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童慶炳 編 頁數(shù):378
內容概要
《文化與詩學(第7輯)》是《文化與詩學》的第七輯,對中國的文化與詩歌學作了深入的研究。全書共分五個部分,內容包括理論研究、歷史題材創(chuàng)作和改編重大問題討論專輯、文學批評、論文、書評。《文化與詩學(第7輯)》內容豐富,論述透徹,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書籍目錄
理論研究文化共存盧卡奇、戈德曼與文學社會學從結構分析到文本分析——追尋羅蘭·巴爾特批評方法的演變軌跡論徐復觀《文心雕龍》文體論研究的學理缺失歷史題材創(chuàng)作和改編重大問題討論專輯歷史的貧困及書寫的空間作為政治文化的歷史講述——《紅巖》寫作“前史”歷史意蘊·時代取向·情感寄托:歷史小說創(chuàng)作的靈魂戲說:消費語境中的歷史書寫近年來抗戰(zhàn)題材電影敘事視角變化分析文學批評《洛朗扎奇奧》或重復法寫作雅各泰的風景詩學細讀《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今日良宴會——漢代五言詩中的“宴會”主題分析論文法國中世紀騎士傳奇中的時間因素巴赫金與俄羅斯宗教哲學辨清代客觀化解經(jīng)方法論同“詮釋學的循環(huán)”原理之疑似——以戴震《孟子字義疏證》和焦循《孟子正義》為焦點理想的讀者——對“共鳴”理論的反思試析法國新小說敘述話語的自反性書評如春雨滋養(yǎng)性靈的文學理論——讀《美學與當代文化講演錄》筆力深處見古心——評李山先生新著《先秦文化史講義》走向闡釋的文學理論——評李春青教授《在審美與意識形態(tài)之間》解構與思想的未來——讀《解構的共通體》文化研究的歷史與“立歷”——評《文化研究簡史》憂慮,批判以及拯救——讀尼爾·波斯曼《技術壟斷——文化向技術投降》
章節(jié)摘錄
4.發(fā)生結構主義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距離 戈德曼竭力把馬克思、盧卡奇的思想與皮亞杰的思想熔于一爐。盡管他的不少論述貶低了實證研究,他卻聲稱自己致力于實證方法的建立,并在一次訪談中說:“我基本上不是純思辨的哲學家——我根本不是這種人——而是一個社會學家,一個既想做具體研究工作,也想為人類和社會事實的研究建立一種實證方法的科學家?!雹倏墒?,不管是“文學的辯證社會學”還是“發(fā)生結構主義文學社會學”,它們如何才能真正運用于具體的實證研究并獲得信而有征的文學事實呢?對此,戈德曼給我們提出了一個疑難問題;或者說,我們在他那里看到了一個無法克服的內在矛盾:他在《文學社會學:地位與方法問題》一文中說:“簡言之,理解問題就是作品內在的統(tǒng)一性問題,就是一絲不差地理解作品、作品的全部和不談論該作品以外的任何東西;理解,就是在作品內部找出總的意義結構?!雹谌欢缜拔乃荆翱偟囊饬x結構”必須到集體“精神結構”中去尋找,到文學之外、社會總體中去尋找。他的全部論述都沒有脫離其文學社會學起點,也就是《隱蔽的上帝》中早已論及的觀點:一部作品唯獨與整個生活及某一社會集團的行為融為一體才能獲得自身的意義。戈德曼認為發(fā)生結構主義的進步,在于相對獨立的結構可以作為整體的組成部分被有機地納入更大的結構。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