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魂

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作者:張大春  頁數(shù):12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封建社會里的自由結(jié)義形式竟然勝過我多年習慣的領(lǐng)導任命方式。我們的“三結(jié)義”居然越搞越熱火。沒有多少年,做出來的東西,無論質(zhì)與量,都讓我驚喜不已。

作者簡介

張大春,1957年生,山東濟南人。臺灣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碩士,曾任教于輔仁大學、文化大學。現(xiàn)任News98 電臺主持人。曾獲聯(lián)合報小說獎、時報文學獎、吳三連文藝獎等。著有《雞翎圖》、《公寓導游》、《四喜憂國》、《大說謊家》、《張大春的文學意見》、《歡喜賊》、《化身博士》、《異言不合》、《少年大頭春的生活周記》、《我妹妹》、《沒人寫信給上?!贰ⅰ度鲋e的信徒》、《野孩子》、《尋人啟事》、《小說稗類》、《城邦暴力團》、《聆聽父親》、《認得幾個字》、《富貴窯》等。

書籍目錄

離魂獅子頭杭城藏王現(xiàn)世報日南至·野女出吳大刀扶乩祝由場中少一個放槍巴圖魯

章節(jié)摘錄

  宜賓,在今四川省犍為縣東南,是古代西南夷僰(音勃)侯國之所在, 明、清兩代都是敘州府治地,瀕臨岷江和金沙江的匯流之地,也是長江航 運的終點。 清代宜賓有這么一任知縣,叫陳登,原本是個老貢生,到了五十歲, 兒子都養(yǎng)了三個,還不得登第,名字總叫人把來恥笑。有一天再赴江寧參 加江南鄉(xiāng)試,無意間遇見了個看相的術(shù)士,硬是強拉著奉送了他一相,說 他不日之內(nèi)即有大運翻天,考場連捷,榜下授官,從此仕途順遂,家道豐 實;唯有一樁:他最為珍愛疼惜者,將不復為他所有,而且不過是一回身 轉(zhuǎn)瞬之間,便迢遞于千里之外,終身不得復睹。 哪有這等事?陳登想:于功名之途,我已然不存進取之念,入場不過 是鍛煉鍛煉膽識、打磨打磨心性、修飾修飾文章,再有什么想望,頂多就 是同許多屢試不第的老朋友見見面,問問安,如此而已,哪里還談得上仕 宦之志呢?再者,自己最珍愛疼惜的——陳登轉(zhuǎn)念一想,五十年來自己最 珍愛疼惜什么呢?數(shù)計數(shù)計,怎么想,都是自己那幺兒。 這幺兒外號“江南陳三公子”,名喚陳琳,年方一十六歲,已經(jīng)進了 學,比起上頭的兩個哥哥陳琮、陳琬來,資性佳、用功勤,非但稟賦穎悟 ,亦且儀容俊美,十足是個翩翩公子。此子足不出戶,讀書之外就是讀書 ,這樣一個孩子,如何能夠“一回身轉(zhuǎn)瞬之間,便迢遞于千里之外,終身 不得復睹”呢?無稽、無稽,大是無稽!想著,腦袋搖著,擺脫了術(shù)士的 糾纏,邁開大步走了。 孰料術(shù)士說的一番話果然應驗了大半。距此不過一年之內(nèi),陳登鄉(xiāng)試 登榜,南宮連捷,榜下即用,趕赴四川宜賓上任。整頓好家當,正要出發(fā) ,回頭瞧見在廊下備馬的幺兒,不覺一懔:這不正是“一回身轉(zhuǎn)瞬之問, 便迢遞于千里之外,終身不得復睹”嗎?陳登趕緊跟陳琳說:“這匹馬是 打哪兒來的?你備馬做什么?” “想是恭送父親一程,特去棧上賃了一匹?!?那是一匹毛色青白相間的高頭大馬,行中有識者皆名之日“驄”。 陳登隨口吟道:“鮑氏驄,三人司隸再入公。馬雖瘦,行步工?!边@ 是收錄在《樂府詩集·雜歌謠辭三》里的一首《鮑司隸歌》,作者應該就 是人稱鮑參軍的鮑照。 陳琳聽父親這么一吟,當下也應聲誦道:“也可以說是‘行行苦不倦 ,唯當御史驄’?!?這是隋代大詩人王由禮的《驄馬》詩,王由禮在詩史上不甚知名,但 是陳琳幾乎不假思索,一張口所引述的這兩句,切情切景,讓陳登大為嘆 賞。臨行依依之情,已自不勝,再想到江寧街上那術(shù)士的預言,又平添了 幾分驚懼,再看這孩子風神俊逸,才思敏捷,益發(fā)不舍,隨即嘆道:“只 有同時驄馬客,偏宜尺牘問窮愁?!边@是唐人李嘉佑的《早秋京口旅泊章 侍御寄書相問因以贈之時七夕》詩,當然還是藉一個驄字,涵括了廣泛的 告別之情。 接著,陳琳翻身上馬,朗聲吟道:“驄馬劍門俱向天,離愁和淚下西 川。付他江水東流急,注得蹄聲到夢邊?!?陳登聽在耳中,尋思片刻,施施然上了自己的馬,指點家人將前門大 開,才低了聲,且行且問:“這是誰的詩呢?兒??!你吟的這一首,的是 佳作,我倒欠學了呢!” “不是說‘灞陵須折柳,亭驛但吟詩’么?”陳琳道:“這是兒子自 己隨口吟的,且為父親送行。” “我看——”陳登欲言又止,蹉跎了一陣,心事說不出來,可打了另 一番主意:“琳兒呀!你就隨我赴任去罷。只不過千里迢迢,道途艱苦, 比不得在家中的一二分安逸呢!” “早就猜想父親臨行之際,會有這一番命教——”陳琳笑了笑,俯身 從鞍袋里摸出一本兒書,一副輕巧的木制桁架,把書擱在架上,道:“兒 子已經(jīng)準備好了,人生何處不讀書?在家如此,在外如此,道途行旅亦莫 非如此,‘一壑幽深聽鳥樹,十分安逸在詩書’,這是父親您的詩啊,不 是嗎?” 父子倆說上路也就真上路了,曉行夜宿,沿途都有官里的舟車亭驛, 是以兼有玩賞山川的情致,倒也松緩愉快。然而人蜀之后,景況就大不同 前了。原本可以一徑發(fā)水路舟行,直上敘州府,然而時近深秋,江水漸涸 ,上行船只非但溯流艱難,也經(jīng)常因為纖手不足而行不得也,一句之中, 就得停船募夫一兩日,行程因此大大地延誤了。父子相商之下,還是以盡 量不耽擱公事程期為上,只好轉(zhuǎn)從旱路。 可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平原系馬五更寒,萬里重來蜀道 難”,蜀道艱難,自古皆然,清人趙翼的《水城》詩形容得好:“百里蠶 叢盡,孤城帶碧川”,也很寫實——最難走的崎嶇小徑,大約百里之遙。 平川百里,一馬馳之,不過片刻而已;一旦到了蜀山,百里之途得走上十 天半個月,真所謂“健馬盤空細,孤云蕩谷迷”。其中險中之險有這么一 個地兒,叫做羊腸坂。 坂,就是斜坡,坂瞼、是個詞兒;險坂,也是個詞兒,斜而險,難于 行,連好馬都不能對付,所以王褒才會在他的《九懷》里這樣描述:“驥 垂兩耳兮,中坂蹉跎;蹇驢服駕兮,無用日多?!盤1-6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離魂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26條)

 
 

  •   原來并不知道“海豚書館”的,后來發(fā)現(xiàn)了這個系列就愛不惜手了。張大春的這本《離魂》很好,不是那種好看的就能膚淺形容的好,共收錄了十一個故事,故事簡短精悍,看似像是些從講古的口中出來的鄉(xiāng)間流傳的鬼怪奇異野味十足的故事,實質(zhì)很有寓意,耐讀。加上封面裝幀并沒有浮夸的修飾,簡單自然,明顯的突出內(nèi)容更重要,這點我很是喜歡。
  •   張大春的書不消說,總是很夠看,說故事能手的他一如既往的把讀者說到爽歪歪。海豚書館的這套叢書整體都不錯,雖然目前只買了這一本張大春,小精裝雖然定價有些貴,但打打折還是能買的。但若想真正看某一作者,還得重尋書來讀。
  •   在今天,讀小說怎么能不讀張大春,這也能算是一種時尚了。
    只是,在《認得幾個字》、《四喜憂國》等等小說之外,這本《離魂》實在讓人覺得可愛。張大春在不斷尋找講故事的新方法和新口氣,這本小冊子就是他的嘗試。張大春是個愛古代中國的作家,表現(xiàn)在讀古詩、寫古詩、寫毛筆字,當然,還有愛講評書。
    中國古代筆記小說是評書的根基,張大春在這本短篇小說里面用筆記小說的筆法來說故事,簡潔、清晰、誘人。
    我一面翻頁,一面贊嘆,這樣才好啊,這樣才好!這才是中國人的故事。
  •   超級喜歡張大春老師的這本《離魂》。買了好幾本來送給朋友~
  •   閑暇讀物,可推薦。個人雖不是很迷海豚書館,一下子買了十來冊也無妨。
  •   很好的書,值得收藏,海豚書館的書都不錯。
  •   海豚書館的這一套書,不論裝幀、字體、排版都非常好,書本精致而小巧,內(nèi)容充實而精到~值得收藏~
  •   很適合閱讀,張大春的作品水準有保障
  •   書有點壓痕就不說了。重要的是頭十頁都是黏在一起的,印刷還好。張大春的作品給人的感覺就是很驚艷。寫的短篇故事也很吸引人,值得品味。
  •   小說在國人的眼中似乎是很不入流的一類作品,在我的專業(yè)中,學歷史的同學們對于看小說這種享受是比較不能理解的,認為這不是學術(shù)的東西,甚至于是不入法眼的。我是很不贊同這種觀點的。許多的認知我是從小說上得來的,而不是從所謂的學術(shù)著作上。小說并不小,并不賤,梁啟超還提倡新小說,提倡小說革命,說是能夠救中國呢!對于這點我也是有同感的。
    張大春的小說值得一看,因為那不僅僅是所謂的小說,甚至于是歷史,是哲學,是宗教。張大春這個人是很有才的,我也只能這樣說了。見仁見智吧。
  •   張大春的作品每一部都很精彩。。。。。加油,大春
  •   很好的一本小書,依然是張大春古典文學的文風,喜歡
  •   也不知道這些小故事是張大春原創(chuàng)還是典故改編,不管何種方式大春都是頂頂有才之人,他的書在大陸出版的我都有收藏,看的最輕松是這本書,最累時城邦暴力團
  •   張大春的這本書真有意思,有深意存焉。
  •   內(nèi)容很有趣,張大春調(diào)侃的語氣也很生動,如果換成軟皮本就完美了
  •   一直以來對張大春早有耳聞,也知道他的《城邦暴力團》,之前曾在書店看到過他的《小說稗類》,但都未細讀。
    這本小說是何帆老師在豆瓣上推薦的,小小的開本,文字不多,卻盡顯大頭春的功力。

    我在床上用了一個小時多一點的時間讀完了,過癮

    這是我今年讀到的最好的華語小說,強烈推薦
  •   從《認識幾個字》、《聆聽父親》開始喜歡張大春,他的文字傳遞出一種能打動人心的功力,看過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   很好看的書,海豚的這一系列的書都比較小巧精致
  •   小小的一本書,包裝挺好的,書還沒看
  •   當當?shù)呐渌驼娴挠袉栴},知道是一包書就輕拿輕放嘛!每次打開所有的書角都被砸壞了,心情很不爽……
  •   確實比較詭異,像聊齋
  •   花了一個下午,一口氣讀完了,故事很精彩,而且總在不經(jīng)意間透著一股幽默。
  •   真的好,如今大陸的作家怕是寫不出那樣的意境
  •   字里行間透漏著文化底蘊的積淀,很喜歡很喜歡,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   一個個小故事很精致
  •   小精裝本!
  •   很小的一本書,內(nèi)涵卻很多,都是生活的影子
  •   三言二拍講古型
  •   一開始以為是個很文藝的,看完覺得故事性好強。。。是說各種不同的魂魄離身,人神分離。各種不同故事,相同的精彩。
  •   買了,正在看
  •   不俗套的鬼故事
  •   有唐宋傳奇的味道。
  •   內(nèi)容和包裝 都很不錯 值得收藏
  •   很好,精致,清新,價格公道!值
  •   字字珠璣,篇篇精彩
  •   大春用很簡單的文字說明了很大的問題,建議看《扶乩》
  •   開闊視野,多讀多看,大有好處!
  •   這樣的短文實在太少了
  •   大春的文字,一貫的好看!不用一天就看完了。給小朋友將,他們也很愛聽。
  •   文字可以這樣寫,人生可以這樣過
  •   很有傳奇志怪小說的感覺,值得一看
  •   書里有一句,只怕只有神仙才救的了中國人。有些黑色幽默,但是細想有點悲哀。
  •   第一次讀作者的書籍……
  •   這本書初讀下來有點像《聊齋志異》,雖然里面的很多用法都很少見,但讀來毫不費勁,風格又頗老舍范,一口氣讀罷,仿佛失散多年的老友
  •   很有意思的小故事,特喜歡的那個巴圖魯!
  •   一直很喜歡海豚書館的書,小小的外表,里面卻是大大的內(nèi)容
  •   張大春的作品不錯,本書更偶古代志怪小說的風格
  •   喜歡張大春的書,但是,也不至于我掀開書整個書殼都掉了吧,太慘不忍睹了。
  •   還沒看過張大春的書,這一本關(guān)于奇譚的,買來看看。硬皮,小小的一本,但很干凈,裝幀也好。
  •   張大春的小說不錯,只是這個版本印刷太一般。
  •   張大春不負眾望啊
  •   之前讀過一段,毅然決然買下。這世上怎能少了張大春。
  •   不知道是稗官野史還是故事新編,張大春總是讓人猜不到的主
  •   記得以前用紙殼,現(xiàn)在用一個塑料袋的話,對書來說很容易受傷害,請保護好買家的物品,謝謝。
  •   書還不錯,打折時買的。
  •   書有點兒舊了 書殼都有點兒破損了
  •   挺有意思的一本小書、文末的嬉笑怒罵更有點睛之意
  •   現(xiàn)代的聊齋志異。一個個精彩的小故事,讓你看到現(xiàn)代人的內(nèi)心都變成了什么樣子!
  •   之前買了《聆聽父親》,《城鄉(xiāng)暴力團》,喜歡他的行文方式,古腔古調(diào),學養(yǎng)深厚。就愛這個款式!
  •   RT,紙張一般,好在內(nèi)容非常棒。
  •   都是些離奇怪誕的故事,但是挺好看的。
  •   語言很好!
  •   有人說《城邦暴力團》讀著累,有同感。這本可能比較輕松
  •   還是硬 皮精裝。故事短小精練,內(nèi)容極其豐富。作者功力非凡。價格相當便宜。贊一個
  •   類似與唐代的傳奇,很詭異
  •   很喜歡,寫的挺有意思的。
  •   要是再精致一些
    就好了
    不知道俞曉群老師本人是否同意。
  •   沒有看!
  •   是因為一代宗師才來看張大春的作品,還不錯
  •   如題,很平實的作品
  •   書皮太硬,都與書頁脫開了。
  •   很有味道的短篇
  •   讓人想到明清的筆記小說,不知道別人喜歡嗎,反正在我,是毫無感覺地讀,雖然隱隱覺得這樣的寫法不容易,也有意思。這不很奇怪嗎?讀的我和思的我產(chǎn)生了分裂。
  •   沒有什么看的價值,屬于看完就扔的一類書,我是沖著張大春的名頭去的,不過大春寫這些東西明顯不如四喜憂國之類的小說。
  •   本來對海豚有橫高期望,一看,很失望啊。
  •   還行吧,一般,看看無所謂的。
  •   內(nèi)容還是不錯的,就是封皮翻出來就破了
  •   快遞小哥把東西扔給門衛(wèi)就走了,也不通知一下
  •   商品名稱:離魂
  •   海豚書館 離魂
  •   海豚書館的書都很不錯!
  •   最好的小說家
  •   聊齋志異類的故事
  •   張大春的書
  •     志怪小說寫得好,應該得是那種對世事了然于心,悲喜離了身,卻還有一副熱心腸的作者,可惜世間少有了。
      
      冷眼熱心、胸懷天地的人越來越少,如今靈異故事那么多,要么不嚇死人不罷休,要么一副獵奇的嘴臉,總之大多數(shù)故事是沒有心的??缮窆碇?,到最后還不都落在一個“人”字上?
      
      短篇小說難寫,小說不單是講個故事那么簡單,數(shù)段文字便要擊中讀者,最好還能回味無窮。有些人喜歡大段敘述,作者替代了角色把故事說完了,人物也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有些人喜歡心理描寫,努力召喚讀者的共鳴,這些放在志怪小說里,好像都不太適合。《離魂》兩者都不沾,寫得極好,短小精悍,中國味十足,讀起來酣暢淋漓,掩卷又覺話外有話,余音未了。借古諷今也有,比如《扶乩》一篇,明白無誤在說民主投票之事,其他的全憑讀者,你覺得它在說什么那就是說什么,反正都離不開人情:功名、情事、貪嗔癡傻,開篇《離魂》中一陣怪風就從此面目全非,一生人兩世命,情何以堪?但要偏偏落你身上了,你也得受下去(這也是中國味所在)
      
      我最喜歡《獅子頭》里的屈藥師,說他吃了孩子,便答“餓了不就吃了”,因此被聞風而至的劍客利刃逼臉,他還是這句話,于是臉被劃成百十根肉條,屈藥師手極快,用自家白藥止了血,從此吃個什么別人能看得一清二楚,他倒說得好“這一會你們都瞧見了,不是人肉吧?”
  •     對張大春先生非常景仰。但這本小書,實在算不得好。都是從歷代筆記中摘錄而擴充的,幾乎無原創(chuàng)性。寫的也并不有趣,反而添枝加葉,顯得蕪累。~只舉一例,不贅述了。如《場中少一個》,出自清代吳熾昌《客窗閑話》卷八“科場”中一則?!皡巧?,浙之槜李人,儒而兼賈,不預科場久矣。是年夢其父祖催令入闈,生自知此道荒疏,無可僥幸之處,置之勿論。嗣又夢父祖厲色督責之曰:“汝若不去,場中缺一孝廉矣。是為違天,違天不祥,必有后禍?!鄙耸銎錈o文何遇,父笑曰:“易耳,今科頭題為[鄉(xiāng)人皆好之]一節(jié),本家蘭陵先生有此文,汝入闈時,訪而錄之可也。”生始欣然,溫故入闈,訪問蘭院先生所在。夫吳蘭陔者,時文中之名手也,其門下從學之徒數(shù)百人,發(fā)科甲入詞林者甚眾。惟先生落筆高古,屢困場屋。時年已五旬外矣,功名之念甚切。生訪得之,致其景仰之意,曰:“聞先生窗下有[鄉(xiāng)人皆好之]一節(jié),題文為士林傳誦,小子與先生居隔百里,未由親炙,今日尚閑,務求賜教?!碧m陔見其殷勤難卻,錄出與觀,生曰:“容小子攜回號舍,細細揣摹可乎?”蘭陵頷之,生歡喜捧去。未幾,蘭陔亦往生號內(nèi)答之,見其在卷上揮毫疾書,訝曰:“尚未出題,何得有文?”生笑曰:“小子讀先生文,不忍釋手,恭繕試卷,以志欽佩。即文不對題,不過被黜而已,亦所甘心?!碧m陵曰:“我累足下矣。奈何!奈何!”遂別去。逢相識者告之,一時傳作新聞。是夜試題出果對,蘭陔不勝悔恨曰:“得意之作既被人錄去,諒天意終身不得售矣?!彼煨殴P一揮,交卷而出。二三場為門人苦勸訖事。是科竟中。蘭陔以舊作入見座主曰:“門生薄有微名,闈中之作,聊以塞責,不堪為多士寓目,請以此文易之?!弊髟唬骸翱?,雖然此文若在場中,未必中式,蓋閱卷如走馬看花,氣機流走者易于動目,此文非反復數(shù)過,不知其佳處。試官有此閑情乎?故無益也?!碧m陔悟,隨有《讀墨一隅》之選。先是吳生歸,不作第二人想,整頓衣冠,預備筵宴,思作新孝廉之樂若登天然。瞬過重陽,聞榜發(fā),而好音竟絕,覓得題名錄觀之,蘭陔高捷矣。怨恨之極,怒其父祖曰:“何為誆騙子孫耶?”欲毀木主。夜復夢父祖來,怒責之曰:“不肖子無知,此中自有天命,汝若不抄截蘭陔之文,彼必自錄,又不得中式矣?!鄙唬骸氨酥信c不中,與我何千耶?”父曰:“闈中飯食皆出帑項,即為天祿,非生時注籍,豈易得哉?汝命中尚有一次,不完總不得安靜也?!鄙?,次科仍入闈,其友曰:“前此得極妙文章尚不入彀,今何為耶?”生曰:“公等皆掄元奪魁手,我自來領(lǐng)欽賜飯食以了公案耳?!?
      
      
  •      我決定再寫一篇,典故參見上條。
       說起鬼故事,或者很文雅地稱之為志怪類小說,讀過三部《搜神記》《閱微草堂筆記》《聊齋》,當時我的文言文并不是太好,可惜現(xiàn)在也沒好到哪里去,因此很多故事并沒讀懂,讀懂了也并不覺得恐怖。小時候聽過很多關(guān)于鬼神的故事,在農(nóng)村的那種大環(huán)境下,對于鬼神,人們多多少少還是相信的?,F(xiàn)在當我聽到很離奇的故事時,理性的會否定鬼神的存在與此同時心里會默默的犯嘀咕:或許真的有呢!
       言歸正傳,這是我第一次體會到文字流暢所到來快感的體驗,那天晚上我熬夜讀完三篇(電子書只有三篇,真是的)。有人說張大春是華語文壇最優(yōu)秀的小說家,我覺得張大春跟錢鐘書一個類型,屬于學者類小說家,文字足夠精彩情節(jié)足夠跌宕,唯一欠缺的是少些感情,比如劉震云小說中的感情,至于是什么感情,我也說不出來,干脆作罷。
  •     我非常喜歡張大春,就像我非常喜歡駱以軍,當然,我也喜歡唐諾,他每出一本新書我都買,甚至為了看《盡頭》而把《閱讀的故事》又看了一遍結(jié)果《盡頭》到現(xiàn)在還沒有看完,但是,如果非要把這三位臺灣作家在我心里排個序的話,張大春毫無疑問要站到第一,駱以軍或唐諾可以說是有絕技的高手,但是張大春卻是一代武林宗師,什么活都能玩,什么都玩的好,高山仰止,佩服的沒話說。
      
      第一次讀張大春是《聆聽父親》,散文,寫家族史,寫給病床上的父親,沉郁而悲傷,哀愁而有力;接著讀《認得幾個字》,換個角度,寫給兒子,把一個個簡單普通的漢字放到歷史長河中重新定焦,來源、曲折、故事,一一道來,一手硬功夫;再接著《公寓導游》、《四喜憂國》,看他寫小說,完全換了張面孔,不再鄉(xiāng)愁萬里,也不再慈父諄諄,風格百變,炫技不止;雖然小說中碰了些壁,但接著《城邦暴力團》則令我完全臣服,就像《三體》一樣,看完振奮不已,心中感慨萬千,但是,尼瑪,我說不出來呀,所以至今沒有寫過關(guān)于它的只言片語;也看過《小說稗類》,糊里糊涂的在半瞌睡的狀態(tài)下往腦子里灌,結(jié)果當然是什么都沒灌進去。
      
      張大春寫現(xiàn)代派小說,寫武俠、寫歷史,寫散文,寫文學理論,十八般武藝,我見了好幾種,但惟獨,還沒見識過作為說書人的張大春。直到看了這本“海豚書館”系列之一的小書《離魂》。
      
      說書人,不是指書評人,而是真正與傳統(tǒng)相接的說故事的人,像柳敬亭那樣的說書人。那天聽了一耳朵張大春的電臺節(jié)目,采訪唐諾,談《盡頭》,這才知曉,原來電臺主持的身份是他的一份正職,在臺灣news98電臺,張大春甚至還有個說書節(jié)目,講《江湖七俠傳》,講《聊齋》、《三言二拍》,講《水滸傳》、《三俠五義》,可惜只是傳說,從沒正緊聽過。
      
      實則在《城邦暴力團》里已經(jīng)領(lǐng)略過一些張的傳統(tǒng)敘事能力,那種用“話說”來轉(zhuǎn)場,侃侃而談,然后不疾不徐,細節(jié)力道給足,最后到此為止,要么話分兩頭各表一枝的玩法,當然那還是裝在現(xiàn)代小說的套子里,但是《離魂》中的這些個故事,就不好說了。
      
      之所以不稱小說而稱故事,是因為這本書中的11篇文字,沒一篇長得小說模樣,篇篇都是“聊齋臉”。《離魂》講一個翩翩少爺在隨父任職的路上掉下萬丈深淵,結(jié)果魂魄被風刮到千里之外的村莊,借由一個丑陋無比的莊稼大漢復活了,最后他回家認親,千里迢迢,進得門來卻是無人相認?!蹲S伞分v的是一種古老的法術(shù),習此法者能使死人復活,法術(shù)傳下來,分為兩派,一派收人錢財,一派堅不受謝,收錢的早早斷了根脈,不受謝的卻搞不好就被逼死?!度漳现?野女出》講的是那個我們小時候都聽過的野女人(母猿猴)搶男人回去生娃娃的故事。《扶乩》當然說的是算命、與神靈鬼魄交流之事。
      
      這些故事不知道是張大春從哪些古書里發(fā)現(xiàn)轉(zhuǎn)述的,還是自己按著稿紙一字一字編出來的,但無論如何,張大春的說書人身份終于揭曉,和他的其他面向一樣,留給你評價的空間只有兩個字:佩服。
      
      ps.期待《大唐李白》。
  •     中國風,如果非要用這么俗氣的詞語吧。
      可憐的我?guī)缀鯖]有接觸這樣的文字,該反思一下了,以至于看到某一些文字的時候還是感受不深,也許真的是離開太久了??墒沁@種離開也不能代表什么呢,因為每個人的口味不同~但要雜食才成!
      老常和我說了金庸先生的代表作們,感覺這種東西是只有他們才能開創(chuàng)才能發(fā)展的東西的嗎,到了現(xiàn)在都不知道成了什么樣子了。
  •      大春的書,從未令我失望過。這一本,亦如是。
       全書十一個小故事,道出了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也道盡了人的各種欲情雜念。好的小說,不僅應該故事劇情引人注目,還應該能發(fā)人深思。表面上,十一個小故事都發(fā)生在過往的時代里,書生、道士、妖女、將軍、土財主,舊中國里的一個個符號都鮮活跳動,每個形象的背后都有一個群體的影子,他們吃喝拉撒,貪嗔癡慢疑,或因禍得福,或破罐破摔。其實轉(zhuǎn)念一想,他們就是我們,因此,他們是有親切感的。我們都是在為生活奔忙,偶有希望,然后努力,自己的欲念互相糾纏爭斗,成功或失敗,都被時間淹沒。
       有誰不渴望一夜成名?有誰愿意總是寄人籬下?有誰不曾有過僥幸心理?看著小故事,我總會想,我們的這些努力有誰看到,有誰傾聽,有誰相信?小人物的故事總是相似而不斷出現(xiàn),構(gòu)成歷史的并不僅只是偉人們的幾個光輝瞬間和重要決定,而是默默承受生活壓力,又默默反抗命運的我們,我們才是主旋律,瞬間和決定只是華彩部分而已。
       雖然我并不曾被人銘記,但是歷史這么長,總有人發(fā)生與我相同或相似的故事,而后被人知道,這其實也足矣。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fā)笑,我這可能要上帝笑很久,也讓大家見笑了。
       感謝大春的書,伴我走過如絮的雨夜。
      
  •      阿城在《常識與通識》里提到過《離魂》的原型,是清朝的劉熾昌在《客窗閑話》里記載的一則筆記,張大春把它擴充成一則短篇,下文則是阿城譯的版本:
       曾有個翩翩少年公子,隨上任做縣官的父親去四川。不料過險路時馬驚了,少年人墜落崖底,魂卻一路飄到山東歷城縣的一個村子,落到這個村子一個剛死的男人的尸體里,大叫一聲:“摔死我啦!”
      他醒來后看到周圍都是不認識的人,一個老太婆摸著他說: “我兒,你說什么摔死我了?”公子說:“你是什么人敢叫我是你兒子?”周圍的人說: “這是你娘你都不認得了?”并且指著個丑女人說“這是你老婆”又指著個小孩說“這是你兒子”。
      公子說: “別瞎說了!我隨我父親去四川上任,在蜀道上落馬掉到崖底。我還沒有娶妻,哪里來的老婆?更別說兒子了!而且我母親是皇上敕封的孺人,怎么會是這個老太婆?”
      周圍的人說:“你別說昏話了,拿鏡子自己照照吧!”公子一照,看到自己居然是個四十多歲的麻子,就摔了鏡子哭起來: “我不要活了!”大家聽了是好氣又好笑。
      公子餓了,丑老婆拿糠餅來給他吃,公子覺得難以下咽,于是掉眼淚。丑老婆說: “我和婆婆吃樹皮吃野菜,舍了臉皮才向人討了塊糠餅子給你吃,你還要怎么著呢?”公子將她罵出門外,看屋內(nèi)又破又臟,想到自己一向華屋美食,恨不得死了才好。晚上老婆領(lǐng)著小孩進來睡覺,公子又把他們罵出去。婆婆只好叫母子兩個同她睡。
      第二天,一個老頭來勸公子,說:“我和你是老哥們兒了,你現(xiàn)在變成這樣,我看鄉(xiāng)里不能容你這種不孝不義之人,你可怎么辦呢?”公子哭著說:“你聽我的聲音,是你朋友的聲音嗎?”老頭說: “聲音是不一樣了,可人還是一樣啊。我知道你是借尸還魂,可你現(xiàn)在既然是這個人,就要做這個人該做的事,就好像做官,從高官降為低官,難道你還要做高官的事嗎?”
      公子明白是這么回事,就請教以后該如何辦。老頭說: “將他的母親作你的母親待,將他的兒子當你的兒子養(yǎng),自食其力,了此身軀?!惫诱f自己過去只會讀書,怎么養(yǎng)家糊口?老頭就想出一個辦法,說麻子原來不識字,死而復生居然會吟詩做文,宣揚出去,來看的人會很多,辦法就有了。
      公子按著去做,果然來看怪事的人很多。公子趁機引經(jīng)據(jù)典,很有學問的樣子,結(jié)果就有人到他這里來讀書。公子能開館教書,收入不錯,足以養(yǎng)家,只是他借住在廟里,不再回家,家里人既得溫飽,就隨他。
      后來公子考了秀才,正好有個人要到四川去,他就寫一封信托人帶去給父親。公子的父親見了信,覺得奇怪,但還是寄了旅費讓公子來見一見。
      公子到了四川家里,父母見他完全是另一個人,不愿意認他,兩個哥哥也說他是冒牌的。公子細述以前家里的一應細節(jié),父親倒動了心,可是母親和兩個哥哥執(zhí)意要趕他走。父親想,這樣的話即使留下來,家里也是擺不平,只好偷偷給了他兩千兩銀子,要他回山東去。
      
      
       從世俗現(xiàn)實來說,我們中國人看肉身重,待靈魂輕。再進一步則是“只重衣冠不重人”,連肉身都不重要了,靈魂更無價值。
      
  •     第一次看張大春的書,《離魂》。開篇就覺得真好啊,一個有點悲傷的故事,詩一樣的語言,娓娓道來,仿佛風拂面而過,水面的漣漪一層層的散開,花和樹葉的香氣,雨后土壤的味道,在空氣中若隱若現(xiàn)。溫暖的,溫柔的,適可而止,隨遇而安。殘酷的生活,親情與人性,污濁的險惡的,都輕輕講出來,靜靜的散開去,只有仿佛靜止的陽光,散發(fā)著慈悲的光。
      老貢生陳登,五十多歲了還未登第,也順其自然了,自謂參加科考只為鍛煉鍛煉膽識,打磨打磨心性,修飾修飾文章,順便見見同病相憐的老友,可是偏偏中了,帶著自己最珍愛疼惜的翩翩佳公子“江南陳三公子”宜賓上任。陳三公子沒走過崎嶇路,不知道人世險惡,雖然吟得出“驄馬劍門俱向天,離愁和淚下西川”,滿心只是“一壑幽深聽鳥樹,十分安逸在詩書”。
      接下來曉行夜宿,在羊腸坂離了魂,成了一個滿面虬須的犺漢,粗蠢的父母,病體,破屋,丑妻,傻兒子。這現(xiàn)實已經(jīng)是殘酷了嗎?不,當他費盡辛苦,找到父母兄弟,他們因為私心或者其它,不肯認他,才是殘酷,更殘酷的是,就這樣了,像他剃干凈的虬須,又長出來了,風還在,路還在,生活還要繼續(xù)…
      這本書來自海豚出版社,海豚書館。沈昌文寫了前言:“海豚書館”的緣起。文中有海豚愛天使的故事:天使想給海豚一個吻,可是海太深了,天使想給海豚一個擁抱,可是天太高了…
      書的裝幀也很漂亮,32開,不厚,硬皮,淺藍色,有簡單的藤蔓的花紋。11篇,都經(jīng)典,有一種雋永的美好。讀后有余香。
      
  •     推薦的是作品本身, 每一個小短篇都有點意思。 很久每看過這聊齋般的故事,還多少牽連現(xiàn)實生活的種種。
      
      就是這個出版社莫名其妙,開篇的前言全不是關(guān)于作品。關(guān)于自己的磨難,有些應該是真實的,不過寫出來就不是那么個味道。再說出版社就是該為讀者找到好的作品,為作者找到他的讀者,做個默默的伯樂不好么?跳到前臺說些不關(guān)痛癢的閑話,用得著么?且不說“心底無私天地寬”?
  •     這列鬼靈精怪的江湖故事,鄉(xiāng)野軼聞在大春手下顯得別有韻味。但是在看過《城邦暴力團》之后就顯得薄弱太多,根本不是一個等級的??墒沁@樣的比較實在是難為這本小書,這本原來可以五十頁就能搞定的小書。
      其中《獅子頭》頗為喜歡,人們就是喜歡傳流言蜚語,而且就真的會有人相信,而且是篤信不疑,像藥師那般對流言嗤之以鼻,淡定坦然的人是少之又少吧。
  •     何謂野女?野女又名“奔媼”、“野婆”,貌丑類猿,出沒于邕寧西南一帶,專門偷走村里的小孩,明則是偷孩子,其實是為了和追出來的男子魚水之歡。
      張大春的《日南至·野女出》中講述了這樣一則有意思的故事,堪稱為結(jié)局最完美的性侵害未遂案:
      
       接下來就是一個由孔齊所記述、但是并未注明出處的片段。
        有一次,野媼又來攘奪村人的孩子,那些個追逐野媼入山的男子知道這是故伎重施了,相互警告說:“等歇入山之后,兩三人編為一伍,千萬不要落單,為其所乘!”
        在這些追趕野媼的人里面,有一個年輕英俊的男子,名叫解昌,是房州人,因為犯了法,被發(fā)遣到這里來。他面貌體態(tài)原本就和在地的土著不同,顯得十分出色,土著也嫉妒他容色俊秀,風姿不凡,一直想讓他吃點苦頭。所以當眾人追趕野媼入山之后,兩三人成一小組,各自潛入密林深處,偏偏閃下了解昌。
        林中天色暗得比平時要快,不多一會兒工夫,幾乎就伸手不辨五指了。解昌一心要救那鄰家的孩子,只追著啼哭之聲而行,并沒有留心于來時的路徑,等發(fā)現(xiàn)時辰已晚,才忽而察覺:那啼哭之聲根本不是鄰家小兒所發(fā)出來的,哭的人還不止一個,哭聲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到后來甚至八方四面,嚎啕震耳,解昌知道:自己已經(jīng)陷入重圍之中了。
        “既來之,則安之!我并不畏懼你們這些個畜生,不過解昌是個讀書人,士可殺、不可辱,你們要是膽敢對我無禮,我就縱身躍入萬丈深谷。”
        解昌知道這些野媼最怕詬罵,但凡惡言以對,厲聲相陵,往往會逼得她們掩面蔽耳、踴身躍足,一溜煙兒似的逃竄——可在村里這么圍著罵的時候,往往是仗恃人多勢眾,然而如今形勢大是不同,他孤軍深入,四下無援,這樣喊叫了一陣之后,卻見林子里鬼影幢幢,在較低的枝葉叢間到處閃爍著晶晶點點的睛光。
        就這么喊過幾遍之后,林子里傳來了怯生生的話語,像是有那么一個野老婆子鼓足了勇氣同另一個野媼說:“這東西是人是鬼?若是鬼,居然能口操人言,說起話來罡風肅颯,略無啁■之態(tài);若是人,怎么生得如此丑怪可怖?一身皮肉白如薙毛之豬,唇染比血紅,眼大似鈴,隆準如鷹,其聲宏轟,震耳欲聾。世間怎么會有這么丑陋的東西?”
        解昌聞聽此言心下忽而轉(zhuǎn)出一計,接著更刻意昂聲說道:“想我解昌,遠從京西南路被罪而來,此生恐將終老于此。然土人見我如此丑怪,無有稍假辭色者,可憐我偌大年紀,還沒有親近過甚么冰肌玉膚俏佳人,看來孤寡之命無盡,好合之禮難諧;無如在這荒山野林之中,隨意捉取個山精樹怪之類,完遂好事,以敦人之大倫罷了!”
        說完,虎起腳步,便假意朝密林之中那一雙雙眼睛跩了去,逡巡而東,似乎不甚滿意;復逡巡而西,又不甚滿意。就這么一來一回之間,早已驚得野媼們到處亂竄,但聽草葉婆娑,夾雜著一陣陣珠玉琳瑯之音,還間歇傳來有些野媼叫喚著:
        “士君子讀圣賢書,不欺暗室!士君子讀圣賢書,不欺暗室!”不過幾數(shù)息的工夫,就全沒了蹤影——這時,解昌才聽見林木深處,果真有那鄰家的孩子嚶嚶的啜泣之聲。
        解昌循聲前去找那孩子的時候,居然別有所見:原來方才那一陣珠玉琳瑯,又是野媼們的聲東擊西之計。大約是想要順利逃走,免得遭到解昌這丑八怪肆虐,于是野媼們都把自己身上最珍貴的東西掏出來扔在草木之間,在如此昏黑的夜色之下,居然個個兒閃熾著晶瑩燦爛的光芒。解昌盡力撿了,脫下衣衫捆扎包裹起來,回下處一數(shù)計,大約有好幾百顆。他在當?shù)卣伊藗€兌銀鋪,要賣其中一顆,那銀鋪掌柜的一把攢住,對解昌說:“客倌可別翻悔——這玉石歸我,這鋪子歸你了?!?br />   
      看完這則故事,我不禁對野女產(chǎn)生了好奇,究竟這記載中的類猿山怪是什么?不但能說人話,還在我家鄉(xiāng)出現(xiàn)。但這個追查的難度就和考證《山海經(jīng)》中的怪物一樣,再說對于我這個完全不了解民俗學的人來說,更是難上加難。
      
      不過,在閱讀這則故事的時候,我就推斷此野女應該是一群被流放的少數(shù)民族。讓我們首先把故事發(fā)生的年代確定一下。文中說解昌是房州人,而房州即是今天湖北省十堰市所轄的房縣,而在北宋初稱為房州。如果沒有錯的話,故事的發(fā)生朝代就是宋朝,而張大春這一文中也提到周密所著的《齊東野語》卷七中也收錄了野女這則故事:
      
      野婆
        邕宜以西,南丹諸蠻皆居窮崖絕谷間。有獸名野婆,黃發(fā)椎髻,跣足裸形,儼然一媼也。上下山谷如飛猱,自腰已下,有皮累垂蓋膝若犢鼻,力敵數(shù)壯夫,喜盜人子女。然性多疑畏罵,已盜,必復至失子家窺伺之,其家知為所竊,則積鄰里大罵不絕口,往往不勝罵者之眾,則挾以還之。其群皆雌,無匹偶,每遇男子,必負去求合。
        嘗為健夫設計擠之大壑中,展轉(zhuǎn)哮吼,脛絕不可起。徭人集眾刺殺之,至死,以手護腰間不置。剖之,得印方寸,瑩若蒼玉,字類符篆不可識,非鐫非鏤,蓋自然之文,然亦竟莫知其所寶為何用也。周子功,景定間使大理,取道于此,親見其所謂印者。
        此事前所未聞,是知窮荒絕徼,天奇地怪,亦何所不有?未可以見聞所未及,遂以為誕也?!逗鬂h郡國志》引《博物記》曰:“日南出野女,群行不見夫,其狀且白,裸袒無衣襦?!钡梅谴撕??《博物記》當是秦漢間古書,張茂先蓋取其名而為志也。
      
      我們發(fā)現(xiàn)了幾個有意思的線索:1,黃發(fā)椎髻,跣足裸形;2,力敵數(shù)壯夫;3,遇男子必求合;4,瑩若蒼玉,字類符篆不可識。
      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志蠻》中記載當時廣西存在的少數(shù)民族有:羈縻州洞(似乎可理解為歸順中央之少數(shù)民族集聚地)、猺(瑤族)、獠(壯族)、蠻(種類殊詭,不可勝記)、黎(黎族)、蜒(稱為蛋民,如今已成漢族)。
      因地理原因,大可排除黎、蜒。猺人椎髻跣足,意為:將頭發(fā)結(jié)成椎形的髻,并光著腳。這與上文第一個線索符合,至于黃發(fā)我認為則是深居荒野營養(yǎng)不良所致。
      再看獠人的記載:“依山林而居,無酋長、版籍,蠻之荒忽無常者也。以射生食動而活,蟲豸能蠕動者皆取食,無年甲姓名。今在江西南一帶甚多,殆百余種也?!?br />   這相較于其他民族,更為奇特,而且旁支百余種,這其中的變數(shù)就十分巨大。宋代壯族地區(qū)流行椎髻,同樣符合第一條線索。壯族部分部落有母系氏族的傳統(tǒng),在廣西民族博物館的展廳里有一幢壯族的建筑模型,建筑中有人物造型演示一場壯族先民的部落(或氏族)議事會議,一位女姓坐在部落(或氏族)首領(lǐng)位置主持會議,展顯的就是一幅母系氏族社會活動場景。若在母系氏族社會中,野女“力敵數(shù)壯夫”就很合理了?!坝瞿凶颖厍蠛稀庇行╊愃谱呋閭鹘y(tǒng),男性賦予的意義更多是生育繁衍。最后最神秘的“瑩若蒼玉,字類符篆不可識”這一則,我在查閱了相關(guān)資料后發(fā)現(xiàn)一千多年前,壯族人民就利用漢字的偏旁、部首和發(fā)音、語義,創(chuàng)造了方塊壯字(土俗字),民間使用的土俗字據(jù)《古壯字字典》(蘇永勤等編)統(tǒng)計大約為4800個。而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載:“邊遠俗陋,牒訴券的,專用土俗書,桂林諸郡皆然?!蹦敲?,若是一個壯族部落中的特有土俗書的解釋也就合理了。
      終上所述,野女極有可能是當時一支野居深山的母系氏族社會系統(tǒng)的壯族部落,能說話并有文字則表明這支部落有一定的文明程度,亦有可能是在部落內(nèi)部斗爭失敗而離開原聚集地的小隊人馬。當然上面也分析了這個部落的民俗風俗和瑤族有些類似,也不排除是一只混血了兼具多種民族風俗的部落,畢竟宋代廣西的蠻族“種類殊詭,不可勝記”。
      
      其實我覺得大多數(shù)民俗學著作,如《山海經(jīng)》、《聊齋》中關(guān)于類人或異族的故事考察下去是可以發(fā)現(xiàn)其原型的,無非是當時資訊閉塞,荒野傳奇?zhèn)鞑ゴ螖?shù)過多染上了奇幻色彩,導致作者YY加分罷了。
      
      參考資料
      張大春原文
      http://yangsasa.blog.hexun.com/60787558_d.html
      齊東野語·卷七·周密
      http://www.flyinger.com/dispbbs.php?boardid=35&id=21018
      壯族的語言文字
      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zzfq08/2008-12/08/content_16917139.htm
      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 志蠻》
      http://tieba.baidu.com/f?kz=191765126
      母系氏族傳統(tǒng)對廣西社會歷史的長久影響
      http://www.gxsky.com/200532455152/7/2006/0527/96155.html
  •     快書包試驗的時候,隨手買的這一小薄書。幾乎在午間休息的時候就秒完??煲獾剡七谱彀?,大叫不過癮。
      實話說,畢業(yè)后很久沒念過什么志怪的書了,尤其是在聊齋之后夜譚隨錄之后閱微草堂之后。
      文字真好,尤其是《獅子頭》和《日南至野女出》。半夜想起的時候仍能哈哈大笑,十分快意。
  •     很久以前,在我還很癡迷于文學理論的時候,看了張大春的《小說稗類》,也許是學識淺薄,覺著見到了活著的中國人寫出的腦子最清楚的關(guān)于小說的看法,擱在西方那些剽竊哲學、心理學、神話學、人類學的怪胎面前,不卑不亢,自有乾坤。那時候我知道他還是個作家,兼職做的不錯的,本行基本扯淡,才力不濟總歸是有個說法的,加上他是個臺灣作家,就更不以為意了。
      
      后來,涉足出版,也嘗試弄了陣子策劃,便搜尋、羅列心目值得引進的港臺作家,讀了些東西,做了幾個案子,才發(fā)現(xiàn)臺灣其實少不了張大春。后來案子中的作品多半出了簡體字版,自然和我沒有什么關(guān)系,也談不上得意與失落,偶然間買書時見著張大春的《離魂》,夠薄,于是捎回一本。
      
      書讀得比不怎么讀書的人多那么一點,也算是半個文學愛好者,我得承認我的閱讀力很差,也許是一開始就拿著柳葉刀東施效顰庖丁解牛,從頭到尾一氣讀完一個故事于我其實是很艱難的事情。開卷的一篇《離魂》就把我鎮(zhèn)住了,我開始希望這本書能厚那么一點。到讀完的時候,我開始陷入深深的迷茫。
      
      很多小說會開啟讀者的寫作,同樣很多小說會停止讀者的寫作。前者讓讀者把文學創(chuàng)作沖動誤認為文學才華,后者則正好反了過來。
      
      絢麗的技術(shù)總是無比誘人,因此博爾赫斯、??思{、喬伊斯們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神話,人們在讀懂《尤利西斯》和《跳房子》之前就已經(jīng)學會了對它進行頂禮膜拜。大巧不工,如何將技術(shù)化為無形終究是更高深的道行。也許一本書不能代表一個人,然而《離魂》里的張大春顯得過于淡定了,以至于我回頭想想自己鼓搗的玩意兒,是那么的焦慮、那么的迫不及待、那么的沒譜。
      
      《離魂》里的張大春就好比是一場霧,你不知道他在哪里發(fā)力,抬眼放去,什么都看不清,定下神來,見到的確都是他讓你見到的。
      
      相較于文學理論工作者,散布在中國各個角落的寫作者才是更可悲的一群人,因為他們擁有一個如此優(yōu)秀的同行,領(lǐng)先他們不止一個兩個身位,對有的人來說,你碼完第一句話便已經(jīng)敗了。
      
      希望我讀完了張大春的其它作品,仍然能夠持有如上的看法,屆時我將無比欣慰和焦慮。百度從未如此公正的評價一個人:“張大春當代最優(yōu)秀的華語小說家”。
      
  •     11篇小故事,多數(shù)都能過目不忘,這個不簡單。且列4段下來,當怪力亂神的段子看。
      
      ●悲乎《離魂》
      人喚“江南三公子”的膏粱子弟陳琳,送父赴宜賓上任的途中,被一陣邪風吹下山崖,魂魄飄飄蕩蕩,竟然寄身到了山東歷程鄉(xiāng)間的農(nóng)夫魯大處。
      哭也無益,嘆又奈何?麻胡魯大定下心神,靠著收徒授課,卻也完成了“營趁生涯,自食其力,承此一家”的擔當。此后,便心心念念要入川與父親和家人相認。
      多年后,好容易借他人接上了頭,踏上了歸途??梢患胰艘娒婧?,兩個哥哥出言譏諷,加上魯大形象粗鄙丑陋,與陳琳相去甚遠,連哭起來都不成嘴臉。好好的一出悲情戲,到此氣氛全無。老父母內(nèi)心那點哀傷,也倏忽因笑謔而舒緩、稀薄、消失。
      獨自踏上歸途(然何處又是歸途),路過當初落崖的羊腸坂,此時的陳琳,回首長江不盡之流,端的是天地悠長。
      
      ●奇情《獅子頭》
      赤桑鎮(zhèn)這地方,是老傳奇的源頭。最有名的,是出了個包拯和他嫂子。
      這回的奇人,叫屈藥師。
      此人最大的特點是淡定。全世界都在傳謠言,說他吃了孩子。他也不慌不急,也不辯解,問起來就那么一句:餓了不就吃了?
      在屈藥師本人有意無意的推波助瀾下,謠言越傳越大,越傳越真。經(jīng)過走街竄戶的說書人一加工,這事兒四下傳揚。結(jié)果,招來一個“踏盡人間不平事”的劍客。屈藥師的臉,就被劃出一條一條的血道道,藥師雖善用藥,但留下那面條似的肉條,看起來,活像只獅子。
      藥師自己也無所謂,嘴里嚼東西的時候不小心摔到了,周圍人不敢上前幫忙,他說:這回都瞧見了,不是人肉吧?終是為自己說了一回實話。
      要我看這屈藥師,縱容他人布謠,本就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清高勁兒在作祟。碰上有劍無腦、不問情由的劍客,竟然還要強撐,何苦?古人的氣節(jié)也忒可愛、忒可怕。當然,最可怕的還是明明什么都沒見著、非要亂殺一氣的惡魔劍客。
      
      ●滑稽《現(xiàn)世報》
      兩個古代高級騙子的故事。
      一個講有錢的酒商沈某,半夜遇著一群玉帶錦袍、容止飄然的客官來吃酒,好好服侍一番后,還把來人當財神,想求著財發(fā)。
      對方頷首答應,給了他一袋子銀質(zhì)酒器。沈某怕露財,當下砸扁了背回去。竟然,家中櫥柜空空如也——所謂財神,不過個搬運工。
      另一個,講醉心于煉礦成金的秀才,得見一個尊榮古怪的術(shù)士,隱隱覺得此人能幫他煉出大財來。術(shù)士幾個回合的小把戲,秀才就晃花了眼,對其服服帖帖。末了,術(shù)士來一招“分身術(shù)”,撈走一大筆錢。其實,人家不過是兄弟倆——一對騙子。
      兩個上當者,皆因愛財,反而蝕掉老本;皆因貌相,不辨內(nèi)在真?zhèn)?,還自以為聰明,能得些便宜。從古自今,此理皆同。
      
      ●喜樂《日南至·野女出》
      至愛這一出。
      “世上厲害的東西很多,其中之一是老太太?!边@開頭一句,氣場獨特,極合我胃口。
      說的是古人祝鐵林《日南札從》中的一段。抄錄一段在此:
      野女又名“奔媼”,出邕西,日南至則群現(xiàn)于村家,現(xiàn)則擄小兒歸撫之?;蛑^擄兒者,聲言擊東,實則擊西也。蓋意在男子,故擄小兒去,令父兄追之,入丘壑,各逸走,迷蹤跡,向晚不能出,眾媼復至,迫與合,乃有晝短苦夜長之嘆。
      恰如張大春評,這一段“簡潔生動”、“謔而不虐”。
      后面還有更精彩的:這一次野女又來奪人,追的男人早知是計,于是兩三為伍,獨獨落單了一個叫解昌的英俊男子。
      夜色之中,解昌明了自己已經(jīng)被圍,心中凜冽:野女若對他無禮,就縱身躍入萬丈深谷。(這里已經(jīng)笑岔了。男人將貞潔,此間何世?母系氏族?)
      哪知,野婆子們沒見過此等人材,竟疑惑“世間怎么還有如此丑怪可怖的東西?”聞得此言,解昌心下大寬,將計就計道:“想我解昌,遠從京西南路被最而來,此生恐將終老于此……可憐我偌大年紀,還沒近親過冰肌玉膚俏佳人。不如在這野林中隨意捉個山精樹怪,完遂好事?!钡牭靡魂囍橛窳宅樦?,野女紛紛逃逸,留下一堆聲東擊西用的無價寶石。
      好玩、好笑,還有大好結(jié)局,這樣的性侵害未遂事件,堪稱古今無匹。
      
      
  •     那天在書叢中發(fā)現(xiàn)張大春的一本《離魂》,薄薄一本,是海豚書館里的一本。需要說一下的是這個最新出版的海豚書館很有些來頭,是沈昌文、俞曉群、陳子善等鼎鼎大名的文化人聯(lián)手打造的,現(xiàn)已包括海外文學、文藝拾遺、文學原創(chuàng)、學術(shù)原創(chuàng)、學術(shù)鉤沉、翻譯小品等六個系列,內(nèi)容有小說、散文、詩歌、隨筆等,我在先鋒時就發(fā)現(xiàn)它們來勢洶洶,只是覺得從書封和系列名都策劃得有些忸怩,覺得好生奇怪。閑話打住,言歸正傳。話說我翻了一兩頁《離魂》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以為自己翻的是白話的聊齋或搜神記或閱微草堂筆記之類,但細品卻多了許多當代的酣暢與果斷,干脆坐下直接“大快朵頤”。
      
      張大春是近兩年被大陸引入的非常紅火的臺灣作家,據(jù)說他所掌握的小說豐富繁雜的寫法技巧在華文小說家圈中十分罕見。百聞不如一見,今日總算是從《離魂》中窺見一斑,即是他的雜學百家、博古通今,文字功底極深極厚。這本書短小精悍,收錄了11篇故事,涉及神怪、道法、傳奇等方面,“以戲弄的筆法演義人世荒謬、站在流行的端頭吟哦古文歷史”,“鮮明的敘事風格背后有著對寫實傳統(tǒng)的不斷思索、作品與時代脈動強烈合拍”。
      
      總之我是讀得酣暢淋漓,總算找到了許多作家在回憶錄中所描寫過的小時候在家中偷讀這些神怪小說的異常之興奮,而在這之前,我以為這種表達有浮夸之嫌。倘若我現(xiàn)在是5歲的孩童該有多好,也可以日后炫耀一番??上?,可惜,以前的日子全白過了,現(xiàn)在再說這些,只叫人揶揄了。
      
      讀完后還不能分辨這其中的故事究竟是他完全杜撰還是已有原型。要是前者,那功夫確實也太高了。
      
      不過這些天來讀的臺灣作者,一個個的文字確實是相當不俗。
      
  •     如題。
      現(xiàn)在的校對太差勁了。
      但依然遮不去張大春耀眼的才華。。。
      為毛老是提醒俺評論太短了呢
      
      湊字
      湊字
      湊字
      湊字
      湊字
      湊字
      湊字
      湊字
      湊字
      湊字
      湊字
      湊字
      湊字
      湊字
      湊字
      湊字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