何在兩種語言的可譯當中,準確地翻譯出兩種史化的真諦。 這是一次翻譯文化的盛宴。《縱橫:翻譯與文化之間》,讓我們感受到現場聆聽講座的那種喜悅,盡情地汲取寶貴的經驗吧! 全書包括了從《駱駝祥子》中的翻譯看中西語言文化、翻譯與語言文化探究、從信達雅談長句的翻譯、談英語語言與文化的三個層次等數十篇通過整理講座現場錄音而成的文章。

書籍目錄

中譯外——中國走向世界的橋梁從《駱駝祥子》中的翻譯看中西語言文化我在聯合國作同聲傳譯的日子——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及比較翻譯與語言文化探究從信達雅談長句的翻譯談英語語言與文化的三個層次我的口譯生涯——談做口譯人員的體會同一個硬幣的兩面——漫談口筆譯的異同談談稱呼語與寒暄語的翻譯同聲傳譯——跨文化交流的橋梁中國特色詞匯的解釋如何使寫作達到預期的效果“小心墜河”是“carefully fall to the river”的意思嗎?——淺談漢譯英的困難與對策標題的翻譯如何做好外事翻譯

章節(jié)摘錄

  2.1同聲傳譯在中國的發(fā)展  據我所知,在座的很多人正在練習口譯,而且一些人也已經通過了人事部或教育部組織的翻譯資格考試。對此,我感到很高興。同聲傳譯在中國已經成為一種專業(yè),許多人靠同聲傳譯工作為生。大家常在電視新聞中看到同聲傳譯的工作場面。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變化,因為在25年以前,我想百分之九十的人還不知道什么叫同傳,而現在這個詞已經為大家所熟知。聯合國已經開設了兩門翻譯考試,一是筆譯考試,一是口譯考試,這表明同聲傳譯現在已經成為一種專業(yè)了。同聲傳譯這門專業(yè)是如何在中國開始的呢?它開始于1979年,當時聯合國第一次在中國開設了同傳的訓練課程,我很幸運地參加了培訓,成為在中國的首期同聲傳譯譯員。選在1979年是因為在當年年初,中美建立了外交關系,到年末中國同聲傳譯的訓練機制就建立起來了。1971年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席位,聯合國用了8年時間才最終決定在中國開設同傳訓練。為何需要8年這么長的時間呢?雖然中國恢復了席位,但中美之間并未建立外交關系,直到1979年兩國建交,聯合國才開始考慮在中國建立培訓機制?! ∥易x過一篇關于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的背景文章。實際上1971年10月中國在聯合國席位的恢復是一個巨大的勝利,甚至連毛主席他老人家也沒有想到。因為在1970年當阿爾及利亞和阿爾巴尼亞提出提案,建議恢復中國的聯合國席位時,只有5l票贊成票。而到了1971年,當毛主席問周總理及外交部的其它人員:“你們認為我們今年能回到聯合國嗎?”他得到的回答是_今年不太可能”。在當時,中國要想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必須要有66票贊成票,當時聯合國共有133個會員國,1970年的51票離這個目標還相差很遠,所以大家都不抱希望。當1971年10月聯合國為中國的席位進行辯論時,基辛格博士正在中國訪問。美國當時躊躇滿志,他們提出了兩個提案,一是支持恢復中國在安理會的席位,一是支持臺灣繼續(xù)留在聯合國。

編輯推薦

  本書是一次翻譯文化的盛宴。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縱橫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非常棒的翻譯指引,已經讀完,非常喜歡!
  •   大師講座薈萃,值得一讀!
  •   很好,很給力,使我順利寫完了論文,好啊
  •   難得的好書。很有價值。
  •   出版日期是2008年12月份的而不是1月1日的
  •      首先,毋庸置疑,解放前后時期的翻譯專家的文化底蘊和精進敬業(yè)是有目共睹的。他們英語和漢語的積累和專業(yè)素養(yǎng)嘆為觀止。梅仁毅(北外教授)說:“做好翻譯工作不僅是技術問題,而更重要的是態(tài)度、學識、追求問題?!?br />    他的“談英語語言與文化的三個層次”很有見地。第一個層面最淺顯的層面,即語言與文化幾乎對等。如castle in the air譯成“空中樓閣”, set Thames on fire形容情形緊急, meet one’s Waterloo意為“遭遇失敗”,Achilles’ heel表示“致命弱點”,Midas touch是“點金術”等。此時要求翻譯工作者要對中西方核心文化了然于心,如英美的圣經、古希臘古羅馬神話、莎士比亞著作等,中國的四書五經、四大名著等。第二個層面是概念層面,即思維方式。這與日積月累的閱讀感悟離不開。例如 “Perhaps I’ve overlooked the benefits of failure because I early cam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y father, a true Horatio Alger type, a true entrepreneur”里的Horatio Alger是美國夢的杰出代表,從赤貧奮斗到暴富的典型?!癆 plentitude of information leads to a poverty of attention”意為“信息太多,你淹沒在信息里,就不知道主次了”,英語表達極其簡練。第三個層面,利用語言達到某種目的?!癐”是小布什的口頭禪,又一次演講時說,“I made up the mind that Sadam needs to go.”這是一種姿態(tài),“我”是主宰,營造了他想營造的氛圍。又如《紐約時報》有篇文章標題是 “US encourages China to become a responsible energy consumer.”值得注意的是兩個詞encourage和responsible。美國把自己擺在更高的位置上了。
       又如張載梁(北外英語系副主任)厘清了口譯與筆譯的區(qū)別。鮑川運(美國蒙特雷高級翻譯學院的院長)仔細講述了同聲傳譯的艱辛、訓練方法和中英文化的積淀。吳冰(全國美國文學研究理事)探討了英語寫作與漢語寫作的異同,她特別提倡使用經典的五本詞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Collins Cobuild English Dictionary, The Kenkyusha Dictionary of English Collocations, Oxford Collocations: Dictionary for Students of English。
       既然與英語結了緣,理論著作可以起到高屋建瓴、提綱挈領的作用。醍醐灌頂,何樂不為!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