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0 出版社:安蘊貞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2-10出版) 作者:安蘊貞 頁數(shù):237
內(nèi)容概要
《莊子》引文主要來自陳鼓應(yīng):《莊子今注今譯》,中華書局1983年版。引文出自《莊子》時,多只標注篇名而省略書名,如《齊物論》省去了《莊子》出處,《西方莊學研究》中偶有第二次重復(fù)引用某句段者,則會將書名、篇名一起省去。 《西方莊學研究》中漢學家的英文譯名一般采用安樂哲編寫的《北美漢學家辭典》和陳才智編寫的《傳教士耶穌會士及早期漢學家一覽》、《華裔漢學家一覽》、《當代西方漢學家》及《當代華裔漢學家一覽》的譯名,沒有固定譯名的則采用了音譯法。文中第一次出現(xiàn)的名字是英漢對照的。對已經(jīng)確定熟知的西方哲學家的英文名字沒再標明,如海德格爾、德里達等。
作者簡介
安蘊貞,1976年生,河北寧晉人,文學博士,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從事中西文化比較研究。
書籍目錄
緒論一 本書寫作宗旨二 研究文獻綜述三 《莊子》的英文翻譯與研究現(xiàn)狀介紹第一章 西方對道家思想的翻譯和接受——翻譯過程中的莊子一 道家思想在西方傳播二 “道”與西方相遇第一節(jié) “道”翻譯多樣性的成因一 道字釋義二 道的翻譯史概述第二節(jié) 英語世界中對孔子之道的闡釋第三節(jié) 英語世界中對道家之道的闡釋一 老子之道二 莊子之道三 老莊之道的異同第四節(jié) 英語世界中對莊子得道之游的闡釋一 “逍遙游”語義辨析二 游之過程——化三 忘——化之方式第五節(jié) 中西文化差異一 道與邏各斯二 研究方法的反思第二章 西方哲學語境下的莊學研究——作為哲學家的莊子第一節(jié) 懷疑論的莊子一 懷疑論二 懷疑論的莊子第二節(jié) 相對主義的莊子一 相對主義的定義二 相對主義的莊子三 英語世界中相對主義的莊子四 懷疑論與相對主義第三節(jié) 反理性主義的莊子第四節(jié) 中西思維差異一 語言與思維二 關(guān)聯(lián)性思維三 道家的關(guān)聯(lián)性思維四 中西思維方式的異同第三章 中西對話過程中的莊學研究——與西方哲學家比較的莊子第一節(jié) 莊子與德里達一 德里達的解構(gòu)理論概述二 道與蹤跡的區(qū)別三 二元對立第二節(jié) 莊子與海德格爾一 海德格爾和莊子的照面二 海德格爾的基本概念三 是與存在四 有/無與存在五 真與非真第三節(jié) 中西哲學差異結(jié)語一 闡釋者的歷史性二 以西解莊的局限性三 中西對話的必要性四 解莊無止境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懷疑論的認識主體是人類,人類經(jīng)驗具有相對性,也是感覺的相對性,這是無論古希臘還是近代笛卡兒、休謨等懷疑論的主要判斷依據(jù)。感覺的相對性消解了永恒與必然的基礎(chǔ),為懷疑論提供了直觀的例據(jù),當然,相對主義與懷疑論并非近親,因為相對主義用感覺的相對性來肯定一切,而懷疑論則是通過感覺的相對性來否定一切?! ∪祟惱硇阅芰τ诜墙?jīng)驗世界是無能為力的。人類的認識限制在經(jīng)驗的范圍之內(nèi),經(jīng)驗就是人類理解的界限。 《齊物論》和《逍遙游》兩篇,構(gòu)成了一個連環(huán)消解,一個說因其所大而大之,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物莫不小,這是齊物;一個說斥〈安鳥〉和大鵬,小年不及大年,小知不及大知,這是辨大小而不是齊大小了。人們常常引用“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其實接下來莊子就問:“果且有彼是乎哉”?再問:“果且無彼是乎哉”?其實莊子最明白了,一旦陷入純概念的圈套,就要在反義的概念圈子里打轉(zhuǎn),有大就有小,有是就有非,有有就有無。他要的就是跳出純概念的對偶,還歸于此時此地,此所謂引“吾知之濠梁之上也”。引用“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把莊子定案為相對主義,實在是冤枉,莊子接下去明明說“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耸悄闷渑?,謂之道樞”。一些學者將莊子闡釋為一種認識論上的懷疑主義、相對主義,完全是把道家學說西方化所導(dǎo)致的一種誤讀。莊子的相對主義也許可以稱為相對的相對主義,這種相對主義自我化解了?! ∏f子既不是懷疑論者,也不是相對主義者。是道不可言,不是道不可知,通過心齋與坐忘來體道,達到逍遙游的境界?! ?/pre>編輯推薦
《莊子》引文主要來自陳鼓應(yīng):《莊子今注今譯》,中華書局1983年版。引文出自《莊子》時,多只標注篇名而省略書名,如《齊物論》省去了《莊子》出處,《西方莊學研究》中偶有第二次重復(fù)引用某句段者,則會將書名、篇名一起省去。 書中的譯文注釋英文版的,都是作者安蘊貞自譯的。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