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斷走廊

出版時間:2008-12  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  作者:徐新建  頁數:16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橫斷走廊”縱貫我國青藏、甘南、川滇廣大區(qū)域以及與之相毗連的東南亞北部地區(qū)。這里生態(tài)多樣,地貌復雜,包含著古往今來的眾多族群交往,而且聯系著中亞、南亞等若干跨境的文化板塊,是歷史上重要的民族文化通道和匯集地。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將使該走廊必然成為未來重要的關注點。       本書以學人與行者的觀點記錄對走廊的尋訪和思考,通過文字與圖片呈現出它的一個側面,以期引起更多的話題和討論。

作者簡介

徐新建:生于苗疆,教育部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員,文學、人類學教授。行走于西南山地與田野,也到過南京大學和哈佛燕京等機構進修、訪學。研究領域介于文學與人類學之問,近來關注的問題是“帝國敘事”與“夷夏關聯”。相關著作有《西南研究論》、《苗疆考察記》、《從文化到文學》和《生死之間》、《民歌與國學》等。

書籍目錄

上篇:歷史眼光——族群地理與生態(tài)史觀  “橫斷走廊”的由來和意義 族群地理與生態(tài)史觀 對“行省史觀”的兼容和突破 對“族群地理”的使用和闡發(fā) 對“生態(tài)史學”的期待和探討中篇:行者之路——在田野中行走和觀察 再去阿壩 行走“思古勒” 米易火把節(jié) 麗江故事 再走中旬 宜賓:兩江交匯 “西夏”去來下篇:學者思緒——民族走廊與身份演變 “甲居藏寨”的個案描述 大熊貓棲息地:世界遺產與人類家園尾聲:“橫斷走廊”的啟示象征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上篇:歷史眼光——族群地理與生態(tài)史觀  “橫斷走廊”的由來和意義  大約340萬年前,一次大范圍的地質變化引發(fā)了第四紀東亞大陸斷陷盆地的發(fā)育和青藏高原的整體隆起。根據今日的研究分析,地質學家稱此次變化為“橫斷事件”,原因是其基本證據均來自橫斷山區(qū)?! ∵@次變化意義重大,不僅標志著亞洲大陸地殼“新構造運動”的開始,而且奠定了其影響所及地區(qū)地勢高低的基本分布及東西部不同的山河格局:在東中部平原,河流由西至東,四方大致平整;而在西部山地,山谷陡峭切割,幾乎所有河流都在東經95°至102°之間從由西向東流急轉為由北向南流……  橫斷山地區(qū)的范圍,根據地質構造和地貌狀況,地理學家提出了多種界定。其中的“七脈說”包括了很大一片地區(qū),即自東而西為岷山(岷江)、邛崍山(大渡河)、大雪山即貢嘎山(雅礱江)、云嶺一沙魯里山(金沙江)、寧靜山即芒康山(瀾滄江)、他念他翁山(怒江)、伯舒拉嶺一高黎貢山。而與之相應的行政區(qū)劃,則不僅跨越了我國西南的眾多省區(qū)、縣市和村寨,甚至延伸至與之毗鄰的東南亞地區(qū)。

編輯推薦

  《橫斷走廊:高原山地的生態(tài)與族群》從雪域高地俯覽中原板塊,正史傳誦的歷史便在更廣闊的空間延伸。從橫斷山脈回望夷夏關聯,亞洲大陸的文明格局將得到更為多元的彰顯。要理解西南豐富多樣的生態(tài)與族群,就一定要走進橫斷走廊。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橫斷走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