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3 出版社:陜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何阿珺 頁數(shù):182
前言
“生肖”指的是人所生年的屬相,一共有十二個,通稱十二屬相或十二相屬,分別用十二種動物來代表。十二種動物又同十二地支兩兩相配:子為鼠,丑為牛,寅為虎,卯為兔,辰為龍,巳為蛇,午為馬,未為羊,申為猴,酉為雞,成為狗,亥為豬。我國傳世的書面文獻(xiàn)中最早記錄十二生肖的是東漢王充所著《論衡》。后代的人們認(rèn)為人出生在哪一年就屬哪一年的動物,如子年出生者屬鼠,丑年出生者屬牛……亥年出生者屬豬?!吧闭撸暌?;“肖”者,類似、相似也。生肖之說成為中國民間普遍流行的記生年和記歲、排輩分的符號體系,兩千年來早已蔚為大觀,婦孺皆知。哪怕是足不出戶的村夫野老,目不識丁的走卒乞丐,他們或許“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對今夕是何夕、今年是何年都不甚清楚,但是若問到他們屬什么,恐怕沒有多少人答不上來吧。在我國歷史上,由于各族人民的喜聞樂見和高度關(guān)注,生肖從簡單的記時原則發(fā)展為具有彌漫性質(zhì)的文化現(xiàn)象,歷久不衰。在民間流行的除了生肖游戲、生肖算命外,還有生肖剪紙、生肖卡、生肖圖、生肖燈、生肖面食等,多不勝舉。古人不光活在世上時要使用生肖屏風(fēng)、生肖鏡、生肖錢幣等以圖吉利,佩帶生肖護符以圖保佑,即便死后下陰間也要帶上生肖俑,富貴人的墓室還要繪上生肖壁畫。真可謂生生死死與生肖相伴。生肖文化的大普及既是民俗生命力旺盛的表現(xiàn),也離不開知識階層的推波助瀾。古詩中的“生肖體”便出于歷代文人墨客的貢獻(xiàn)?!读谐娂肥蛰d的明人胡儼《十二辰詩》云:鼷鼠飲河河不干,牛女常年相見難。赤手南山縛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驪龍有珠常不睡,畫蛇添足適為累。老馬何曾有角生,羝羊觸藩徒噴嚏。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雞空自老林邱。舞陽屠狗沛中市,平津牧豕海東頭。作詩者將十二屬相同十二種傳說或典故融合為一體,在講述生肖知識的同時又傳播了歷史知識,收到趣味橫生的效果。民間不少生肖歌謠也采取了類似的表現(xiàn)手法,使生肖之說變得極為通俗易懂。一首臺灣兒歌唱道:一鼠賊子名,二牛駛犁兄。三虎爬山崎,四兔游東京。五龍皇帝命,六蛇受人驚。七馬跑兵營,八羊吃草嶺。九猴爬樹頭,十雞啼三聲。十一狗吠客兄,十二豬茶(臺灣地方音,殺)刀命。生肖作為本土性的民間常識雖然簡單生動,易學(xué)又易記,但是作為一種源遠(yuǎn)流長的象征編碼系統(tǒng),也還有它神秘莫測的一面。比如說十二生肖為什么是十二個,不多也不少?十二生肖是怎樣產(chǎn)生的?起源于何時?為什么與十二地支相配?十二種動物的排序有什么根據(jù)?為什么其中十一種動物都是現(xiàn)實中所有的,唯獨龍這一種卻是現(xiàn)實中沒有的呢?自古以來,這類問題就曾吸引過好學(xué)深思者的注意,不少文人學(xué)者還試圖解答其中的某些奧妙。明代學(xué)者陸深的《春風(fēng)堂隨筆》云:“北狄中,每以十二生肖配年為號,所謂狗兒年、羊兒年者。豈此皆胡語耶?”清代學(xué)者趙翼《陔馀叢考》卷三十四謂十二相屬之說起于東漢,漢以前未有言之者。今版通行工具書《辭海》……陽與月亮沿黃道運行一周,每年剛好會合十二次。我國先民把十二年定為一紀(jì),是因為從天象上觀測到歲星(木星)十二年一周天。十二年的時間不好記,于是又配上地支和屬相。不過還有跡象表明,屬相記年并不是最早的動物記時法,在它之前還有過動物記月法和記日法。按照禮失求諸野的原則,我們可以在彝族的十二獸記日法、納西族的十二生肖記目法和記月法中看到這種古樸的歷制,從而把生肖的產(chǎn)生放到通過具體來表示抽象的原始思維大背景中去理解。
內(nèi)容概要
生肖是一種源遠(yuǎn)流長的象征編碼系統(tǒng),有它神秘莫測的一面。十二生肖為什么是十二個,不多也不少?十三生肖是怎樣產(chǎn)生的?起源于何時?為什么與十二地支相配?十二種動物的排序有什么根據(jù)?為什么其中十一種動物都是現(xiàn)實所有的,唯獨龍這一種卻是現(xiàn)實中沒有的呢?
書籍目錄
引言
未羊——生肖一典1
第一章
羊文化的遠(yuǎn)古印跡——原始巖畫中的羊形象1
一、獵羊巖畫9
二、牧羊巖畫14
三、羊巖畫所表現(xiàn)的原始巫術(shù)意識18
第二章
羊圖騰及其對華夏文化的濡染24
一、羊圖騰概說24
二、羌——羊的傳人30
三、羊圖騰對華夏文化的濡染35
第三章
羊神崇拜44
章節(jié)摘錄
(二)蘇武——北海牧羊十九載蘇武,西漢杜陵人。武帝天漢元年以中郎將出使匈奴,不料被扣留。匈奴單于脅迫其投降,蘇武堅決不屈。于是被流放到北海(今貝加爾湖)無人處放牧羝羊(公羊),“羝乳乃得歸”,即等到公羊產(chǎn)奶才放他回還。(《前漢書?蘇武傳》)蘇武仗持漢節(jié),北海牧羊十九載,渴飲雪而饑食草籽,甚至以毛氈為食。十九年中,象征漢帝國的漢節(jié)其旄盡落,而蘇武仍然矢志不渝。一直到昭帝與匈奴和親時,蘇武才得以歸漢。史載蘇武“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睋?jù)說漢使到匈奴時,得知蘇武尚在,于是詐稱漢皇帝在上林苑射雁時,得到了蘇武系在雁足上的帛書,知道蘇武在某澤中。這時匈奴方才承認(rèn)蘇武尚在人世,并遣蘇武回國。蘇武回來后拜為典屬國,宣帝時賜爵關(guān)內(nèi)侯。后世之人多有以詩、賦、畫贊頌蘇武之愛國氣節(jié)者。宋代文天祥作《詠羊》詩云:“……出都不失成君義,跪乳能知報母情。千載匈奴多牧養(yǎng),堅持苦節(jié)漢蘇卿。”此詩題為《詠羊》,實際是在贊賞蘇武。史載李陵曾勸降蘇武,蘇武說:“武父子之功德,皆為陛下(武帝)所成就……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雖在他鄉(xiāng),且身陷困境,卻念念不忘自己的君王,這就是蘇武人格的感人之處。當(dāng)蘇武歷經(jīng)艱苦、完節(jié)歸來時,武帝已長眠茂陵。昭帝“詔武奉一大牢謁武帝園廟”,以償其故君之思。詩中“出都不失成君義”說的正是此情。前面說過,羔羊跪乳其母,是知禮、至孝的象征,故詩人以“跪乳能知報母情”喻蘇武思念故君、心向故國的赤誠。后兩句進一步點明主題。文天祥本人也是一個與蘇武一樣有著民族氣節(jié)的愛國志士。他曾受命與元軍談判,被扣留,但寧死不降,他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為表達(dá)愛國之情的千古名句。所以,文天祥的這首詩實際也是借古人以銘志,激勵自己的愛國志向。元楊維楨《題蘇武牧羊圖》詩云:未入麒麟閣,時時望帝鄉(xiāng)。寄書無有雁,食雪不離羊。旄盡風(fēng)云節(jié),心懸日月光。李陵何以別,涕淚滿河梁。李陵是漢大將,因戰(zhàn)敗而降匈奴。蘇武北海牧羊十九載,時時眺望帝鄉(xiāng),堅守漢節(jié)不變。兩相對比,蘇卿之志堪與日月同輝。蘇武本是一個普通的朝廷使節(jié),然而,命運卻讓他作出選擇:守志,這意味著受苦;或失節(jié),這意味著享福。他毅然選擇了前者,北海牧羊十九載。牧羊生活是艱苦的,但他以堅定的信念挺住了,這是常人難以做到的。因此,這十九年的牧羊生涯就在他的一生中顯得異常輝煌。也因此,蘇武牧羊已不是牧羊本身,而成為愛國守志、忠貞不屈的象征。許多地方修有蘇武祠、蘇武廟,以供后人緬懷其德。有些地方還形成了與蘇武有關(guān)的習(xí)俗。如甘肅民勤縣東南蘇武山下有一眼泉水,名叫蒙泉,相傳當(dāng)年蘇武在此地牧羊時曾飲該泉。為紀(jì)念此事,當(dāng)?shù)厝嗣磕晗臍v清明節(jié)都要牽羊至清泉,以人羊同飲蒙泉之水為樂。(三)黃初平——另一種牧羊據(jù)葛洪《神仙傳》載:“黃初平者,丹溪人也。年十五,而家使牧羊。有道士見其良謹(jǐn),使將至金華山石室中,四十年忽然,不復(fù)念家。其兄初起,人山索初平,歷年不能得見。后在市中有道士,善卜,乃問之日:‘吾有弟名初平,因令牧羊失之,今四十余年,不知死生所在,愿道君為占之?!朗咳眨骸鹑A山中有一牧羊兒姓黃字初平,是卿弟非耶?!跗鹇勚?,驚喜,即隨道士去尋弟,果得相見。兄弟悲喜,因問弟日:‘羊皆何在?’日:‘羊近在山東。’初起往視,了不見羊,但見白石無數(shù)。還謂初平日:‘山東無羊也。’初平日:‘羊在耳,但兄自不見之?!跗奖隳司阃粗?,乃叱日:‘羊起!’于是白石皆變?yōu)檠驍?shù)萬頭。”
編輯推薦
《羊致清和(典藏圖文版)》由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