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5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呂澎 頁數(shù):456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是為那些對人類的文明與知識有常識的人寫作的,所以,我也才有信心在如此簡潔的篇幅中敘述“美術”一百多年的故事(story)而不是學者和研究者需要的歷史(history)。本書的任務非常單純:通過從鴉片戰(zhàn)爭到今天的“美術”故事的講述,讓讀者的感知和智性重新開動起來。每個人都有權力通過各種途徑培養(yǎng)自己的審美能力(如果“審美”這個詞還有用的話),可是,當你真正熟悉了美術的歷史的時候,你會重新理解“美術”的意義,你會發(fā)現(xiàn)中文的“美術”與之前人們熟悉的“書畫”或者之后使用的“藝術”一詞是什么關系;知道為什么我們古老的文明的惰性與包容性是如此地具有復雜的基因;知道不同時期、不同地區(qū)、不同的人為什么會有不同的藝術標準;知道為什么美術有很長的時期是政治和宣傳的工具;知道那些名聲顯赫的畫家、雕塑家或者藝術家的藝術究竟有什么價值;知道“美”這個字為什么在很多時候變得使用困難而總是各種問題成為藝術家探究的中心;理論地說,當我們了解了“美術”的歷程時,就會知道美術與人類文明的基本形態(tài)例如政治、經(jīng)濟、宗教和其他文化現(xiàn)象為什么如此有關,以至有時候認識“美術”就是反省我們的政治立場與分析自己的世界觀?! 】傊丁懊佬g”的故事》希望提醒你重新審視自己對“美術”的看法,調整關于藝術的一般知識,在接受大量關于“美術”或者“藝術”知識的同時,對我們理解藝術的習慣保持 警惕,通過對分析、判斷和批判能力結構的重組,讓自己擁有的知識系統(tǒng)與當代社會的演進同步。
作者簡介
呂澎,1956年出生于四川重慶,1977~1982年在四川師范學院政治教育系讀書,1982-1985年任《戲劇與電影》雜志社編輯1986-1991年任四川戲劇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1990~1993年任《藝術市場》雜志執(zhí)行主編,1992年為“廣州雙年展”藝術主持,2004年于中國美術學院獲得博士學位?,F(xiàn)為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副教授?! ≈饕饔小稓W洲現(xiàn)代繪畫美學》(嶺南美術出版社1989年版),《現(xiàn)代繪畫,新的形象語言》(山東文藝出版社1987年版,1999年再版),《藝術——人的啟示錄》(嶺南美術出版社1990年版)《20世紀藝術文化》{與易丹合著,湖南美術出版社1990年版)、《現(xiàn)代藝術與文化批判》(四川美術出版社1992年版)、《中國現(xiàn)代藝術史19791989》(與易丹合著湖南美術出版社1992年版)、《藝術操作》(成都出版社1994年版)《中國當代藝術史:1990-一1999》(湖南美術出版社2000年版)、《溪山清遠——兩宋時期山水畫的歷史與趣味轉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20世紀中國藝術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藝術史中的藝術家》(湖南美術出版社2008年版)?! ≈饕g著有《塞尚、凡·高高更書信選》(四川美術出版社1986年版、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再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再版)《論藝術的精神》(W,Kandinskys The Spiritin Art,四川美術出版社1986年版)《風景進八藝術》(K,Clarks Landscapeinto Art,四川美術出版社1988年版)等。
書籍目錄
第1章 溪山與海洋的相遇——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的影響從晚明開始,西方傳教士帶來了他們的藝術,在西方藝術的影響下,中國畫工、畫家筆下的變化,發(fā)生在廣東地區(qū)的外銷畫、西方藝術家在中國的生活與工作、在上海出現(xiàn)的“海派”畫家及其現(xiàn)象、西方人在中國創(chuàng)辦的《點石齋畫報》、由傳教士為傳教和教堂服務而興辦的藝術學?!巴辽綖场?、接受西方繪畫技法的“月份牌”。以及最早到西方學習藝術的畫家,成為辛亥革命之前中國的傳統(tǒng)文明加速變化的證明。她們是20世紀中國藝術的原因與直接背景。第2章 沖突與變異——美術革命與“中國畫”隨著西方科學與人文思想的影響,中國人開始主動地了解世界。蔡元培在北大時期推動了文化藝術的變化,新的藝術詞匯(例如“美術”)的產生、陳獨秀通過《新青年》對西方思想的介紹構成了人們了解新藝術的基礎。同時,堅守傳統(tǒng)書畫立場的畫家陳師曾對“文人畫”的表述,重要畫家黃賓虹、齊白石,張大千的藝術實踐,以及廣東地區(qū)的“新國畫”(嶺南畫派)畫家高劍父、陳樹人等人對筆墨的重新解釋與利用,激烈地改變著人們對。書畫”、“美術”以及“藝術”的理解與看法。
章節(jié)摘錄
盡管畫中的人物顯得有力而健壯,但是,這種力量的方向似乎沒有任何明顯的提示,看上去,人物的狀態(tài)仿佛表現(xiàn)出一種心理上的茫然與矛盾。任熊習畫受惠于陳洪綬(1598-1652),但世俗社會的變化對任何一個人,尤其是事實上退出自然的畫家將有決定性的作用。畫中的人物已經(jīng)脫離了傳統(tǒng)的描繪,只是這種變化沒有改變人們熟悉的傳統(tǒng)筆法,而且這樣的筆法與表現(xiàn)對象之間的關系本身就是一種矛盾的象征。 海派——這個詞在很長時間里都是那些保守精英用于嘲笑的詞匯?!a生的直接原因應該在上海開埠之后社會生活的變更中去尋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拔蹇谕ㄉ獭保?942年《南京條約》之后)的結果,導致了大量海外商品的流入,人們對那些稀奇的商品的觀看、使用以及模仿,構成了他們對環(huán)境改變的感受。從1843年11月起,英國、美國、法國先后在上海建立了租界。結果,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和市場經(jīng)濟對傳統(tǒng)的自然經(jīng)濟開始了不可阻擋的破壞,由工業(yè)、科學技術及其產品、金融、商貿活動引發(fā)的新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使得在這個城市里生活的人們更加遠離了容易喚起“淡泊”的自然環(huán)境?! 「鶕?jù)文獻資料我們知道,任伯年、任薰、虛谷、蒲華(1839-1911)、吳昌碩等人1875年在上海往來,倘若我們跟隨這些畫家走在蘇州河邊,一定會感到驚奇:這個城市的商業(yè)與都市化進程已經(jīng)完全改變了中國文人的生活環(huán)境。畫家們生活在西式建筑林立的上海,即便腦后拖著辮子的匭家在類似靜安寺路的上海街道上僅僅是匆匆走過,那情境也完全不同于喚起思古幽情的山村小道。任伯年(1840-1896)30歲就已在上海獲得名聲,他筆下的題材的確遠離了作為整體的自然,他幾乎只關注花鳥、人物、歷史故事。畫家經(jīng)常出入茶館、鴉片館的生活方式使他很自然地沾染了城市平民的趣味,那些使用不同手法表現(xiàn)的作品反映出畫家對程式的忽視。1868年冬天之后,任伯年大多數(shù)時間是上海在這個大都市作畫賣畫。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