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94-12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者:薄伽丘 頁數(shù):545 字數(shù):494000 譯者:王永年
Tag標簽:無
前言
意大利杰出的人文主義作家、文藝復(fù)興運動先驅(qū)之一喬凡尼·薄伽丘生于一三一三年,是佛羅倫薩一個商人的私生子,母親是法國人。關(guān)于薄伽丘的出生地點,后世說法不一,有的說是法國巴黎,有的說是意大利的契爾塔多或佛羅倫薩。可以確定的是,作家的童年時代是在佛羅倫薩度過的?! ∽骷疑畹哪甏滴鞣劫Y產(chǎn)階級興起時期。當時意大利分裂為許多獨立的城邦,還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國家,但因處于地中海和其他海上交通要沖,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航海、貿(mào)易、工商、金融、銀行各業(yè)發(fā)展迅速,北部威尼斯、熱那亞、佛羅倫薩、那不勒斯等城市經(jīng)濟尤為發(fā)達,居歐洲之冠。作家的父親薄伽丘·德·凱林諾作為實力雄厚的巴爾迪經(jīng)濟集團的代表被派駐那不勒斯,帶了少年薄伽丘同往,指望把他培養(yǎng)成商人。但薄伽丘自幼喜歡讀書,對商業(yè)活動不感興趣,父親便送他進那不勒斯大學學習法律和教會法典,歷時六年之久。 當時的那不勒斯國王羅貝托·德·安齊奧比較開明,除了封建貴族之外還結(jié)交了不少文人、學者、商人、航海家等,薄伽丘跟隨父親經(jīng)常出入國王宮廷,接觸到一些杰出的詩人、神學家、天文學家、法學家、神話學家,激發(fā)了研讀古代希臘、羅馬文化典籍的興趣,并開始寫作詩文。 薄伽丘的第一部長篇傳奇《菲洛柯洛》寫于一三三六年前后,它以西班牙宮廷為背景,敘說了一對地位懸殊、信仰不同的青年男女歷盡磨難,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帶有自傳性質(zhì),寫作手法已相當成熟?! 斗坡逅固乩小罚?335—1338)和《苔塞伊達》(1340—1341)是兩部八行體的長詩,分別從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和《特洛伊傳奇》中汲取素材,歌頌了現(xiàn)實生活的美好和愛情的歡樂,開意大利騎士史詩和民間說唱文學的先河?! ∫蝗?。年冬,薄伽丘的父親在經(jīng)濟上遭到挫折,從那不勒斯返回佛羅倫薩,堅持要薄伽丘也回去從事他所不感興趣的商業(yè)活動。佛羅倫薩當時經(jīng)濟情況不很穩(wěn)定,政治斗爭激烈,薄伽丘回佛羅倫薩后站在共和政體一邊,反對封建貴族制度,多次受共和政體的委任去意大利各城邦和法國等地處理外交事務(wù)。一三五一年,他曾去帕多瓦邀請被放逐的彼特拉克回佛羅倫薩大學任教,兩位卓越的意大利人文主義詩人從此過往甚密,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 薄伽丘回佛羅倫薩后,在寫作《十日談》前,曾有四部作品問世:《佛羅倫薩女神們的喜劇》(1341—1342,后改名《亞梅托的女神們》),是一部牧歌式傳奇,用散文體和三韻句交錯寫成,書中七個仙女向青年牧人亞梅托敘說各自的愛情故事,結(jié)構(gòu)上和《十日談》有相似之處;《愛情的幻影》(1342—1343)是一部長達五十歌的三韻句隱喻詩,贊頌純潔的愛情,各行首詞首字母能連成句子;《菲亞梅塔的哀歌》(1343—1344),是一部散文體的傳奇小說,女主人公用第一人稱敘說了熱戀時的幸福,失戀時的痛苦,以及企圖自殺的內(nèi)心斗爭,該書由于細膩的心理描寫被譽為歐洲第一部心理小說;《菲埃索勒的女神》(1344—1346),是一部長篇敘事詩,描寫青年牧人阿弗里科和仙女曼索拉相愛,遭到女神狄安娜懲罰的悲劇,一對戀人被罰變成兩條小河,但最終在阿爾諾河相會結(jié)合。這些作品雖然取材于古典神話,但充滿對人世生活的熱愛和對幸福的追求,抨擊了禁欲主義,人物有血有肉,呼之欲出,充滿現(xiàn)實生活的激情?! ”≠で鹱钪匾淖髌贰妒照劇肥菤W洲文學史上第一部現(xiàn)實主義巨著,寫于一三四九至一三五三年間,歷時五年之久。作品開頭有個楔子,敘說一三四八年佛羅倫薩鼠疫流行,罹病喪生者不計其數(shù),全城慘霧密布,十室九空,一片凄苦恐慌。有七女三男原本相識,商定離城避難。他們帶了幾個仆人、使女和必需物品來到佛羅倫薩城外穆尼昂河畔的一座別墅,游玩宴樂,消磨時光,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由輪流執(zhí)政的女王或國王規(guī)定故事主題。十人講完故事后,由一人唱歌作為結(jié)束。十天里他們一共講了一百個故事,唱了十首詩歌。除了第一天和第九天沒有統(tǒng)一命題外,八天的故事分別在一個主題下展開,形成渾然一體的框架結(jié)構(gòu)。
內(nèi)容概要
《十日談》(1348-1353)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現(xiàn)實主義巨著,作品開頭有個序曲,敘述了在佛羅倫薩瘟疫流行的背景下,十名青年男女在鄉(xiāng)村一所別墅里避難時所發(fā)生的事情。十個青年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十天共講了一百個故事,故名《十日談》。每篇故事長短不一,內(nèi)容包羅萬象,而人文主義思想是貫穿全書的一條主線。 這部故事集有個楔子,敘述1348年佛羅倫薩瘟疫肆虐,三名男青年和7名少女在諾維拉教堂邂逅,一起到鄉(xiāng)村一所別墅避難,住了兩個星期,他們除了玩賞風景,歡宴歌舞外,便是開故事會,在其中10天的時間里,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由輪流執(zhí)政的“女王”或“國王”規(guī)定故事主題,由一人吟歌作為故事會的尾聲。10天里他們總共講了100個故事,故名《十日談》。
作者簡介
薄伽丘(1313-1375),意大利人文主義作家和文藝復(fù)興運動的先驅(qū)。青年時代曾學習法律,后與那不勒斯王羅伯特宮廷的王公貴族和人文主義者多有接觸,并潛心研讀古代文化典籍。主要作品除《十日談》外,還有傳奇、史詩、敘事詩、十四行詩、短篇故事集和論文等。
書籍目錄
原序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第八天第九天第十天作者跋
章節(jié)摘錄
第一天 一 秀外慧中的女士們,我一向認為你們生性都悲天憫人。我知道,在你們看來這本書的開頭未免沉重凄慘,教人想起前不久那場可怕的瘟疫,死亡狼藉、十室九空的情形傷心慘目,耳聞目睹的人至今心有余悸,記憶猶新。但是我不希望你們在翻開本書之前就給嚇退,以為閱讀時會唏噓不已、潸然淚下。其實我這個悲慘的開頭無非是旅行者面前的一座峻險荒涼的大山,山那邊就是鳥語花香的平原。翻山越嶺固然勞累,一馬平川卻賞心悅目。歡樂過頭會帶來苦惱,而這本書開頭的悲痛也會變成欣喜。經(jīng)過短暫的愁苦(我說短暫是因為它只有幾頁),接踵而來的是甜美和歡快,這一點我事前作出許諾,以免你們因我不預(yù)先交代而不耐心等待。說真的,如果我能夠問心無愧地領(lǐng)你們沿著一條不太崎嶇的道路抵達我想帶你們?nèi)サ牡攸c,我很樂意那么做,但那條險路是你們將要讀到的事件的鋪墊,不追溯背景無法行文,我萬不得已才寫下我要寫的東西?! ≡捳f基督降世之后過了碩果累累的一千三百四十八年,意大利最美麗的城市,出類拔萃的佛羅倫薩,竟發(fā)生了一場要命的瘟疫。不知是由于天體星辰的影響,還是因為我們多行不義,天主大發(fā)雷霆,降罰于世人,那場瘟疫幾年前先在東方地區(qū)開始,奪去了無數(shù)生靈性命,然后毫不停留,以燎原之勢向西方繼續(xù)蔓延。人們采取了許多預(yù)防措施,諸如指派一批人清除城市的污穢垃圾,禁止病人進入市內(nèi),發(fā)布保持健康的忠告,善男信女不止一次地組織宗教游行或其他活動,虔誠地祈求天主,但一切努力都徒勞無功。總之,那年剛一交春,瘟疫嚴重的后果可怕而奇特地開始顯露出來。佛羅倫薩的瘟疫和東方不同。在東方,病人鼻孔流血是必死無疑的癥狀。在這里,疫病初起時,無論男女腹股溝或腋下先有腫痛,腫塊大小像蘋果或者雞蛋,也有再小或再大一些的。一般人把這些腫塊叫做膿腫。不久之后,致命的膿腫在全身各個部位都可能出現(xiàn),接著癥狀轉(zhuǎn)為手臂、大腿或身體其他部位出現(xiàn)一片片黑色或紫色斑點,有的大而分散,有的小而密集。這些斑點和原發(fā)性的膿腫一樣,是必死無疑的征兆。醫(yī)生的囑咐和藥物的作用似乎都拿它沒有辦法,或許因為這種病是不治之癥,或許由于病因不明,沒有找到對癥的藥物(除了懂醫(yī)道的人之外,原本毫無醫(yī)藥知識的男男女女也有許多偏方)。在這 種情況下,僥幸痊愈的人為數(shù)極少,大多數(shù)病人沒有發(fā)熱或其他情況,在出現(xiàn)上述癥狀的第三天,或早或遲都會喪命。那場瘟疫來勢特別兇猛,健康人只要一接觸病人就會傳染上,仿佛干燥或涂過油的東西太靠近火焰就會起燃。更嚴重的是,且不說健康人同病人交談或者接觸會染上疫病、多半死亡,甚至只要碰到病人穿過的衣服或者用過的物品也會罹病。假如不是許多人和我本人親眼目睹的話,我這番描述也許是難以置信的。假如許多殷實可靠的人沒有耳聞目睹的話,連我也不敢相信,更不用說形諸文字了。我還要補充的是,那場疫病的傳染力特別強,不但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即使人類之外的動物接觸到病人或者病死的人的物品也會傳染上,并且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死去。正如前文所說,有一天,我親眼見到這么一件事:一個病死的窮人的破爛衣服給扔到馬路上,有兩頭豬過來用鼻子拱拱,習慣地用牙齒叼起,過不多久,就像吃了毒藥一樣抽搐起來,雙雙倒在那堆破衣服上死了?! ∵@些事情,以及許多相似的,甚至更糟的事情,在仍然健康的人中間引起許多疑慮恐懼,到頭來他們不得不采取一個相當殘忍的措施:盡量遠離病人和他們的物品,認為這一來就可以保住健康。不少人認為生活有節(jié)制,避免一切過分的行為就能沒災(zāi)沒病。于是他們?nèi)褰Y(jié)伴,躲在自己家里和沒有病人的地方,遠離塵囂。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活得舒服些,有節(jié)制地享用美酒佳肴,凡事適可而止,不同任何人交談,對外面的死亡或疫病的情況不聞不問,借音樂和其他力所能及的娛樂打發(fā)時光。另一些人想法不同,他們說只有開懷吃喝,自找快活,盡量滿足自己的欲望,縱情玩笑,才是對付疫病的靈丹妙方。他們說到做到,盡力付諸實現(xiàn),日以繼夜地從一家酒店轉(zhuǎn)到另一家,肆無忌憚地縱酒狂飲,興之所至,甚至闖進別人家里為所欲為。這一點很容易就能做到,因為大家活一天算一天,仿佛明天不過日子了,自己的產(chǎn)業(yè)都置之不顧,許多私人宅第似乎成了公共場所,外人口要高興,可以隨便進入把它當成自己的家。他們橫下一條心,飛揚姨扈,連病人見了他們也退避三舍?! ∥覀兊某鞘邢萑肴绱松钪氐目嚯y和困擾,以至令人敬畏的法律和天條的權(quán)威開始土崩瓦解。事實上,民政和神職執(zhí)法人員和一般人一樣,死的死,病的病,剩下的和家人一起閉戶不出,根本不能行使職權(quán),因此人們無法可依,愛怎么干就怎么干。除上述兩種極端之外,還有不少人采取折衷的生活方式,既不像第一種人那樣與世隔絕,也不像第二種人那樣大吃大喝,胡作非為,而是根據(jù)自己的胃口吃飽喝足。他們不是自我幽禁,而是手拿香花芳草或一些香料外出。他們不時聞聞這些芳香的東西,認為香氣能提神醒腦,又能解掉充斥空中的尸體、病人和藥物的惡臭。有些人冷酷無情(仿佛那樣比較保險),說是避開疾病是治病的最佳良藥。在這種意見的驅(qū)使下,他們只顧自己不考慮別人,許多男女拋下城市、家宅、親戚和財產(chǎn),住到鄉(xiāng)間別人或自己的別墅,似乎認為天主為了懲罰作惡多端的人類而降下的瘟疫只能落到城墻之內(nèi)的人們頭上,不會蔓延到別的地方,還認為誰都不應(yīng)該蹲在城里,否則在劫難逃?! ∪藗兏鞒旨阂姡砸皇牵皇撬械娜私y(tǒng)統(tǒng)死光,也不是個個都能保住性命。事實是許多得病的人分散在各處,他們健康時是善于養(yǎng)生的榜樣,得病之后遭到舍棄,孤零零地奄奄待斃。且不說大家相互回避,街坊鄰居互不照應(yīng),即使親戚之間也不相往來,或者難得探望。瘟疫把大家嚇壞了,以致兄弟、姐妹、叔侄甚至夫妻互相都不照顧。最嚴重而難以置信的是父母盡量不照顧看望兒女,仿佛他們不是自己的親生骨肉。得病的男男女女數(shù)不勝數(shù),他們別無他法,只得求助于為數(shù)極少的好心朋友,或者雇用貪心的仆人。由于伺候病人的工作條件惡劣,盡管工資極高,仍不容易找到用人,即使找到,往往也是一些笨手笨腳、從未干過這一行的男女。這些用人干不了什么事,只會根據(jù)病人的要求遞些東西或者給病人送終。料理后事的差使常常得不償失,掙了大錢而誤了性命。病人既然得不到街坊殺友的照顧,用人又那么難找,于是出現(xiàn)了一種前所未聞的做法,就是一個女人不論以前多么文雅、俊俏、高貴,病倒后會毫無顧忌地招聘一個男用人,不管他年紀老少,并且只要病情需要,會毫不害羞地像在另一個女人面前那樣露出自己身體的任何部位。痊愈的婦女日后往往不如以前那么貞潔,也許和這種情況有關(guān)。此外,許多病人如果得到照顧,也許能保住性命,但由于用人奇缺,結(jié)果死了。加上疫病傳染力特強,城里白天黑夜都有大批人死亡,這種情形聽起來也駭人,更不用說親眼看到了。因此,僥幸活下來的市民中間不可避免地形成一些和以前完全相反的習俗?! “凑找郧暗娘L俗(今天也是這樣),哪家有了喪事,親戚和鄰居家的婦女同死者的女眷聚在一起,為死者慟哭,而男性鄰居以及別的市民則在喪家門前同死者的男性親屬待在一起。隨后來的是教士,他們的級別要看死者的身份而定。死者的靈柩由親友們扛著,后面跟著手拿蠟燭吟唱著挽歌的送葬隊伍,逶迤前往死者生前指定的教堂。當疫情日趨嚴重時,這些規(guī)矩即使不是全部、至少也是大部分給廢除了,由新的規(guī)矩取而代之。病人臨終時非但沒有婦女圍守床前,甚至沒有任何人在場,能夠贏得家屬的真心悲痛和辛酸眼淚的人少之又少。相反的是,大多數(shù)活著的人盡情打鬧嬉笑。本來女人生性富于同情,如今為了自身健康,競出奇地學會了那種風氣。護送尸體去教堂的鄰人至多十來個。抬靈柩的不是有地位、有名望的市民,而是一些花錢雇來專司埋葬的、稱為掘墓人的市井之徒。他們腳步匆匆,不把靈柩抬到死者生前指定的教堂,一般只送到路程最近的教堂就了事。他們背后跟著五六個教士,手拿蠟燭的很少,往往一支蠟燭都沒有,也不費那份工夫一本正經(jīng)地舉行安葬儀式,只在最湊手的空墓穴里放下靈柩就完事大吉。下層社會以及許多中層階級的人受的罪更大。他們由于貧困,或者圖個僥幸,大多守在家里,得病的每天成百上千,加上無人照看伺候,只有死路一條。白天黑夜都有大批人倒斃在路上,另一些人雖然死在家里,也只在尸體腐爛發(fā)出臭氣時才被街坊發(fā)現(xiàn)?!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