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5 出版社:經濟管理出版社 作者:高闖 頁數:320
內容概要
這是一部融公司治理基本原理與前沿問題于一體的學術專著。以兩類公司治理問題為主線。在對公司治理的內涵及兩類問題進行清晰界定的基礎上。不僅系統(tǒng)地介紹了這兩類問題的產生原因、理論模型、研究動態(tài)及最新成果,而且分別從公司內部治理和基礎設施方面提出兩類治理問題的解決方案。還對以美英為代表的外部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與以日德為代表的內部控制型公司的治理模式的形成背景、適用條件及各自的優(yōu)缺點進行細致的比較分析。并運用路徑依賴理論、制度互補性理論和合約理論對公司治理模式的演進機理及演進趨勢進行全面而系統(tǒng)的解釋。此外,通過對中國企業(yè)改革歷程的回顧,總結當前公司治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中國公司治理模式進一步改革的路徑。
作者簡介
高闖,經濟學博士,遼寧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工商管理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工商管理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工商管理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比較管理》雜志主編,中國企業(yè)管理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遼寧省市場學會會長,南開大學等高校(研究院)客座教授(研究員)。遼寧出版?zhèn)髅郊瘓F等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先后榮獲國家模范教師、沈陽市勞動模范等稱號。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
高闖教授自20世紀80年代初任教以來,長期從事企業(yè)管理與發(fā)展問題的教學研究工作。主講《管理學》(國家精品課程)、《人力資源開發(fā)與管理》等8門專業(yè)基礎課程,先后主持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及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在《管理世界》、《中國工業(yè)經濟》等重要刊物發(fā)表論文40余篇,出版10余部專著(或教材)。還獲得了日本文部省國際交流基金,并長期同歐盟(中國項目辦)、韓國高等教育財團從事國際合作研究:榮獲第3屆蔣一葦企業(yè)改革與發(fā)展學術基金論文獎、第4屆中國圖書獎和第4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等獎項。
書籍目錄
引言第一章 企業(yè)的性質與公司治理的本質 第一節(jié) 企業(yè)的性質 第二節(jié) 企業(yè)的起源及其演進 第三節(jié) 公司治理的起源與本質 第四節(jié) 公司治理的主要問題 第五節(jié) 公司治理的現(xiàn)實意義第二章 經理人控制與敗德問題分析 第一節(jié) 伯利-米恩斯(Berle—Means)范式 第二節(jié) 代理型公司治理問題 第三節(jié) 解決委托一代理問題的思路 第四節(jié) 代理問題對公司價值的影響第三章 終極股東控制與侵占問題分析 第一節(jié) LLSV范式 第二節(jié) 終極股東控制的基本方式 第三節(jié) 終極股東控制與資本結構 第四節(jié) 終極股東控制的社會資本分析框架第四章 公司內部治理 第一節(jié) 公司內部治理結構概述 第二節(jié) 股東大會運行機制分析 第三節(jié) 董事會職能分析 第四節(jié) 經理的激勵與約束第五章 公司治理的基礎設施 第一節(jié) 公司治理基礎設施的理論解析 第二節(jié) 信息披露制度 第三節(jié) 信用中介機構的發(fā)展 第四節(jié) 投資者法律保護 第五節(jié) 政府監(jiān)管 第六節(jié) 輿論監(jiān)督第六章 公司治理模式及其比較 第一節(jié) 外部控制型治理模式 第二節(jié) 內部控制型治理模式 第三節(jié) 兩種治理模式的比較分析第七章 公司治理的演進論解釋 第一節(jié) 公司治理模式演進的機理 第二節(jié) 公司治理的演進趨勢第八章 中國公司治理:進一步改革的路徑 第一節(jié) 中國企業(yè)制度的改革歷程回顧 第二節(jié) 中國公司治理模式及其特征 第三節(jié) 中國公司治理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第四節(jié) 中國公司治理模式改革的路徑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企業(yè)的性質與公司治理的本質 第四節(jié) 公司治理的主要問題 一、公司治理定義的不同解釋 1.公司治理的定義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ment)不同于企業(yè)管理,主要是解決管理層的選擇與激勵問題,并實現(xiàn)公司的科學化決策。這是一個多角度、多層次的概念,很難用簡單、統(tǒng)一的術語來表達。許多經濟學家、管理學家都從不同的角度對公司治理的含義進行了界定。從公司治理的實踐及這一問題的產生和發(fā)展來看,可以從狹義、廣義、泛廣義三個方面理解?! 。?)狹義理解。狹義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東)對經營者的一種監(jiān)督與制衡機制,即通過一種制度安排,合理地配置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權利與責任關系。它是借助股東大會、董事會、監(jiān)事會、經理層所構成的公司治理結構來實現(xiàn)的內部治理。其目標是保證股東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經營者對所有者利益的背離?! ∧祥_大學的李維安(2000)認為狹義的公司治理,是指企業(yè)所有者(股東)對經營者的一種監(jiān)督與制衡機制。其主要特點是通過股東大會、董事會、監(jiān)事會及管理層所構成的公司治理結構的內部治理。張維迎(1999)認為,狹義的公司治理結構是指有關公司董事會的功能與結構、股東的權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經濟學家吳敬璉認為:所謂公司治理結構,是指由所有者、董事會和高級執(zhí)行人員即高級經理人員三者組成的一種組織結構,在這三者之間形成一定的制衡關系,通過這一結構,所有者將自己的資產交由公司董事會托管,公司董事會是公司的最高決策機構,擁有對高級經理人員的聘用、獎懲以及解雇權,高級經理人員受雇于董事會,組成在董事會領導下的執(zhí)行機構,在董事會授權范圍內經營企業(yè)?! ?/pre>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