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松之注三國志(套裝上下冊)

出版時間:2009-12  出版社:陳濤、裴松之、 鄒德金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9-12出版)  作者:陳濤 著  頁數(shù):845  譯者:裴松之 注解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三國志》是一部記載三國時期歷史的紀(jì)傳體史書。全書含《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共六十五卷,比較完整地記錄了東漢末至三國時期近百年的歷史。最初三書單行,至北宋始合刻為一,并改稱《三國志》。在古代紀(jì)傳體正史中,與《史記》、《漢書》和《后漢書》并稱為前四史。著者陳壽(233-297),字承祚,西晉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早年師事著名學(xué)者譙周,在蜀國官至散騎黃門侍郎,人晉任著作郎、治書侍御史。太康元年(280)西晉滅吳后,陳壽開始撰《三國志》,十年完成,時人稱其“善敘事,有良史之才”?!度龂尽烦蓵甏荒艽_定。當(dāng)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此三書是陳壽依據(jù)的基本材料。蜀國無史,由其自采資料?!度龂尽酚浭?,起于東漢靈帝光和末年(184)黃巾起義,迄于西晉滅吳(280),不僅僅限于三國時期的史事。書中以曹魏為正統(tǒng),魏有“紀(jì)”而吳、蜀無“紀(jì)”,《魏志》列在全書之首,稱曹操、曹丕、曹睿為帝。吳、蜀’君主即位,都記明魏的年號,以明正朔所在。東吳只有孫權(quán)稱主,孫亮等都稱名。這是因為晉朝受禪于魏,晉的史家尊重本朝的合法性,就必須以魏為正統(tǒng)。不過陳壽并未因此就對各方人物任意抑揚褒貶,他還是力圖從歷史事實出發(fā),作出較為客觀公正的評斷。比如書中評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評劉備是“有高祖之風(fēng),英雄之器”,評孫權(quán)是“有勾踐之奇,英人之杰”?!度龂尽分挥屑o(jì)、傳而無表志。文章簡略,因而總的來看,不如《史記》那樣氣勢磅礴、精美生動,也不如《漢書》行文嚴(yán)謹(jǐn)細(xì)密、周備明晰。不過有一部分傳文也還頗見精彩,如《諸葛亮傳》,選取主人公一生的幾個關(guān)鍵事件——隆中對、赤壁之戰(zhàn)、六出祁山,加以重點敘述,基本上寫出了諸葛亮忠誠款至、鞠躬盡瘁的風(fēng)范和品格。又如《張昭傳》、《周瑜傳》、《張遼傳》等都以簡約的文筆寫出了人物的個性,頗有動人之處。三國時期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上有關(guān)系的人物,以及在學(xué)術(shù)思想、文學(xué)、藝術(shù)、科學(xué)技術(shù)上有貢獻(xiàn)的人,書中都記錄下來,此外也記載了國內(nèi)少數(shù)民族以及鄰國的歷史,如《魏志·倭人傳》就是有關(guān)日本古代歷史的重要史料。陳壽撰《三國志》畢竟還受到史料不足的限制。如全書無表、志,就是文獻(xiàn)不足的緣故,可算一個缺陷。陳壽對于史料的取舍選擇,較為審慎謹(jǐn)嚴(yán),所以前人說其書“裁制有余,文采不足”。

內(nèi)容概要

  《三國志》是一部記載三國時期歷史的紀(jì)傳體史書。全書含《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共六十五卷,比較完整地記錄了東漢末至三國時期近百年的歷史。最初三書單行,至北宋始合刻為一,并改稱《三國志》。在古代紀(jì)傳體正史中,與《史記》、《漢書》和《后漢書》并稱為前四史。

作者簡介

陳壽(233-297),字承祚,西晉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早年師事著名學(xué)者譙周,在蜀國官至散騎黃門侍郎,人晉任著作郎、治書侍御史。太康元年(280)西晉滅吳后,陳壽開始撰《三國志》,十年完成,時人稱其“善敘事,有良史之才”。《三國志》成書年代不能確定。當(dāng)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此三書是陳壽依據(jù)的基本材料。蜀國無史,由其自采資料。

書籍目錄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jì)第一卷二 魏書二 文帝紀(jì)第二卷三 魏書三 明帝紀(jì)第三卷四 魏書四 三少帝紀(jì)第四卷五 魏書五 后妃傳第五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卷七 魏書七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卷八 魏書八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卷十 魏書十 荀或荀攸賈詡傳第十卷十一 魏書十一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卷十三 魏書十三 鐘繇、華歆、王朗傳第十三卷十四 魏書十四 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卷十五 魏書十五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第十五卷十六 魏書十六 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卷十七 魏書十七 張、樂、于、張、徐傳第十七卷十八 魏書十八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卷二十 魏書二十 武、文世王公傳第二十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wèi)、二劉、傅傳第二十卷二十二 魏書二十二 桓、二陳、徐、衛(wèi)、盧傳第二十二卷二十三 魏書二十三 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卷二十四 魏書二十四 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卷二十五 魏書二十五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第二十五卷二十六 魏書二十六 滿、田、牽、郭傳第二十六卷二十七 魏書二十七 徐、胡、二王傳第二十七卷二十八 魏書二十八 王、母丘、諸葛、鄧鐘傳第二十八卷二十九 魏書二十九 方技傳第二十九卷三十 魏書三十 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卷三十一 蜀書一 劉二牧傳第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卷三十三 蜀書三 后主傳第三卷三十四 蜀書四 二主妃子傳第四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卷三十六 蜀書六 關(guān)、張、馬、黃、趙傳第六卷三十七 蜀書七 龐統(tǒng)、法正傳第七卷三十八 蜀書八 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卷三十九 蜀書九 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卷四十 蜀書十 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卷四十一 蜀書十一 霍、王、向、張、楊、費傳第十卷四十二 蜀書十二 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鄶、傳第十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卷四十四 蜀書十四 蔣琬、費袢、姜維傳第十四卷四十五 蜀書十五 鄧、張、宗、楊傳第十五卷四十六 吳書一 孫破虜、討逆?zhèn)鞯谝痪硭氖?吳書二 吳主傳第二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卷四十九 吳書四 劉繇、太史慈、士燮傳第四卷五十 吳書五 妃嬪傳第五卷五十一 吳書六 宗室傳第六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yán)、程、闞、薛傳第八卷五十四 吳書九 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卷五十五 吳書十 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第十卷五十六 吳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范、朱桓傳第十一卷五十七 吳書十二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卷五十八 吳書十三 陸遜傳第十三卷五十九 吳書十四 吳主五子傳第十四卷六十 吳書十五 賀、全、呂、周、鐘離傳第十五卷六十一 吳書十六 潘溶、陸凱傳第十六卷六十二 吳書十七 是儀、胡綜傳第十七卷六十三 吳書十八 吳范、劉敦、趙達(dá)傳第十八卷六十四 吳書十九 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九卷六十五 吳書二十 王、樓、賀、韋、華傳第二十附錄一 上三國志注表附錄二 晉書·陳壽傳附錄三 宋書·裴松之傳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今天下得無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間,及果勇不顧,臨敵力戰(zhàn);若文俗之吏,高才異質(zhì),或堪為將守;負(fù)污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shù).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倍?,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shè)五時副車,以五官中郎將丕為魏太子。劉備遣張飛、馬超、吳蘭等屯下辯;遣曹洪拒之。二十三年春正月,漢太醫(yī)令吉本與少府耿紀(jì)、司直韋晃等反,攻許,燒丞相長史王必營,《魏武故事》載令日:“領(lǐng)長史王必,是吾披荊棘時吏也。忠能勤事,心如鐵石,國之良吏也。蹉跌久未辟之,舍騏驥而弗乘,焉遑遑而更求哉?故教辟之,已署所宜,便以領(lǐng)長吏統(tǒng)事如故?!北嘏c潁川典農(nóng)中郎將嚴(yán)匡討斬之。《三輔決錄注》日:時有京兆金字德,自以世為漢臣,自日碑討莽何羅,忠誠顯著,名節(jié)累葉。睹漢祚將移,謂可季興,乃喟然發(fā)憤,遂與耿紀(jì)、韋晃、吉本、本子邈、邈弟穆等結(jié)謀。紀(jì)字季行,少有美名,為丞相掾,王甚敬異之,遷侍中,守少府。邈字文然,穆字思然,以慷慨有日碑之風(fēng),又與王必善,因以間之,若殺必,欲挾天子以攻魏,南援劉備。時關(guān)羽強盛,而王在鄴,留必典兵督許中事。文然等率雜人及家僮千余人夜燒門攻必,遣人為內(nèi)應(yīng),射必中肩。必不知攻者為誰,以素與善,走投,夜喚德,家不知是必,謂為文然等,錯應(yīng)曰:“王長史已死乎?卿曹事立矣!”必乃更他路奔。一日:必欲投,其帳下督謂必日:“今日事竟知誰門而投入乎?”扶必奔南城。會天明,必猶在,文然等眾散,故敗。后十余日,必竟以創(chuàng)死?!东I(xiàn)帝春秋》曰:收紀(jì)、晃等,將斬之,紀(jì)呼魏王名日:“恨吾不自生意,竟為群兒所誤耳!”晃頓首搏頰,以至于死?!渡疥柟d記》日:王聞王必死,盛怒,召漢百官詣鄴,令救火者左,不救火者右。眾人以為救火者必?zé)o罪,皆附左;王以為“不救火者非助亂,救火乃實賊也”。皆殺之。曹洪破吳蘭,斬其將任夔等。三月,張飛、馬超走漢中,陰平氐強端斬吳蘭,傳其首。夏四月,代郡、上谷烏丸無臣氐等叛,遣鄢陵侯彰討破之。《魏書》載王令曰:“去冬天降疫癘,民有凋傷,軍興于外,墾田損少,吾甚憂之。其令吏民男女:女年七十已上無夫子,若年十二已下無父母兄弟,及目無所見,手不能作,足不能行,而無妻子父兄產(chǎn)業(yè)者,廩食終身。幼者至十二止,貧窮不能自贍者,隨口給貸。老耄須待養(yǎng)者,年九十已上,復(fù)不事,家一人。”六月,令日:“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guī)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吨芏Y》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漢制亦謂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將有功者,宜陪壽陵,其廣為兆域,使足相容?!鼻锲咴?,治兵,遂西征劉備,九月,至長安。冬十月,宛守將侯音等反,執(zhí)南陽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討關(guān)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圍宛。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斬音。《曹瞞傳》曰:是時南陽間苦徭役,音于是執(zhí)太守東里袞,與吏民共反,與關(guān)羽連和。

編輯推薦

《裴松之注三國志(套裝上下冊)》是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裴松之注三國志(套裝上下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7條)

 
 

  •   1、印刷不錯,有插圖。裴松之注為紅色。2、紙張較薄。3、新書有塑封。第一次給我發(fā)的是舊書,換了一次的。4、不知道“陳濤”和“陳壽"是啥關(guān)系?
  •   實際的書比我想象中的大了很多噗,不過拿在手里的質(zhì)感很好w~不過因為哈斯精裝的嘛,其實我不是很喜歡硬皮,不過挺好看的倒是真的w~里面的印制也不錯,不過就是有的個別圖片有一點點重影,問題不大,可以忽略之……不過注意沒有翻譯喲~要自己理解的w~不過把裴松之的注用紅色顯示以示很正文的區(qū)別還是挺人性的w~總體感覺我很喜歡這兩本書w~以上~
  •   參看了不少版本的評注三國志,這個版本的紅黑相間,看起來很方便。紙張質(zhì)量也非常不錯,硬皮包裝看這也很有檔次。書店里不打折,在這里買很合適呀,哈哈
  •   裴松之注紅色標(biāo)志的,原文黑色的,簡體,紙張很厚,外面硬殼,850乘1168毫米,1/16;剛剛到手,不知道看時間長內(nèi)散不,目前還是很不錯,贊一個
  •   質(zhì)量不能說好,但還可以說不錯,送來之后毫無懸念的包裝被劃破了....然后紙質(zhì)一般,硬直封皮還可以,印刷也算好,就是書挺大的,又厚又沉,翻閱起來不大方便。放在書架里收藏還可以,經(jīng)常拿出來讀不太合適,容易壞。
  •   從在網(wǎng)上下訂單起,到收到貨,有60個小時,比較慢。另外,收到貨了,網(wǎng)上顯示的還是“配送中……”說說這本書吧。塑料包裝紙劃破了,封面有壓痕,幸好封面比較厚,否則早穿透了。字跡清晰,紙張整潔,紙張很厚實;批注是紅色,不錯;內(nèi)容偶爾有插圖,有種小時候看的連環(huán)畫的感覺 ;) 喜歡ing……只是女友有點不理解,說這兩本書這么厚,夠她看一年了,暈……!扉頁上寫的是:陳壽 著;裴松之 注;鄒德金 整理。封面被劃傷、右下角被壓變形,4星吧。
  •   我本已有兩套《三國志》,這套是買來收藏的,書很不錯,但是物流實在太野蠻了,表面完好,等我回去拆看一開,兩本書全部摔壞了,露出里面的膠線,書與皮脫離,不忿之至!
  •   非常喜歡三國志,從中學(xué)到現(xiàn)在不知道買了多少套了。。。從簡裝到平裝到精裝……雖然都只看了吳書【吳控屬性暴露了吧! 但仍忍不住去買,這回買了兩套,一套送給好基友,這套跟相公共享(他是魏控,我倆正好一人一本?。﹡~書到手之后不禁驚嘆,黑底金字,多么霸氣V5!紙張和印刷也很好,裴注是紅色字體,非常鮮明。賣家發(fā)來的是定額發(fā)票,我報賬不能用定額的,賣家居然又特意給我寄來,雖然沒有附詳單我依然報不成- -,但這份誠意讓我感動。
  •   套色印刷 大本 大字 很提升文言水平 有發(fā)現(xiàn)錯別字
  •   這套書印刷 裝幀都不錯 現(xiàn)在已經(jīng)在翻看了
  •   別的都好,就是紙張?zhí)×?,讓我覺得心里別扭,不舒服。這類的書,人們一般不會在意價格的,紙張好些,價格貴些都不是問題。
  •   雖然16日下的單,22日才到,但包裹包的很好,書比想象中的大很多,紙質(zhì)很薄,但排版印刷都不錯,下冊有一頁輕微破損,但總起來說瑕不掩瑜,非常滿意!
  •   書到了,打開包裝,果不其然,下冊被壓了,導(dǎo)致書皮有點斷裂,很是不爽。
  •   紙張較薄,不過質(zhì)量還行。印刷一般,但看起來有傳統(tǒng)的書香韻味,可惜沒注釋。禎裝相當(dāng)好看,捧在手里很有質(zhì)感...有紅色插圖,不錯。
  •   購買《裴松之注三國志》,只用一個薄薄的塑料袋裝著,以至于上冊靠書脊處裂開一條小縫,心里著實不爽。請加強運輸中的書籍保護。
  •   版本設(shè)計不好,沒考慮到讀者讀書的方便性。拿在手里讀--費勁!
  •   這是給朋友購買的,本來算的日期是開學(xué)前可以收到的,結(jié)果,朋友都走好幾天了,貨才到我手里,希望預(yù)計時間的時候能夠稍微準(zhǔn)確點,差5天也太有點說不過去了 。不過書挺好的,都挺喜歡!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