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故事

出版時間:2004-1-1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作者:(美)房龍  頁數(shù):327  字?jǐn)?shù):221000  譯者:秦立彥,馮士新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給漢斯杰與威廉:  我十二三歲的時候,我的一個叔叔(是他教我熱愛書籍和繪畫)答應(yīng)帶我進(jìn)行一次值得回  味的探險。我將跟他一起,登上鹿特丹的老圣勞倫斯塔頂?! 【瓦@樣,在天氣晴好的一天,一位教堂司事拿了一把大鑰匙(像圣彼得的鑰匙那么大),打  千了一道神秘的門。他說,“等你回來,想出去的時候,按門鈴就行”。生銹的古老鐵鏈子發(fā)出沉重的軋軋聲,他就這樣把我們與外面喧囂的街道隔開了,把我們鎖進(jìn)了一個充滿奇特新體驗的世界。  我平生第一次面對觸耳可聞的寂靜。爬完了第一道樓梯后,在我對自然現(xiàn)象的有限知識中,又添了一個新發(fā)現(xiàn)——觸手可及的黑暗。一支火柴告訴我們朝上去的路在哪里。我們到了上面一層,然后又是上一層,直到我已經(jīng)記不清是第幾層了,然后又是一層。突然,我們周圍有  了足夠的光亮。這一層跟教堂的頂在同一個高度,被當(dāng)做儲藏室使用。幾英寸厚的灰塵下,覆蓋著一個神圣信仰的棄物,這城中的好居民多年前就已拋棄那一信仰了。這些東西對我們的祖先曾經(jīng)意味著生與死,現(xiàn)在則成了垃圾。兢兢業(yè)業(yè)的老鼠,在雕刻的神像里筑了自己的窩。永遠(yuǎn)警覺的蜘蛛,則在一位和藹圣人伸出的胳臂之間忙碌著?! ≡偻弦粚?,我們才知道剛才的光來自哪里。敞開的大窗戶上筑著粗大的鐵欄,這又高又  荒涼的一間屋子,成了幾百只鴿子的巢穴。風(fēng)從鐵欄中吹進(jìn)來,空氣中充滿了奇特、悅耳的音樂。這是我們下面的市井之聲,但由于距離遙遠(yuǎn),這聲音已經(jīng)被凈化了。大車轟隆聲,馬蹄得得聲,起重機(jī)和滑輪的軋軋聲,耐心的蒸汽機(jī)發(fā)出的嘶嘶聲(它以成百上千種方式,干著人該干的活)——這些都融合為一種輕柔的、沙沙的低語,鴿子震顫顫的咕咕叫聲,則襯托在這美麗的聲音背景前面?! 翘莸竭@里就結(jié)束了,梯子則從這里開始。第一節(jié)梯子很古老,滑溜溜的,叫人不得不小心地用腳摸索。爬過這段梯子后,又是一個新的、更大的奇觀——城市的大鐘。我看到了時間的心臟。我可以聽到快速行走的秒針的沉重脈搏—— —聲、兩聲、三聲,一直到六十聲。然后突然出現(xiàn)了一種戰(zhàn)栗,似乎大鐘所有的輪子都停止了走動,一分鐘的時間就這樣被從永恒中切割了下來。大鐘不停步地又開始了下一分鐘: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直到最后,一聲轟鳴,似在發(fā)出警告,許多輪子摩擦在一起,然后在我們頭頂上發(fā)出雷鳴般的聲音,向世界宣告正午的來臨?! ≡偻弦粚邮晴姌?。有精美的小鐘,以及可畏的大鐘,中間是最大的鐘。當(dāng)我夜半聽到它的聲音時,我會不寒而栗,因為那預(yù)示著出現(xiàn)了火情或洪水。它孤獨而莊嚴(yán),似乎在反思著過去六百年的歷史,在這六百年里,它分享著鹿特丹市民的苦樂。它周圍整齊地掛著小鐘,仿佛老式藥旁里整齊排列的藍(lán)色罐子一樣。每兩周的時間,鄉(xiāng)村百姓會來趕集,或買或賣,探聽大千世界的新聞,這時,這些鐘就為他們演奏一首美妙的音樂。角落里則有一口黑色大鐘,孑然獨立,遠(yuǎn)離眾人,無聲而又嚴(yán)厲——這是宣布死亡的鐘。  再往上去又是黑暗,又是更多的梯子,比我們剛剛爬過的更陡、更險,然后就突然是宏闊天宇的清新空氣了。我們已經(jīng)到了最高的閣樓,頭上是天空,腳下是城市:一刊、小的玩具般的城市,里面是忙碌的螻蟻般的人們來去匆匆,每個人都一心想著自己的事。在石頭的城墻之外,則是開闊原野的蒼茫綠色。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房龍的成名作。本書從人類的起源到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有精辟凝煉的論述,以深厚的人文關(guān)照和俏皮睿智的文筆,展示了人類歷史的浩蕩長卷。其中有節(jié)奏明快的“大歷史”敘述,也不放過任何真正影響人類文明進(jìn)程的事件和細(xì)節(jié)。無論是對歷史一無所知的人,還是通讀過浩繁巨著的專家,都可以在這本經(jīng)典的通俗人類史中,獲得啟發(fā)和閱讀的快感。中英對照的體例安排,還可使讀者在閱讀流暢優(yōu)美的中文譯文外,體認(rèn)和享受房龍筆下雋永深刻的英文的魅力。為生動地再現(xiàn)歷史,喚起讀者對空間的感覺,書中采用了豐富的漫畫,其中詳盡而清晰的漫畫年表使讀者對整個人類的歷史一目了然。

作者簡介

房龍(1882-1946),美國著名通俗歷史學(xué)家。一生撰著多部通俗歷史著作,哺育了幾代青年人,其中包括為數(shù)眾多的中國讀者,影響深遠(yuǎn)。郁達(dá)夫曾說,房龍的筆有一種“魔力”,“干燥無味”的科學(xué)常識經(jīng)他那么一寫,無論大人小孩,讀他書的人都會娓娓忘倦。

書籍目錄

前言1  舞臺布景2  我們最早的祖先3  史前人類4  象形文字5  尼羅河谷地6  埃及的故事7  兩河流域8  蘇美爾人9  摩西10  腓尼基人11  印歐人12  愛琴海13  古希臘人14  古希臘城市15  古希臘的自治16  古希臘生活17  古希臘戲劇18  波斯戰(zhàn)爭19  雅典對斯巴達(dá)20  亞歷山大大帝21  小結(jié)22  羅馬與迦太基23  羅馬的崛起24  羅馬帝國25  拿撒勒的約書亞26  羅馬的覆亡27  教會的崛起28  穆罕默德29  查理大帝30  北歐人31  封建社會32  騎士制度33  教皇對皇帝34  十字軍東征35  中世紀(jì)的城市36  中世紀(jì)的自治37  中世紀(jì)世界38  中世紀(jì)的貿(mào)易39  文藝復(fù)興40  表現(xiàn)的時代41  大發(fā)現(xiàn)42  佛陀與孔子43  宗教改革44  宗教戰(zhàn)爭45  英國革命46  勢力均衡47  俄羅斯的崛起48  俄羅斯對瑞典49  普魯士的崛起50  重商主義51  美國革命52  法國革命53  拿破侖54  神圣同盟55  大反動56  民族獨立57  發(fā)動機(jī)的時代58  社會革命59  解放60  科學(xué)的時代61  藝術(shù)62  殖民擴(kuò)張與戰(zhàn)爭63  新世界64  顛撲不跛的真理

章節(jié)摘錄

  愷撒是三個人中能力遠(yuǎn)勝于另外兩個的。他判斷,他還需要再多一點的軍事成就,才能成為一個大眾英雄。他穿過阿爾卑斯山,征服了哪今叫法國的那片土地。然后他在萊茵河上造了一座堅固的木橋,侵入了野蠻的條頓人的土地。最后他又駕船造訪了英格蘭。如果他不是被迫回到意大利,天知道他最終會跑到哪兒去。有人稟報他說,龐培已經(jīng)被任命為終身“獨裁官”。這當(dāng)然意味著愷撒已經(jīng)入了“退休軍官”的名單,他當(dāng)然不喜歡這個想法。他記起來,自己最開始是追隨馬略的。他決定再次教訓(xùn)一下元老院議員和他們的“獨裁官”。他渡過了盧比孔河[在意大利北部?!g者],這條河這條河隔開了山南高盧省與意大利。作為“人民的朋友”,他處處受到擁戴。他沒費力氣就進(jìn)入了羅馬,龐培逃往古希臘。愷撒追趕他,在法薩魯斯附近打敗了龐培的追隨者。龐培渡過地中海,逃到了埃及。他一登陸,就被年輕的國王托勒密派人殺死了。幾天后,愷撒到了,他發(fā)現(xiàn)自己掉進(jìn)了圈套。埃及人以及仍忠于龐培的羅馬衛(wèi)戍軍,進(jìn)攻他的大本營?! ⌒疫\(yùn)之神光顧了愷撒。他放火點燃了埃及艦隊。燃燒船只的火星,偶然落在了離水濱不遠(yuǎn)的著名的亞歷山大圖書館屋頂上,燒毀了圖書館。然后,愷撒進(jìn)攻埃及軍隊,把敵軍趕到了尼羅河里,淹死了托勒密,建立了一個以克里奧佩特拉(托勒密國王的妹妹)為首的新政權(quán)。正在這-;他得到消息,說米特里達(dá)提斯的兒子和繼承人法納塞斯又開戰(zhàn)了。愷撒朝北進(jìn)軍,在一場耗。時五天的戰(zhàn)斗中打敗了法納塞斯,把勝利的消息用一句名言傳給羅馬,就是拉丁語“vrmi,widivici",意思是“我來了,我看見,我征服”。他回到埃及,深探愛上了克里奧佩特拉。公元前46年他回到羅馬執(zhí)政時,克里奧佩特拉陪伴著他。他在四個不同的戰(zhàn)役中獲勝,走在四個不同的凱旋隊伍的前頭?! 〈撕髳鹑龀霈F(xiàn)在元老院里,匯報他的軍事行動,感恩戴德的元老院任命他為·獨裁官”,任期十年。這是一個致命之舉?! ⌒陋毑霉俅蛩阏J(rèn)真地改革羅馬政權(quán)。他使自由民可以加入元老院,他把公民權(quán)賦予偏遠(yuǎn)地區(qū),就像羅馬歷史上有過的那樣。他允許“外來人’,對政府施加影響。他改革了俯遠(yuǎn)省份的行政管理(而某些貴族,已經(jīng)把這些省份看成自己的私有財產(chǎn)了)。簡言之,他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但這卻讓國家中最有權(quán)勢的人特別不喜歡他。五十多個年輕貴族形成了一刊、團(tuán)伙,“來拯救共和國”。三月的伊迪斯日(按照愷撒從埃及帶回來的新歷法,這就是三月的第十五日),愷撒在進(jìn)入元老院時遇刺。羅馬再次 ……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1587年,這個頭真的被奉命“砍掉”了,結(jié)果引發(fā)了與西班牙的戰(zhàn)爭。但我們前面已經(jīng)說過,英格蘭與荷蘭的海軍聯(lián)手打敗了腓力的“無敵艦隊”,西班牙本想通過這次進(jìn)攻,擊垮這兩個反天主教領(lǐng)袖國的勢力,結(jié)果卻讓對方從中取利。   因為如今,在多年的猶豫之后,英國人與荷蘭人終于覺得自己有理由入侵西印度群島、美洲,為在西班牙人手下受難的那些新教徒兄弟報仇。英國人曾是哥倫布的最早后繼者之—。英國船只在威尼斯領(lǐng)航員喬萬尼·卡波特的率領(lǐng)下,在1496年第一個發(fā)現(xiàn)并探索了北美大陸。拉布拉多與紐芬蘭作為未來的殖民地很不重要,但紐芬蘭的沿岸卻給英國捕魚船以豐厚報償。一年后,也就是1497年,這位卡波特又探索了佛羅里達(dá)海岸。   然后就是亨利七世與亨利八世的多事之秋,國家沒錢到外國去冒險。但在伊麗莎白統(tǒng)治時期,國家平定,瑪麗·斯圖亞特也被拘禁,水手們可以無后顧之憂地離開港口。伊麗莎白還小的時候,威洛比就曾航行過了北角。他的一位船長理查·昌瑟勒繼續(xù)東進(jìn),尋找能到印度去的路線,并到達(dá)了俄羅斯的阿爾漢格爾斯克[俄羅斯西北部港口。——譯者],在那里,他與這個遙遠(yuǎn)的莫斯科帝國的神秘統(tǒng)治者建立了外交和通商關(guān)系。伊麗莎白在位的最初幾年,許多人繼續(xù)從事這一航行。商人探險家為“股份公司”的利益服務(wù),為貿(mào)易公司奠定了基礎(chǔ),在后來的幾百年里,這些貿(mào)易公司成了殖民地。伊麗莎白時代的水手半是海盜,半是外交家,肯于把一切賭注都押在一次幸運(yùn)的航行上,任何能塞到船艙里的東西他們都走私,他們販賣人口、貨物,除了利潤外,沒有其他顧忌——他們把英國的旗幟和童貞女王的名聲,帶到了七大洋的每個角落。同時,國內(nèi)的威廉·莎士比亞又讓女王陛下有所消遣,英國最聰明的頭腦、最大的才子,都輔佐著女王,以把亨利八世的封建遺產(chǎn),變成一個現(xiàn)代的民族國家。   1608年,伊麗莎白女士以七十高齡去世。她的親戚,也就是她的祖父亨利七世的曾孫、她的對手和敵人瑪麗·斯圖亞特的兒子,繼承了她的王位,是為詹姆斯一世。由于上帝的安排,他發(fā)現(xiàn)自己統(tǒng)治的國家已逃脫了大陸上那些對手的厄運(yùn)。當(dāng)歐洲的新教徒與天主教徒彼此廝殺,絕望地想打破對手的勢力,確立自己那一信仰的惟一統(tǒng)治時,英格蘭卻安享著和平,可以不慌不忙地進(jìn)行“改革”,而不必走向路德或羅耀拉那樣的極端。在未來爭奪殖民地的過程中,這讓這個島國有了很大優(yōu)勢。它使英國在國際事務(wù)中掌握了領(lǐng)導(dǎo)權(quán),它迄今仍維持著這一領(lǐng)導(dǎo)權(quán)。即便斯圖亞特王朝的災(zāi)難性事件,也沒有阻止這—正常的發(fā)展進(jìn)程。   俄羅斯人總共用了兩個世紀(jì)的時間,才擺脫韃靼人的桎梏。這的確是個桎梏,而且是個特別討厭、特別令人反感的桎梏。它把斯拉夫農(nóng)夫變成了凄慘的奴隸,俄羅斯人只能在骯臟、矮小的蒙古人前面爬著走,否則別想活下來,而這個蒙古人坐在俄羅斯南部大平原腹地的某個帳篷中,朝他吐著唾沫。它讓老百姓喪失了所有尊嚴(yán)感和獨立感。它讓饑餓、悲慘、虐待、個人濫用權(quán)力,成了人類生存的通常狀態(tài)。直到最后,普通的俄羅斯人,不管是農(nóng)民還是貴族,都像喪家之犬一樣干著自己的活計,這條狗被打的次數(shù)太多了,精神已經(jīng)崩潰,不經(jīng)允許甚至都不敢搖尾乞憐。   沒有任何出路,韃靼大汗的騎兵敏捷而無情。無邊無際的草原,讓人無法進(jìn)入鄰國的安全地帶。俄羅斯人必須老老實實地忍受黃皮膚的主人加諸他身上的東西,否則就是死罪。當(dāng)然,歐洲本可以干預(yù)的。但歐洲正忙著自己的事務(wù),教皇和皇帝之間打著架,或者忙著鎮(zhèn)壓各種異端。因此,歐洲就由斯拉夫人自生自滅,逼著他自己謀—條解救之路。   俄羅斯最后的救世主,是早期北歐統(tǒng)治者建立的很多小國中的—個,它位于俄羅斯平原的心臟地帶。它的都城莫斯科,在莫斯科瓦河畔的一座陡山上。這個小公國在必須討好時,就討好韃靼人;在反對他們又沒什么危險時,則反對他們。就這樣,到14世紀(jì)中葉,它已經(jīng)成了一個新的民族生活的領(lǐng)袖。我們應(yīng)該記信,韃靼人完全缺乏建設(shè)性的政治能力,他們只知破壞。   他們征服新領(lǐng)土的主要目標(biāo)就是獲得收,為了以稅收的形式取得這些收入,就有必要讓舊政治體制的某些殘余部分保留下來。因此,許多小城在大汗的恩賜下活下來,以便做收稅人,為韃靼人的國庫去搶劫自己的鄰居。   ……

編輯推薦

  《人類的故事》(中英雙語本)是房龍的成名作。該書出版后銷量達(dá)1000萬冊以上,并被譯成20多種文字,暢銷全世界。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人類的故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0條)

 
 

  •   比中學(xué)的教科書強(qiáng)多了,淺顯易懂,給孩子看非常合適,其實成年人也應(yīng)該好好讀讀。
  •     曾經(jīng)最不喜歡上歷史課的我,永遠(yuǎn)也記不住考題中的這個年份那個日期,一度自我定性為不喜歡歷史的人,可是在看完這本書后,才發(fā)現(xiàn)歷史原來這么精彩,歷史的學(xué)習(xí)也可以這么有趣,從人類的起源到現(xiàn)代社會娓娓道來,真的就是一個個精彩的故事,讓人愛不釋手,不看完不想把書放下來,太佩服龐龍了!
      
      整個看書的過程感覺是生吞活剝的,決定還要再細(xì)細(xì)的看一遍,并且一定要想辦法讓孩子也讀一讀這本書,將來在世界歷史課上也許他就不會覺得那么枯燥乏味了。
  •      這本書從父親的書櫥里面找出來的時候,我主要是被小標(biāo)題的形式吸引,然后去讀??偟膩碚f,這是一本有明確主線的書,以政治權(quán)力為主要線索。讀起來有種腥風(fēng)血雨感覺,不斷的流血殺伐,像是讀一部有關(guān)戰(zhàn)爭的歷史。個人水平有限,書中各種相似的冗長的西方人物名稱讓我很難分辨記憶,以至于有些地方弄得一頭霧水??赡軞v史實在是太厚重了,選取切面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有一些章節(jié)像是羅列事件時間表,有些無味,作者本身也很坦誠地承認(rèn)了。另外一點,作者實在是太有愛了,他的寫作態(tài)度讓人十分敬佩,嚴(yán)謹(jǐn)客觀,又極力想保證趣味性。如果你想從大體上看個西方歷史的輪廓的話,然后尋找自己初步的對歷史的認(rèn)識的話,這本書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      這本書是在touch的一個APP上看的,叫必讀名著60部,當(dāng)然是有60部,人類的故事是繼麥田的守望者之后看的第二本。這本書看了整整兩個月,全都是在地鐵上看的,沒有在別的時間地點看過,簡直就是利用碎片時間的一個典范。
       說實話,一直到現(xiàn)在看完,我才知道這是房龍的書。雖然這也不能改變我對這本書的認(rèn)識,但這再次充分說明我基本上是一個根據(jù)書名來選擇書的人,經(jīng)常是一本書看完了不僅不記得主人公的名字,有時連書名都忘記了,更別提作者和出版社,只能記住一個大概的情節(jié),上帝保佑我在閱讀的時候有進(jìn)行思考。不過好的是最近幾年看書對出版社越來越挑剔,也有選擇的按作家來看了一些書,感覺還不錯。
       其實,我特別喜歡作者的敘述手法,也特別贊同作者的觀點,歷史就是歷史,雖然現(xiàn)在我們所能看到的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歷史,但我一直希望能看見真實的歷史,不帶感情色彩的。不能說你喜歡秦始皇或者你喜歡拿破侖,所以就對那個時期以及他做過的事情書寫贊書,很可能你對他們的喜歡其實是基于不真實的歷史。
       大幾的時候好像是大二,上過一門選修,唐宋歷史文化,當(dāng)時老師在講臺上侃侃而談,大談特談陳寅恪,我在下面想,事實上不是那個時代的人,誰都不知道歷史上到底發(fā)生過什么,即使是那個時代的人,知道的也只是少部分的歷史真相,所以,研究楊貴妃到底是不是處女有什么意義,她是真的會顛覆大唐王朝還是怎樣?
       有人說學(xué)歷史是為了掌握經(jīng)驗教訓(xùn),事實上,歷史一直在重演,在不同的時間空間下。個人覺得,學(xué)歷史是為了表示對于祖先以及人類歷史的尊重,偶然的,有可能會獲得更為睿智的為人處世的方式,僅此而已,或者更簡單,學(xué)歷史只是出于興趣,所以,別再拔高了。
       就像這本書,作者是歐洲人,大部分的篇幅都集中在歐洲,但是在中國的封建社會(作者不愿意這么稱呼)開始繁榮的時候,歐洲還只是蠻荒之地,看書的時候就覺得作者對尼德蘭好像有特別的好感,現(xiàn)在知道作者是荷蘭籍。雖然作者說他的依據(jù)是那個時間空間發(fā)生的事情是否推動了人類社會的變革或者前進(jìn),但我個人覺得其實這就是局限。不過也有可能是因為我是中國人,又或者中國在幾千年的繁榮中真實太安逸無憂所以沒有什么推動人類進(jìn)步的變革。
       總之,這本書值得一讀,要是對歐洲的地理非常了解會幫助很大。
  •      趁著暑假的空暇,我每天宅在寢室,在準(zhǔn)備考研復(fù)習(xí)之余,很幸福有這樣一本書陪伴——《人類的故事》(THE STORY OF MANKIND),這樣既有有趣的故事可以讀,又能夠補(bǔ)一下英語,真是一舉兩得呢!
       現(xiàn)在剛看完第一部分,從史前人類(prehistoric man)到馬其頓王國的分裂。盡管只是本書的一小部分,但自己還是禁不住寫一寫自己的感觸:房龍(VAN LOON)真是文字的高手,也是平易近人的學(xué)者,可以把復(fù)雜的事情描述得淺顯易懂,趣味橫生,卻一點也不失深刻??湛跓o憑,且聽我道來:(^_^)
       第一部分主要講了幾個文明的更迭:埃及(Egypt),美索不達(dá)米亞(Mesopotamia),和希臘(Greeks)。其中在我看來,作者在講述希臘文明時筆墨傾注之多,足以證明作者對希臘文明的向往和熱愛,而我讀到這里時,也被作者的描述所深深吸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古希臘人生活的原則:moderation(適度),perfection(完美),simplicity(簡單)。在他們看來,休閑(leisure)很重要,所以他們盡量追求簡單無欲的生活,這樣才有充分的時間去研究周圍的世界,去追求知識和智慧。而這一切得益于他們所生活的環(huán)境——他們的城市小而精致,所以他們熟悉他們周圍所有的人,他們是獨立自主的自由公民,因為彼此間的熟悉,他們再做任何事情時都要考慮周圍的鄰居,周圍的人也會對他們的作品作出評價,所以他們既保持溫和不張揚(yáng)又事事追求著完美。作者在書中提到,當(dāng)亞歷山大大帝請這些藝術(shù)家居住在舒適的宮殿時,他們再也沒有創(chuàng)造出一流的作品,只能淪落為二流的匠人。講到這里時作者的筆墨生動含情:But the Greeks,removed from the familiar sight of their own temples,removed from the well-known sounds and smells of their own crooked streets,at once lost the cheerful joy and the marvellous sense of moderation which had inspired the work of their hands and brains while they laboured for the glory of their old city states。他們的作品因為浸染了城市的氣味,內(nèi)心的感情而不朽而與眾不同。這正像一只野外的鳥兒,因為被關(guān)進(jìn)了籠子而失去最原始的本性;類似的可以想象中國歷史上天馬行空的李白,假如他真的成為御用文人,那么多浪漫多情的詩想必后人就無法讀到了,詩仙也就無從談起了。
       我說房龍是高手,在于他語言運(yùn)用得靈活自如,同時不失引人思考的深刻。上面的一段就是例證,不過我還想舉幾個例子,這里作者語言幽默,似有調(diào)侃之意。還是作者講到希臘人對moderation的追求時,舉了一個例子:如果一個優(yōu)秀的運(yùn)動員(runner)來到斯巴達(dá),自吹自擂說自己單腳站立的時間比任何希臘人都長,希臘人將會嗤之以鼻,并把這個人趕出城市,因為他可以被任何一只普通的鵝打敗。這些在你讀書的過程中,總會無意地被作者的機(jī)智幽默搞得忍俊不禁。還有一些是只能讀原著才能體會到語言的幽默,如果是中文翻譯的話,那種感覺就喪失了一大半,所以我還是鼓勵大家去讀英文版。
       實話說,房龍這本書是專門為中學(xué)水平以下的母語為英語的孩子寫的,所以每個篇章盡量都寫得簡潔生動,用詞都很常見,同時以講故事的形式娓娓道來,讓人欲罷不能。對于我們這些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人來說,這種水平的書語言關(guān)應(yīng)該不成問題,所以讀一下原著會更有趣味一些。
       就寫到這里吧,下面我就開始讀第二部分了——羅馬帝國。期待與大家的分享。
  •     第一次看歷史書看的這么津津有味。當(dāng)然,房龍不是什么正經(jīng)的歷史學(xué)家,但是寫的很有想法,又非常生動。感覺真的很適合給小孩子做歷史啟蒙讀物。比中小學(xué)那些繁縟的歷史課本有思想多了!不得不說的是,房龍受達(dá)爾文的思想影響還是比較大。進(jìn)化論到底是好還是不好,有待商榷,但是房龍同樣對寬容、文明有自己的追求,多種思想融合共通在一本書中,所以在看歷史的同時感覺看到的更多的是作者的觀點,有助于啟發(fā)思考。
  •     對比譯本如下:
      
      出版社:中國檔案出版社
      譯者:周炎
      出版年:2001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67517/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譯者: 劉緣子(等)
      出版年: 1997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63736/
      
      出版社:陜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譯者:劉海
      出版年:2002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69723/
      
      以上三個譯本中推薦周炎的譯本
      
      ————————————————————
      
      Van Loon:
      And so, one fine day, a sexton with a key as large as that of Saint Peter opened a mysterious door. "Ring the bell," he said, "when you come back and want to get out," and with a great grinding of rusty old hinges he separated us from the noise of the busy street and locked us into a world of new and strange experiences.
      
      周炎:
      于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里,一位教堂司事拿著一把與圣彼得之匙①那么大的鑰匙,打開了一扇神秘之門?!斑^一會兒你們?nèi)粝氤鰜?,”他說,“拉一下鈴就可以了?!彪S著一陣銹跡斑斑的舊鉸鏈的吱呀聲,他將我們同繁華街道上的喧囂隔絕開來,把我們鎖進(jìn)了一個充滿新鮮和奇妙的世界里。
     ?、佟妒ソ?jīng)·馬太福音》第16章,耶穌將鑰匙交給了十二門徒之首彼得,并對他說:“我要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焙笕藢⒈说每闯设€匙的象征?!g注
      
      劉緣子:
      于是,有一天,天氣晴和,教堂司事拿一把大鑰匙——該是有圣彼得的鑰匙那么大①,給我們打開了那扇神秘的門。他對我們說,“待會兒你們要出來時,拉一下鈴就行啦。”他使了好大勁兒嘎吱嘎吱地推動銹住了的舊鉸鏈,使我們同繁華的街市喧囂隔絕,將我們鎖在一個新奇的世界里了。
     ?、倩浇掏桨谚€匙當(dāng)作耶穌門徒圣彼得的象征之一。耶穌曾把天國的鑰匙交給他。(見馬太福音第十六章十九節(jié))——譯者
      
      劉海:
      于是,在一個風(fēng)和日麗的日子里,教堂司事拿著一把足以與圣彼得的鑰匙相媲美的大鑰匙,給我倆打開了那扇通往塔樓的神秘大門?!暗饶銈兿聵浅鰜頃r,”他說,“拉拉鈴就行啦?!闭f完,在生銹的鉸鏈發(fā)出的吱吱聲中,他關(guān)上了門,一下子將繁忙街道的喧囂隔在我們身后,把我們鎖進(jìn)了一個嶄新而陌生的世界里。
      
      ————————————————————
      
      Van Loon:
      Here the stairs came to an end and the ladders began. And after the first ladder (a slippery old thing which made one feel his way with a cautious foot) there was a new and even greater wonder, the town-clock. I saw the heart of time. I could hear the heavy pulsebeats of the rapid seconds—one—two—three—up to sixty. Then a sudden quivering noise when all the wheels seemed to stop and another minute had been chopped off eternity. Without pause it began again—one—two—three—until at last after a warning rumble and the scraping of many wheels a thunderous voice, high above us, told the world that it was the hour of noon.
      On the next floor were the bells. The nice little bells and their terrible sisters. In the centre the big bell, which made me turn stiff with fright when I heard it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telling a story of fire or flood. In solitary grandeur it seemed to reflect upon those six hundred years during which it had shared the joys and the sorrows of the good people of Rotterdam. Around it, neatly arranged like the blue jars in an old-fashioned apothecary shop, hung the little fellows, who twice each week played a merry tune for the benefit of the country-folk who had come to market to buy and sell and hear what the big world had been doing. But in a corner—all alone and shunned by the others—a big black bell, silent and stern, the bell of death.
      
      周炎:
      樓梯到這里終止,再上去便是一部又一部梯子了。在上完第一層梯子(這老古董太光滑,我們不得不謹(jǐn)慎地一步一步地用腳摸索攀登)之后,展現(xiàn)眼前的是新的、更偉大的奇景,那就是城市大鐘。我似乎看見了時間的心臟。我能聽見飛逝的每一秒鐘沉重的搏動——一秒——兩秒——三秒——直至六十秒。然后突然一陣震顫聲,所有的齒輪似乎都停止了轉(zhuǎn)動,從永恒的時間長河中又?jǐn)厝チ艘环昼姟F鋵崟r鐘并未作停留,它在重新開始——一秒——兩秒——三秒——直到最終發(fā)出一陣預(yù)警的隆隆聲,許多齒輪的摩擦聲過后,在我們上方的高處,一個雷鳴般的巨響向世界宣告,現(xiàn)在是正午時分。
      再往上一層的樓上是各種銅鐘,有那些小巧玲瓏的小鬧鐘和它們令人敬畏的姐妹們。正中間是那口大鐘。每當(dāng)我在夜晚聽到它通報火災(zāi)或水災(zāi)的消息時,總是被嚇得手足無措。這口宏偉的大鐘于孤獨的壯麗中,回憶著那六百年的滄桑歲月,分享著鹿特丹善良的居民們的快樂與悲傷。在它的周圍掛著的那些小家伙就像老式藥房里排放整齊的藍(lán)色廣口瓶一般。它們會每周兩次為前來市場進(jìn)行買賣交易并打聽這大千世界奇聞軼事的鄉(xiāng)民們演奏些歡快的調(diào)子。但在一個角落里——別的鐘都對它敬而遠(yuǎn)之——有一口大黑鐘,沉默而肅穆,那是報告死亡的喪鐘。
      
      劉緣子:
      樓梯到這里為止,再上去就是一部又一部梯子。上完第一部梯子(因為太舊而滑溜,必須小心翼翼地一腳一腳踏實之后跨上去)之后,我們見到又一件使我們大為驚奇的珍寶,這就是城市的時鐘。我見到了時間的心臟。我能聽到每一秒鐘急促而沉重的脈搏,一秒,兩秒,三秒,直至六十秒鐘。然而,突然一陣震顫聲,似乎所有的齒輪統(tǒng)統(tǒng)停止轉(zhuǎn)動,從無窮盡的時間長河中切下來一分鐘。其實時鐘并沒有停過,它不停地搏動著,一,二,三,終于發(fā)出轟隆一聲預(yù)告,然后由許多齒輪一齊摩擦發(fā)出雷鳴般的巨響,從我們頭上高高地掠過,向人民宣告這是正午時分。
      再上一層是各種銅鐘,有玲瓏的小鐘,也有令人害怕的大鐘。在正中央的是一口大鐘。我每當(dāng)半夜聽到鐘聲報道發(fā)生大火或洪水為害的時候,總是嚇得呆如木雞。這口宏偉的大鐘,似乎是在寂寞中回顧過去六百年歲月,它同鹿特丹的善良居民們同甘共苦的經(jīng)歷。大鐘的周圍懸掛著一些小鐘,排列得整整齊齊,活像一片陳設(shè)著藍(lán)色圓柱形大口瓶的老式藥店。這些小家伙每周兩次為進(jìn)城趕集做買賣和探聽世界新聞的鄉(xiāng)民奏一些輕快娛人的樂曲。另有一口大黑鐘,因為別的鐘都躲開它,孤孤單單地縮在角落里顯得沉默而嚴(yán)肅,它便是報道死亡的喪鐘。
      
      劉海:
      樓梯到這一層就沒有了,再往上必須爬梯子。爬完第一架梯子(它又舊又滑,你必須小心翼翼踩穩(wěn)每一級)迎接我們的是一個嶄新而偉大的奇跡——城市的時鐘。我仿佛看見了時間的心臟,我聽見了飛速流逝的時間那沉重的脈搏聲,一秒、兩秒、三秒,一直到六十秒。這時,隨著一陣猛然的震顫聲,所有的齒輪仿佛一齊停止了轉(zhuǎn)動,被從永恒的時間長河中切割了下來。再上一層是許許多多的鐘。有憂雅的小鐘,還有體形巨大、令人害怕的巨型大鐘。房間正中是一口大鐘。當(dāng)它在半夜敲響,告之某一處大火或洪水的消息時,我總是嚇得渾身僵硬、汗不敢出。而現(xiàn)在,大鐘卻籠罩在寂寞莊嚴(yán)的氣氛里,仿佛正在回思過去600年里,它和鹿特丹人民一道經(jīng)歷了那些歡樂和哀愁。大鐘的身邊是掛著一些小鐘,它們整齊規(guī)矩的樣子活像老式藥店至擺放的大口瓶子。
      
      ————————————————————
      
      Van Loon:
      Meanwhile the plants had increased in number and they had to search for new dwelling places. There was no more room for them at the bottom of the sea. Reluctantly they left the water and made a new home in the marshes and on the mud-banks that lay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s. Twice a day the tides of the ocean covered them with their brine. For the rest of the time, the plants made the best of their uncomfortable situation and tried to survive in the thin air which surrounded the surface of the planet. After centuries of training, they learned how to live as comfortably in the air as they had done in the water. They increased in size and became shrubs and trees and at last they learned how to grow lovely flowers which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busy big bumble-bees and the birds who carried the seeds far and wide until the whole earth had become covered with green pastures, or lay dark under the shadow of the big trees.
      
      周炎:
      這時,植物的數(shù)量也增加了,海底已沒有更多的空間供它們生活了,它們必須尋找新的居住地。它們無奈離開了海洋,在沼澤和山巒腳下的泥灘上開辟了新的家園,一日兩次的潮汐用海水浸潤它們。而其他時間,它們充分利用起它們的這個不舒適的環(huán)境,并努力在包裹著這顆行星的稀薄空氣中生存下來。經(jīng)過漫長歲月的鍛煉,它們學(xué)會了怎樣像它們在水中生活一樣,自由自在地生活在空氣中。他們的外形逐漸變大,長成了灌木和喬木,并且最終學(xué)會了如何長出芬芳的花朵,用來招徠忙碌的蜜蜂和鳥類,將它們的種子帶到遼遠(yuǎn)的各個角落,直到整個地球都綠草茵茵,樹木蔥蘢。
      
      劉緣子:
      這時,植物的數(shù)量也增多了,海底已沒有可供它們生長的更多的地盤,它們只好離開海底尋找新的住地,總算在沼澤地和山腳下的泥岸邊安下了新居。潮汐一天兩次以鹽水浸泡它們,在其余的時間里,這些植物則充分利用它們這個不愜意的環(huán)境,努力在籠罩著地球的稀薄的空氣中生存下來。經(jīng)過長期的鍛煉之后,它們學(xué)會了如何像過去生活在水中那樣舒舒服服地生活在空氣里。它們的莖干長粗了,成了灌木和大樹。最后,它們學(xué)會了如何以芬芳的花朵來吸引忙碌的蜜蜂和鳥兒,將種籽帶向四方,直至整個地球鋪滿了綠油油的牧場,或是在參天大樹下形成涼爽的陰影。
      
      劉海:
      與此同時,植物的數(shù)量也在不斷滋長,海底的空間已經(jīng)不夠容納它們了。為了生存,它們不得不開辟新的棲息地,很不情愿地在沼澤和山腳下的泥岸上安了新家。每天早晚的潮汐淹沒了它們,讓它們品嘗到故鄉(xiāng)的咸味。除此之外的時間里,它們不得不學(xué)習(xí)如何適應(yīng)不舒適的環(huán)境,爭取在覆蓋地球表面的稀薄空氣里生存下來。經(jīng)過長時間的訓(xùn)練,它們終于學(xué)會了如何自在地生活于空氣里,就像以前在水中一樣。它們的體形逐漸增大,變成了灌水和樹林。最后,它們還學(xué)會如何開出美麗的花朵,讓繁忙的大黃蜂和鳥兒將自己的種子帶到遠(yuǎn)方,使整個陸地都布滿碧綠的原野和大樹的濃蔭。
      
      ————————————————————
      
      Van Loon:
      THE EGYPTIANS INVENT THE ART OF WRITING AND THE RECORD OF HISTORY BEGINS
      
      THESE earliest ancestors of ours who lived in the great European wilderness were rapidly learning many new things. It is safe to say that in due course of time they would have given up the ways of savages and would have developed a civilisation of their own. But suddenly there came an end to their isolation. They were discovered.
      
      周炎:
      埃及人發(fā)明了書寫的藝術(shù),人類由此進(jìn)入信史時代
      
      我們這些居住在歐洲莽莽荒原上的最早祖先正在迅速地學(xué)習(xí)著許多新的事物。完全可以肯定地說,只要時機(jī)成熟,他們就會告別野蠻的生活方式,并發(fā)展起一種自己的文明。但是,他們的隔離狀態(tài)突然結(jié)束了,他們被發(fā)現(xiàn)了。
      
      劉緣子:
      古埃及人發(fā)明了書寫術(shù),才開始有了歷史的記載
      
      我們的這些居住于歐洲大荒野的最早祖先,迅速學(xué)習(xí)著許多新的事物??梢源_定地說,只要時機(jī)一到,他們就會改變野蠻的生活方式,從而發(fā)展自己的文明的。果然,他們與外界隔絕的狀態(tài)突然結(jié)束,他們被人發(fā)現(xiàn)了。
      
      劉海:
      埃及人發(fā)明了書寫術(shù),有文字記錄的歷史從此拉開了序幕
      
      我們這些最早的祖先生活在歐洲的荒野上,他們迅速學(xué)習(xí)著許多新事物。可以肯定,到某個時候,他們必將脫離野蠻人的生活,發(fā)展出一種屬于自己的文明。不出所料,他們與世隔絕的狀態(tài)完結(jié)了。他們被發(fā)現(xiàn)了。
      
      ————————————————————
      
      比對章節(jié)出自序言、第一章及第四章。
      
      ————————————————————
      
      新浪愛問共享資料/f/5911019.html
  •     “人類有一個通病,就是厚古薄今。總是認(rèn)為古典的就是經(jīng)典的,而現(xiàn)世的往往是平庸的?!?br />   ——房龍。
      喜歡房龍,喜歡他用隨筆式的輕快文字與漫談中將枯燥深奧的知識簡化,將掩埋的歷史真相抽絲剝繭,將讀者的心靈無聲滋潤。
      喜歡房龍,喜歡這位“美利堅的白居易”,喜歡他文字中閃爍的獨特的個性魅力,使我隨著它翱翔時,獲得了快樂,也長了見識,喜歡。。。。。。
      不僅僅是這些,或者說這些都是無關(guān)輕重的。房龍講述了一個個遙遠(yuǎn)的真實的故事,看似輕快的筆,勾勒出一個個或勾心斗角或人性扭曲或催人淚下的歷史真相,伴隨著未散的余韻,恍惚的空氣中那淡淡的無奈的淚水的苦咸味讓我無法自制。他如一個高音歌手,唱出那如同完美的高音般的文字,讓埋藏在歷史中的萬千煩惱憂慮全在情緒凝聚的最高點灰飛湮滅。讓我一次次眼角含著淚水,卻不禁莞爾一笑,在淺淺的一笑后陷入沉思。
       喜歡房龍,喜歡他與眾不同的寫作手法,成功的將文字的意象無限自由拓展,引領(lǐng)我踏入一個個看似主管是則客觀的戰(zhàn)場,宮殿,高山,大海,沙漠。。。。。。。他的文字精彩的讓人難以描述,往往是一句極短的話,卻引發(fā)出我無數(shù)難以駕馭的聯(lián)想。
      不單單是這樣,喜歡房龍,更喜歡她的勇敢,喜歡他敢于質(zhì)疑經(jīng)典的勇氣和信念。
      “人類有一個通病,就是厚古薄今??偸钦J(rèn)為古典的就是經(jīng)典的,而現(xiàn)世的往往是平庸的。”
      是啊,我們不是這樣嗎?提香,威尼斯畫派最重要的畫家,無數(shù)人,無數(shù)“藝術(shù)評論家”為提香將女性的頭發(fā)處理成酒紅色長篇累牘的的發(fā)表評論,贊美提香是多么別出心裁,是多么絕妙云云,其實,了解這段歷史的人都很清楚,那時威尼斯中上層女性都突然癡迷于成為紅發(fā)女郎,提香只是照實畫來。。。。。。
      是啊,《蒙娜麗莎的微笑》被無數(shù)人贊美,被譽(yù)為“神之微笑”,“完美之笑”。。。。。但是房龍在對達(dá)芬奇,埃及早期,希臘,中世紀(jì)畫家,雕塑家們進(jìn)行深入的研究,發(fā)現(xiàn)微笑不過是那時畫家們對于人物的一個普遍處理罷了,不管人物內(nèi)心是快樂還是悲傷,他們都無一列外得讓人物嘴角微微翹起。。。。。。
      喜歡房龍。。。。。
      還有太多太多的理由,還不僅僅是這些。也許最重要的只是對一種讀得懂,喜歡讀的名著的向往罷了。
      沒有太深沉的哲理,不要太枯燥的言語,只是讓我們快樂的同時,汲取著養(yǎng)分,強(qiáng)壯者身心,溫暖著心靈,偶爾仰起頭,望著夜空綻放的璀璨花火,感受著那穿越時空的萬千的無聲的嘆息,還有房龍對于未來的憂傷和憂傷下的一點希望。
      “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在過去,也發(fā)生在現(xiàn)在,不過將來我們希望這樣的事不再發(fā)生了。”
      。。。。。。。。
      “太過巨大的翅膀反而無法飛翔。
       光芒耀眼的太陽,令人無法仰望。
       灑滿陽關(guān)的路上,有我孤身流浪。
      明天也許就在前方?!?br />   喜歡房龍。。。。。。
      
  •     本書精彩部分是從古至今影響世界的幾場戰(zhàn)爭的局勢分析,作者所處年代是德國轉(zhuǎn)讓膠州灣的年代,那會兒二戰(zhàn)還沒開始呢。終于把三部曲讀完了,個人體會《寬容》最開眼界,《人類…》和《圣經(jīng)…》可以做《寬容》的補(bǔ)充故事,三本書各有補(bǔ)充與重疊,確實精彩,不愧為代表。
  •     整體而言這是一本好書,唯一的缺點就是書名太大言不慚了。這部寫于上個世紀(jì)早期的兒童讀物是已經(jīng)被反復(fù)贊譽(yù)和詬病了,我這里只是拾人牙慧再重復(fù)一下:
      
      pro: 圖文并茂,娓娓道來,并盡作者最大的努力不拘泥于歷史的細(xì)節(jié),但基本尊重了被廣為認(rèn)可的史實。對于歷史發(fā)展的脈絡(luò)雖然沒有太多深刻的分析(考慮到作為一本兒童讀物),但也是做到了清晰明確。
      
      con: 過分的白人中心主義,人類不只是白人。對于亞洲的歷史幾乎略過。即便是作者辯解的,他挑選對人類進(jìn)程最有影響力的事件,也不能解釋對亞洲歷史的漠視。
      
      對于具有足夠的忍耐,或者對于這種漠視無動于衷的讀者,我是推薦這本書的。但若你期望從中獲得一些歷史基本事實的細(xì)節(jié)描述,這不是一本好的選擇。
  •      房龍,看了他寫的兩篇著作,一本是藝術(shù),另一本是人類的故事。房龍將本來讓人感覺枯燥、乏味、昏昏欲睡的東西講的生動異常,讓人有一口氣讀完的感覺。特別是人類的故事,作者從史前人類一直寫到了現(xiàn)代社會,對歷史的大事件做了非常形象簡約的描述,讓人對人類整個的歷史脈絡(luò)有了比較清晰的認(rèn)識。
       本書從人類的政治斗爭為主線,將歐洲的起源及發(fā)展大部分都攬括在內(nèi),顯然作者比較偏向于歐洲史,認(rèn)為歐洲史才是人類歷史的主場景,其對于亞洲,美洲則描寫相對較少,不可否認(rèn),亞洲的很多國家如中國并沒有對世界歷史的發(fā)展起到關(guān)鍵作用(中國的閉關(guān)鎖國政策)。讓我們中國人看了頗有些不平,其實我內(nèi)心很想看看房龍對中國歷史的評價,然后唯一與中國有關(guān)的事件就是成吉思汗,其偉大與拿破侖并列!
       作者對歷史的謹(jǐn)慎與準(zhǔn)確讓我感覺非常感動,作者特意在書中一章用來對此進(jìn)行說明,讓人對作者愈加的佩服!
       歷史之輪滾滾向前,往往不是個人能夠阻擋的了的!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歷史情節(jié)總是不斷的上演!
  •      一口氣連讀了房龍的幾本書之后,讀完他的成名三部曲之一《人類的故事》就什么感覺也沒有了。倘若沒有之前的《致天堂的守門者》,《發(fā)現(xiàn)太平洋》等書的鋪墊。看完《人類的故事》應(yīng)該覺得對于人類的歷史,至少有一個框架在了。框架非但是沒有了,只覺的愈發(fā)是混沌了。揣度應(yīng)該是幾本書交叉感染了。
      
       喜歡上一本書,就喜歡把該作者的所著作品都收入囊中的習(xí)慣是從黃仁宇開始的??赐挈S的所有書之后,只有一本是有印象的,而且覺得是高于他的其他書之上的,就是《資本主義與21世紀(jì)》。原因大抵是由于,該本書與他的其他作品所涉主題區(qū)別太大,所謂形象鮮明,故而印象突出。所以到了現(xiàn)今,對于黃的其他書,完全沒有了任何印象,只是在自己的詞匯了增添了兩個黃氏特色的語匯“數(shù)目字管理”,“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另一個讓我又大發(fā)收集全套書的作者是簡,雅各布斯。讓其屹立的作品是《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看完之后,便著手上網(wǎng)購她其他作品。由于她基本上每本書的主題都不類同,于是,讀完之后,大抵可以有幾條脈絡(luò)出來。寫城市規(guī)劃的,寫傳統(tǒng)技藝的遺忘的,寫經(jīng)濟(jì)的。
      
       而房和黃一個除了《房龍地理》在偏重地理方面之外,其他都為歷史。黃則除了《資本主義與21世紀(jì)》偏重經(jīng)濟(jì)之外(《明代的漕運(yùn)》除外),其他均為歷史,及其回憶錄。所以,這兩位的共同之處是,在不同的書里面會出現(xiàn)相同的段落語言。這個倒也不是作者的錯,所謂每個人都有歷史的局限性,除了時間上的局限性,空間上的局限性肯定也是不可避免的。每個人的想法和思維就放在那,你不可能要求一個作者每次的話都是新鮮的,就如同自己,對于闡述了的話語,尤其是自己特別中意的,更是喜歡重復(fù)。關(guān)鍵在于,一個作者的書,看完其屹立作品之后,別的作品最好不要一口氣看完。不然,真如同一直吃某個東西一樣,原本很好吃的一個東西,結(jié)果不加節(jié)制,大快朵頤,到撐的地步,在這樣的境況下,怕是在好吃的東西也不能嘗出個中滋味了。
      
       奇怪了,小時候?qū)W校組織去看電影,回來必得要求寫一篇觀后感,老師大抵絕對不允許學(xué)生將電影的觀后感寫的與電影毫不相關(guān),譬如學(xué)生寫了一篇看完該電影之后,感受到電影院的座椅不舒服,或是廁所不好找等等諸如此類,與該部電影內(nèi)容毫無相關(guān)之處的東西,老師必然是必須做癲狂狀的。
      
       看完《人類的故事》之后,給我的做大感受,確實是好東西(如果這個東西還比較多的話)切不可一口吃完,不然,連這個東西的味道都難以得知。
  •     看到宗教改革和以及后面的幾章,當(dāng)然,一直都看得非常愉快
      只是,現(xiàn)在有點不懂了...
      原來只有天主教
      后來又有新教、清教、英國國教、各國國教……
      在講16、17世紀(jì)英國的歷史的時候那些國王換來換去的又和宗教有關(guān)
      我暈了...
      是房龍沒講清楚還是我沒讀清楚啊...
      有沒有人能幫忙梳理一下那段歷史宗教的發(fā)展?
  •     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真是一個奇特的年代。政治家就誕生一批戴高爾,軍事家就誕生一批巴頓,科學(xué)家就誕生一批愛因斯坦,而作家,就有一批人文主義者。
      
      一戰(zhàn)后,歐洲大陸一片凄涼,人們被迫忍受著自己播種的災(zāi)難。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思考著,為什么會爆發(fā)戰(zhàn)爭,怎樣才能避免悲劇重演?當(dāng)他們評論時事的嘴被封堵,或者實在不想卷入哪場無謂的爭論時,便把目光投向過去,投向人們經(jīng)歷過的光榮與悲哀。房龍茨威格韋爾斯,都用他們飽含激情的筆調(diào),嚴(yán)謹(jǐn)公正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給陷入迷茫的人們一啟迪,同時又展示各自的人格魅力。
      
      他們回顧歷史,審視人類自己,所走過的岔路又怎樣回歸正途,所取得的成就怎樣地改變了世界,所提出的新思想怎樣斗爭而最終為人接受。每一次的改革都異常艱苦,阻力重重,但總有那么一些人,堅持著不肯放棄。就算被一時的打擊,或者一生的埋沒,新的思想火種總能傳播開,即使在那些先驅(qū)們逝世幾個世紀(jì)后。他們看不到那一天,但腦海中的信念讓他們想到那一天,而為這遙不可及的夢想就獻(xiàn)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房龍,韋爾斯寫世界史,茨威格寫一些不為人知的當(dāng)時的失敗者的歷史,都是為了安慰這個夢想破滅的昨日世界,讓人們重新看到希望。
      
      房龍說“未來永遠(yuǎn)屬于活著的人,讓死者安息吧!”那些在歷史上犯過錯的人,讓他們安息吧,后代的人們會努力糾正這些不公與錯誤,努力消除無理的法律教條對后人的束縛與壓迫。那些曾經(jīng)遭受過迫害的人們,讓他們安息吧,后代的人們會給他們正名。歷史總是公正無私的,沒有人可以永遠(yuǎn)控制他人,尤其是控制思想。那些含冤而死的人們,軀體已灰飛煙滅,但他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會一代一代傳承下去。那些為了人類的進(jìn)步奮斗過的人們,無論成功或者失敗過,都讓他們安息吧,接下來的路該由活著的人走下去。也許前方依然泥濘,依然風(fēng)雨兼程,總還會有人堅持走下去,人類的歷史永遠(yuǎn)是前進(jìn)的。
      
      人類歷史上曾經(jīng)犯過的錯,十年后,百年后還會重演,以相同的理由甚至相同的方式。當(dāng)年的痛不欲生,舊傷疤好了后就不記得了,或者不愿意去想起,而只記得拿破侖的光榮,與成吉思汗的偉大,其實他們在有些人眼里,不過都是殺人的屠夫而已。他們建了個巨大的屠宰場,人們還心甘情愿涌進(jìn)去。就只等再出現(xiàn)個新的傷疤,讓人們因斷手?jǐn)嗄_不得不休整幾年,而一旦又看見了利益,至少看見了別人在搶什么東西,裝個假肢也要趕緊出門,別讓他人搶了先。你先到的?OK,我的手是金屬改裝的,咱們看看是人先到還是鬼先到?
  •     終于下定決心來看本英文的書
      不過還沒傻到拿本莎士比亞的全英本來讀
      人類的故事,以前看過中文版的
      這次借了本中文導(dǎo)讀的
      總之,先把英文對閱讀的影響降到最低
      不過,看書都找的做實驗的間隙,難度也不是很大。。。
  •   大家不就是指的我嗎……
  •   似乎歷史類的,我去看看
  •   周炎譯者不翻譯更多的作品可惜了。
  •   <人類的故事>紙質(zhì)書可惜找不到周炎譯的了.
  •   劉緣子譯的最流暢,周炎譯的可讀且最準(zhǔn)確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jī)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